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伊森·柯恩

增加 13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伊森·柯恩
| 圖像 =
[[File:Ethan Jesse Coen.jpg|350px|有框|居中|伊森·柯恩[https://www.biography.com/people/ethan-coen-9542606照片來自]]]
}}
---------------------------------------------------------------------------------
|-
| 出生地點    [[ 美國 ]][[ 明尼蘇達州 ]] 明尼亞波利斯     
---------------------------------------------------------------------------------
|-
|}
==伊森·柯恩==
'''伊森·傑西·柯恩'''(英語:Ethan Jesse Coen,1957年9月21日-) <ref>State of Minnesota. Minnesota Birth Index, 1935–2002. Minnesota Department of Health.</ref> [[ 美國 ]] 電影導演、編劇及製片。由於其作品的編劇、製片及導演都是親生兩兄弟共同合作完成,故被稱為「 [[ 柯恩兄弟 ]] 」。
==生涯==
[[ 喬爾·科恩 ]] 與其弟''' 伊森·科恩''' 的“科恩兄弟”組合在美國甚至世界獨立影壇都幾乎是無往不利的金字招牌,也是所有演員期望與之合作的對象之一。從演職員名單中,非常明確哥哥喬爾是導演,弟弟伊森是製片,兩人合作撰寫劇本。但現實工作中卻沒有這樣明確的區分,兄弟倆總是一起策劃、一起寫劇本,一起去看電影,片場上經常看到他們竊竊私語,交換著隻有他們才懂的意見,甚至在生活中他們都共同撫養一個他們收養的孩子。<ref>[https://www.haaretz.com/israel-news/culture/1.5012435 "Coen Brothers: Boycotting Israel is a mistake"], Haaretz, May 15, 2011</ref>
出生在1954年的喬爾·科恩是哥哥,三年後出生的''' 伊森·科恩''' 是弟弟,他們共同生活在美國中西部的 [[ 明尼蘇達州 ]] ,這也是科恩兄弟到念大學時才離開的家鄉。喬爾·科恩在著名的紐約大學攻讀電影,而''' 伊森·科恩''' 則是在德州大學簡短的中轉以後才從普林斯頓畢業的。
1984年,科恩兄弟花了80萬美元和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影片《 [[ 血迷宮 ]] 》。該片在當年紐約電影節和法國多韋爾電影節上引起轟動。被美國電影界稱為“新世紀的電影神童”。這部黑色犯罪影片被很多人看作是希區柯克式的懸念作品,但影片呈現出的一些特征又把它和希區柯克作品截然分開。雖然希區柯克作品中的警察大都愚蠢,而這部犯罪影片裏幹脆就沒有一個警察形象出現,其殘忍黑色的程度也比希區柯克更強烈。和希區柯克大多相對工整的用鏡相比,片中鏡頭出現的一些獨特的視點和鏡頭方式,也更為開放更為詭異,從形式上表明了它的80年代身份。 <ref>[http://www.nytimes.com/movie/review "Blood Simple – Cast, Crew, Directors and Awards"].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January 15, 2016.</ref> 影片獲得第一屆桑丹斯電影節最佳影片,成為獨立製片史上的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影片。而影片這些內容和形式上的基本特征,甚至影響了以後很多的美國影片,尤其是1990年以後出現的大量獨立製片作品,而在大約十年後成為一種潮流。
《血迷宮》的成功,當時隻是表現在影片成本與票房的比例上,至于影片所產生的難以估量的重大影響,還要再等上幾年才能顯露出來。直到1987年,科恩兄弟才再度推出他們的新作《撫養亞利桑那》,三年後的1990年又推出《米勒十字路口》。三年一部作品,似乎難以滿足不耐久候的影迷,但每一部作品的推出,都令所有人無法忘掉兩個人展現出的驚人才華。在傳統影片題材範圍內,講述一個並不十分特別的故事,風格化的手法,陰暗的黑色調子,讓你在明白故事之後,又恍惚于迷離的手法。這一切,都使得所有看過這一對兄弟影片的觀眾和影評人,難以忘掉他們平和的怪異、溫柔的誇張和彬彬有禮的黑色幽默。
1991年的《 [[ 巴頓·芬克 ]] 》,是科恩兄弟正式走上國際影壇的揚威之作。此前的三部影片,都僅僅是在想像與現實的疆界上逡巡,而從這部影片開始,科恩兄弟步入了二者之間廣闊的灰色地帶。這部影片給科恩兄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盛譽,影片還在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大獎,他們從此躋身世界級大師名導行列。
接下來,1996年的《 [[ 冰血暴 ]] 》獲第49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1年的《缺席的人》獲第54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3年科恩兄弟推出《 [[ 難耐的殘酷 ]] 》,2004年是大明星 [[ 湯姆·漢克斯 ]] 主演的黑色喜劇《 [[ 師奶殺手 ]] 》,2006年兩人又參與了20位名導演合拍的《 [[ 巴黎我愛你 ]] 》。 <ref>[https://www.rottentomatoes.com/m/intolerable_cruelty/ "Intolerable Cruelty"]. Rotten Tomatoes. October 10, 2003.</ref> 這一對編、製、導全面合作的兄弟組合,更以其近乎傳奇的合作方式,為他們的成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 影片 ==
== 參考資料 ==
{{Reflist}}
[https://www.haaretz.com/israel-news/culture/1.5012435 "Coen Brothers: Boycotting Israel is a mistake"], Haaretz, May 15, 2011
[https://atlantictheater.org/ Atlantic Theater Company. Atlantic Theater Company]. [February 28, 2011].
 
[http://www.artmeetscommerce.net/ art meets commerce – web design, internet marketing, videos, theatricals, events].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428013447/ Q&A with Joel and Ethan Coen]. Working Title Films. November 16, 2009 [April 27, 2018].
==外部連結==
[https://www.imdb.com/name/nm0001053/ 伊森·柯恩] 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
 
[[Category:編劇]]
[[Category:導演]]
[[Category:製作人]]
1,7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