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饶平

增加 32,228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潮州饶平'''广东省潮州市辖县,取"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之意。自古就有"岭南佳胜地,瀛洲古蓬莱"的美称。位于广东省…”

'''潮州饶平'''广东省[[潮州市]]辖县,取"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之意。自古就有"岭南佳胜地,瀛洲古蓬莱"的美称。位于广东省沿海经济带最东端,邻福建省,南濒南海,居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之间;地处东经116°35′~117°11′,北纬23°28′~24°14′。总面积2227平方公里,

饶平县是广东沟通沪、浙、闽经济大动脉的"黄金通道"。北部千峰挺秀,中部丘陵起伏,南部平原沃野,沿海岛屿罗列,港湾众多。全境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生态环境丰富多样,山、川、湖、海等各类生态资源兼备,高山、深谷、盆地、平原、海岸、沙滩,有"岭南佳胜地,瀛海古蓬莱"之誉。

全县列入国、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三饶"道韵楼"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柘林"镇风塔"、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等8处文物列入省级保护单位;饶平布马舞和三饶"采青艺术"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饶平] </ref>

==基本概况==

潮州饶平县[2]隶属广东省潮州市,地处广东省的沿海经济带的最东端,县城黄冈距广州市518公里,距汕头市54公里,距潮州市区45公里。距台湾省高雄市184海里,距香港198海里,处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东和东北与福建省诏安县、平和县交界,北与本省大埔县接壤,西和西南与潮安区、潮州市湘桥区、汕头市澄海区毗邻。

'''闽粤边陲饶平县位于潮州市与汕头'''

市澄海区交接处,南临南海,与南澳县隔海相望。东和东北与福建诏安县、平和县毗邻,北与大埔县接壤,西和西南与汕头澄海区连接,县政府驻黄冈镇,距汕头市区54公里,距广州市518公里,距台湾省高雄市184海里,距香港198海里 ,居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1],324国道从县城穿过。县境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31公里。县域总面积220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是潮汕地区地域最广的县。山地占全县陆地面积70%以上,耕地仅占15.8%,是广东山区县之一。

陆地总面积1670平方千米,占潮州市46.21%,总人口967273人(2003年末),占潮州市总人口38.75%,辖21个镇。2007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94.68亿元饶永不脊,

饶平县陶瓷业是饶平的经济支柱,茶叶生产是饶平北部山区的经济支柱。

据统计,截止至2008年11月,全县拥有公路972.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96公里(汕汾高速公路饶平路段)、国道25.3公里、省道144.4公里、县道175.8公里、乡道601.69公里

'''平永不乱'''

——饶平县志

潮州市饶平县,得名于“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最东端,与福建省接壤。 地处东经116°35′~117°11′,北纬23°28′~24°14′,北回归线在县境南部穿过。饶平县县城为黄冈镇,位于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县境内有国道324线,潮州港:三百门港区,金狮湾港区。

'''饶平气候'''

饶平县气候属于海洋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充沛,为1475.9毫米,年平均气温21.4°C,农作物一年三熟。

'''自然地理'''

潮州市饶平县地形依山傍海。东、北、西三面环山,南临南海。地势北高南低,西北为丘陵,间有空谷和盆地,东南部滨海为台地和冲积平原。海域有岛屿13个,最大海山岛面积46.9平方公里,建国后通过大规模的人工围海造田,使海山岛与大陆相连;县境内的黄冈河自成水系,黄冈河长87.2公里,由北向南贯穿县境中心,流经12个乡镇,经县城黄冈镇穿流注入南海;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山峰为西岩山,海拔达1256米。黄冈河是饶平县内最大的河流,全长87.2公里,途经12个乡镇,注入南海。县境属海洋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季风明显,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4°C,降雨量1475.9毫米,农作物一年可三熟。

潮州饶平县地形的另—特点就是海湾多,海岸线长达136公里,有柘林、高沙、大埕三个较大海湾,港口13个。港湾以柘林湾最大,而积68平方公里,相当于汕头港,四周被海山、汛洲、西澳诸岛环抱着,南有大金门和东西小金门3个出口航道,湾外有横卧着的南澳岛屏障风浪,湾内水深浪静,可通舶万吨 以上巨轮,是粤东天然优良深水港,俗云:“未有汕头埠,先有柘林港”。柘林港是潮州历史上最早对外通商贸易和移民海外的深水港口。改革开放后,柘林港成为国家级开放口岸。

'''潮州饶平自然资源'''

潮州饶平县有较为丰富的海产河山地资源。其中浅海滩共57万馀亩,盛产各类海鱼、对虾、牡蛎等。山地野生动物则有眼镜蛇、金环蛇、腹蛇、穿山甲、石蛤等各种珍禽。饶平县盛产陶土。矿产资源有花岗岩、钾长石、高岭土、耐火土、铜、铁、钨、锡等。<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基本概况] </ref>

==饶平历史==

'''饶平塔仔金山出土文物浮滨塔仔金山文物'''

1974年,在饶平县浮滨塔仔金山发现了古穴墓群,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与陶器的陪葬品。其中有戈、矛、斧、凿、砾石石器,尊、壶、豆、杯、盆、盂、罐等陶器。部分陶器有酱色釉。经考古坚定,浮滨发现的文物时间为商代中晚期至西周前期。该发现对中原文化与当地区别于诸越文化的土着文化有重要影响。

'''黄冈丁未革命'''

1907年4月11日,孙中山率领的黄冈丁未革命爆发。由于起义军寡不敌众,粮械缺乏,战败,惨毙多命。此次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十次起义中之第三次,由于该年为农历丁未年,因而称之为“黄冈丁未革命”。

==历史沿革==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

秦派兵平南越,守五岭。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饶平地域属南海郡。

西汉

元鼎六年(前111年)

置揭阳县(属南海郡)含饶平地域。

东晋

咸和六年(331年)

分南海郡置东官郡,析揭阳县置海阳、潮阳、妥安、海宁四县。饶平地域属东官郡海阳县。

义熙九年(413年)

分东官郡,立义安郡。义安郡辖海阳、潮阳、妥安、海宁、义招五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南朝

饶平地域属义安郡海阳县。

隋朝

开皇十年(590年)

置义安郡,撤消海阳县。于义安郡治所置义安县,属循洲。饶平地域属义安县。

开皇十一年(591年)

始置潮州。领义安、潮阳、妥安、海宁、义招五县。饶平地域属义安县。

大业三年(607年)

罢潮州,复义安郡。领海阳、潮阳、万川、海宁、程乡五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唐朝

武德四年(621年)

罢郡为州,复置潮州。领海阳、潮阳、程乡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天宝元年(742年)

改潮州为朝阳郡。领海阳、潮阳、程乡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乾元元年(758年)

罢朝阳郡,复罢潮州。领海阳、潮阳、程乡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宋朝

淳佑三年(1243年)

潮州知府郑良臣主持创建黄冈城寨。

淳佑六年(1246年)

潮州知府陈圭捐资建林姜桥、陈塘桥、水磨头桥、百丈埔桥、黄冈五里桥、竹林径内大桥、竹林第二桥等石桥。

元朝

至元十六年(1279年)

改潮州为潮州路。领海阳、潮阳、揭阳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至正十三年(1353年)

建柘林镇风塔(石塔),塔高20米,塔基围16米,七层八面。

明朝

洪武二年(1369年)

改潮州路为潮州府。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四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同年,倭寇进犯惠州、潮州。

洪武三年(1370年)

罢黄冈巡检司。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潮州府于宣化都大埕筑大城,设大城守御千户所(明朝军事组织)。

永乐七年(1409年)

倭寇多次劫掠南澳,并据为巢穴,南澳乡民被迫迁于苏湾都(今澄海区境)。

成化十三年(1477年)

析海阳县太平乡的宣化、信宁二都,光德乡的滦州、清远、弦歌三都,怀德乡的秋溪、龙眼城、苏湾三都,共8都置饶平县。县治设于弦歌都(清时改称为元歌都)下饶堡(今三饶镇),并建筑县城(土城)。

是年,建饶平学官(地址在今饶平一中)。

成化十四年(1478年)

饶平首任知县杨昱到任(另有记载十三年、十五年到任)。改饶平县城(土城)为砖城,设东、西、南、北四门。

成化十六年(1480年)

乡试,饶平首科中举6名,占三阳(海阳、潮阳、揭阳)中举总数三分之一,轰动一时。

弘治八年(1495年)

知县杨宏组织民工开凿黄冈河溪头段河道乱石,后人称为“杨公溪”。

正德十一年(1516年)

福建平和县人曾三秀袭击大埕,杀在籍知县陈南塘。后陈南塘之子请来救兵,曾三秀被俘,解至潮州府城斩首。

嘉靖二年(1523年)

浙江废市舶司,外国商船不能进入浙江海域口岸。日本商人转到南澳贸易,政府严令禁止,日商舶盘旋海上。

嘉靖五年(1526年)

本县出析滦州、清远二都置大埔县,析后本县仅存六都。

嘉靖九年(1530年)

县令许壁创修《饶平县志》6卷(已佚)

嘉靖二十年(1541年)

知县罗胤凯续修《饶平县志》已佚,仅存其序。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潮州府于黄冈设海防馆。嘉靖四十年(1561年)改设海防同知。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置拓林寨。募民兵1716人,大小船45只,设指挥一名。建衙于天妃宫之东南。

清朝

顺治十三年(1656年)

重建饶平县文庙(前称学宫)。

康熙八年(1669年)

原诏安县管辖的青、云二澳划归饶平县管辖。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南澳设总兵,再析饶平南澳岛的青、云二澳归福建省诏安管辖。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知县刘汴篡修《饶平县志》24卷。是为本县现存最早的县志。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县令王益聪主持兴建饶城文明塔,建四层停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县令郭于蕃续建竣工。全塔七层,高五丈。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黄冈设海防同知,潮州府海防同知由庵埠移驻黄冈。

雍正十年(1732年)

析饶平的隆澳、深澳,诏安县的青澳、云澳等四澳设南澳厅(清朝在新开发区的一种政区建置)。并设海防同知署,第一任同知徐慎于1733年到任。

咸丰九年(1859年)

澄海盐灶基督教(长志会派)在上浮山村设立分堂,为本县最早建立的基督教会。

光绪六年(1880年)

基督教浸信会传入本县。同年在县城(三饶)建立第一所基督教浸信会堂。

光绪九年(1883年)

知县惠登甲续修《饶平县志》25卷。

光绪十五年(1889年)

天主教传入本县,法国人谭立山(神父)于浮滨溪墘楼建立第一所天主教堂。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动工兴建饶城东门溪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完工。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黄冈设邮局,为清末推行“新政”后本县最早邮政机构。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1907年5月22日黄冈革命事发,因这一年是农历丁未年,历史上称为丁未革命。

黄冈丁未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十次武装起义的第三次,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组织者大部分是新加坡同盟会会员,并在弹药和经费方面得到各地华侨和香港同胞的支持,虽然此次起义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但是它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及后来的辛亥革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

广东都督府令各县设临时议会,改民政长为知事。饶平首任知事黄荐颚。

民国三年(1914年)

改潮州府为潮循道,领25县,饶平县属潮循道管辖,原县临时议会撤消。设饶平县警察事务所,所长由县知事兼任。

民国四年(1915年)

本县第一个商会——黄冈商会成立。负责各商号的货运护航及维持商场治安等事项。

民国五年(1916年)

本县始设电报局,地点在黄冈涂桥茶寮角,名黄冈电报局。

民国九年(1920年)

裁去潮循道,原属各县同隶于广东省。置澄海地方审检厅饶平县分庭,设推事及检察官。1927年改为饶平地方法院,1929年又改为潮梅地方法院饶平分庭。

民国十年(1921年)

广东省省长公署令各县举行“民选”县长及县议会议员。饶平首任县长陈秉元。

民国十一年(1922年)

饶平县设立教育局。

民国十三年(1924年)

创办饶平县立中学(1942年始办高中班)及县立第二初级中学,并首创饶平女子中学。

民国十四年(1925年)

饶平第一个乡农会在道韵乡(今三饶南联)成立。会长黄丽泽。同年,中华工会饶平分会在饶城成立。

民国十五年(1926年)

中国共产党饶平县支部在饶城成立,书记林琮璜;同年,国民党饶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饶城召开;饶平县农民协会于饶城林厝祠成立;共青团饶平县支部于饶平第二初级中学成立;县公署被改为县政府。

民国十六年(1927年)

中国共产党饶平县委员会(下称中共饶平县委)在上饶大坡楼成立;

饶平第一支工农武装——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四团在上饶祠西成立。

民国十七年(1928年)

民国政府张贞部队架设黄冈至茂芝军用电话线,为本县有线电话之始。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广东设立东区妥靖委员公署,辖饶平等25县。同年饶黄(饶城—浮山—黄冈)、饶钱(饶城—浮滨—钱东)、黄九(黄冈—九溪桥)、黄诏(黄冈—诏安)公路建成通车。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本县开始分设区署,实行以县、区、乡、保、甲系列的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后,全县分设6个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1年)

黄冈设置海关,征收香港至汫洲的货物关税。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县城成立“饶平银行”,属官商合办。

创办饶平简易师范学校于饶城,至1949年并入饶平第一中学。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成立中共饶平县委,县机关设于饶平县隆都的樟籍村。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饶平陆地全部解放。

1950年 饶平县人民政府成立;中共饶平县委委员会成立;中共饶平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单位。饶平全境解放。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饶平县武装大队。全县划分为凤凰、上饶、附城、浮山、钱东、黄冈、海山等7个区,下设26个乡、21个行政村和2个镇。同年,成立饶平县人民公安局(后改为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单位;饶平县国营贸易公司于黄冈镇建立。中共饶平县首次党员代表会议于饶城召开。同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式成立,后更名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潮汕专员公署。饶平隶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1年 中共饶平县委机关从饶城迁驻黄冈蟹池、真道医院,后迁至丁未路440号(1953年再迁至西门余厝祠)。全县划分为11个区和一个镇(一区凤凰、二区上饶、三区附城、四区河西、五区浮山、六区樟溪、七区钱东、八区高堂、九区霞绕、十区东界、十一区海山及黄冈镇),辖177个乡,6个办事处。

1952年 成立饶平县合作总社。市场交易改为市秤计量,废除升斗制;布匹等商品计量统一使用市尺。

1953年 联饶溪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对黄岐山深涂桥“九十九曲”长达9000米溪段裁湾取直,为解放后全县第一宗大型治洪防洪工程。同年,县第一个渔业生产合作社——拓林第一渔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55年 饶平县人民政府启用“饶平县人民委员会”印章;本县国家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饶平县人民检察院成立。

1956年 县黄冈汽车站落成启用。

......

1991年 县海内外乡亲中秋联谊会在县城黄冈镇隆重举行;经国务院批准,饶平县划归潮州市管辖。

'''行政区划'''

潮州饶平置县时地域广袤,总面积约5000多平方公里,置县后境域多次更动。明嘉靖五年(1526)划出光德乡的州、清远两都置大埔县。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划出怀德乡的秋溪都归海阳县,划出苏湾都凑置澄海县。明万历四年(1576)划太平乡信宁都的南澳4澳(深、隆、青、云)设南澳镇(南澳镇设漳潮协守统管,由诏安县、饶平县共管)。其中青、云两澳属诏安县管辖;深、隆两澳由饶平县管辖。

清康熙八年(1669)撤南澳镇,诏安县管的青、云两澳重归饶平县管辖。康熙二十四年(1685)复南澳镇,青、云两澳又归诏安县管辖。清雍正十年(1732)设南澳厅(清代在新开发区的一种政区设置),行政隶属与饶平脱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境先后更动4次。1949年10月25日,县属隆都区(面积65.7平方公里)划归澄海县管辖。1956年9月,三饶区的上陶、坪石、上园3个村(面积10平方公里)划归大埔县管辖。1958年11月,县属凤凰区(面积305平方公里)划归潮安县管辖。1958年11月,南澳县并入饶平县。1959年11月,析原南澳县境域恢复南澳县建制。至2005年底,饶平县陆域面积为1694.0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合计总面积2227.06平方公里。

2010年,潮州饶平县辖21个镇(黄冈镇、钱东镇、海山镇、大埕镇、所城镇、柘林镇、汫洲镇、樟溪镇、浮山镇、汤溪镇、三饶镇、联饶镇、新圩镇、新丰镇、饶洋镇、上饶镇、建饶镇、高堂镇、浮滨镇、新塘镇、东山镇)和一个林场(韩江林场),镇、场下设355个村民委员会,39个居民委员会。
旅游资源
有商周墓葬群,有晋朝千年古刹,还有古色古香的庙宇庵寺,古塔古城,摩崖石刻;滨海浴场沙滩精细,海水清洌,环境优美,是休闲憩息的理想天然胜地;近年发现的海底温泉更是吸引无数旅客慕名前来;有沁心悦目,晶位高雅,文化内涵丰富独特的云峰兰苑;有高标准种植、集科研开发、探究冰臼、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榕洽果庄。

三饶镇“道韵楼”饶平县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历经数百年仍然十分坚固。

现有100多人居住在土楼中。土楼墙厚1.6米,墙高超过11米。它的特色之处在于整个土楼处处与八卦相关,所有建筑的数目都是八的倍数,如水井32眼,天窗16个,房72间,梯112架。土楼中厅有左右两口水井,若八卦两仪。土楼具有八防的功能,它的瓦砖是经土布包好,再经火烧而制成,现尚可分辨出瓦棱上的布纹,且全部使用竹钉钉造,前后三层楼高及三层环形房屋相套土在80年前的大地震中,附近的房屋大多倒塌,而土楼里只有几间房屋左右倾斜,反而支撑了整个土楼不倒,可见“道韵楼”是潮汕饶平人的闻名世外的建筑。

海滩岩近照海山镇“辟龙”

“辟龙”位于饶平县海山镇,属贝壳冲积岩,东西长4500米,宽1150米,後2米至10米,总面积为2875公顷。因裸露在地面部分横卧于海滩,形似长龙,俗称“辟龙”。经专家考证,该海滩岩田是由文石、高镁方解石、有孔介虫、海生贝壳、微体古生物和细砂粒在特定的地址条件下长期堆积、胶结而成,约有五千年历史。现为广东省第三个地质遗迹保护区。

柘林镇“镇风塔”

“镇风塔”位于饶平县柘林镇,地处风吹岭峡谷口。镇风塔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塔高22米,基围16米,七层八面。塔尖为制作精美的千斤石葫芦,塔身周围是石板围成的环形面屏。该塔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冈镇“石壁庵”

“石壁庵”位于离饶平县黄冈镇约2公里处的栖云山,因此山多为石头山而得名。山上有“涑玉泉”、“古雷音寺”、“纳海楼”、“慈悲亭”等景观。其中漱玉泉成于山上天然岩洞,长年清泉不竭。

漳溪镇“青岚冰臼”

饶平县漳溪镇青岚溪谷中分布有两千多个的形态各异的冰臼,是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冰川运动时留下的遗迹。冰臼群中最大的一个圆形冰臼口宽六七米,深二三米。冰臼群处于北纬23"12',海拔不到100米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这对广东地区可能在数百万年前曾是冰天雪地的严寒地带说法有重要意义。

柘林镇“白鹭天堂”

饶平县拓林镇西澳岛上因白鹭成群,而被称为“白鹭天堂”。西澳的白鹭为黄嘴白鹭,是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

高堂镇“金光寺”

饶平县高堂镇金光寺落于山顶凹处,倚南向北,面溪与鹤山顾盼。山上有"大雄宝殿"、"观音阁"。殿中有石雕十八罗汉、千手千眼观音等。2004年12月,金光寺被省宗教厅授誉为"文明宗教活动场所",2005-2009年,连续被广东省佛教协会授誉"模范寺院"称号。<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历史沿革] </ref>

==特色小吃==

肖米是饶平的传统特色小吃,在过去常被作为配桌点心。饶平的肖米起源于北方的“烧卖”,但与烧卖并非完全相同。沿袭烧卖的外形,肖米的馅料是豆腐块跟瘦肉块,并在开口处放置一形状为方型的卤肉。吃的时候配以陈醋,味道十分鲜美 火柴炒生半和牛肉丸这两大特色美食,每每都会烧盘生半加碗牛肉丸,因其出色的味道,使周边村庄的人络绎不绝的来这里吃夜宵,别说我常年在外,都想家里的炒生半,牛肉丸,这个美食真是让人赞不绝口。

==经济概况==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05.22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29%。至12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4家,比上年增加12家,实现产值75.75亿元,同比增长24.04%,实现增加值18.06亿元,同比增长31.59%。全县累计工业用电量18966万度,同比增长21%。当年产值超亿元的单位从上年的4家增加到7家。 工业载体不断优化,特色经济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7.3亿元,同比增长18.5%。至12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6家,比去年增加12家,实现产值97.18亿元,同比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28.5%。

'''农业'''

农业生产受灾,种植业和渔业明显减收。由于受特大自然灾害全县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据统计,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28亿元,同比下降5.03%,其中种植业产值13.61亿元,渔业产值11.6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1.61%和8.56%。农民人均纯收入3485元,同比下降3.4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7年农业总产值40.8亿元,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3774元,增长8.3%。预计全县水产品产量14.68万吨,产值13亿元,分别增长13.6%和21%。在县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下,使茶叶、水果、水产、蔬菜、畜禽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先后有4个农业基地被列为市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全县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先后发展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2家被省农业厅确认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

'''财税金融'''

财税收入创历史新高,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至12月,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0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99%。全县国地二税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达4亿4千多万元,其中国税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59.2%,增速位居全市县(区)之冠。2006年,全县每万元GDP创税收收入562元,比上年的421元增加141元,经济增长质量有明显提高。

存、贷款同步增长,金融运行情况良好。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7.01亿元,比年初增长15.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25亿元,比年初增长12.3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99亿元,比年初增长16.76%,基本实现存款贷款同步增长,金融运行情况良好。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2008年1至7月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01亿元,同比增长33.7%,至7月,大唐电投资额8.8亿元,占全县总投资额的67.64%。至7月,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4522万元,同比增长30.92%,发展势头强劲。至12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4.17亿元,同比下降21.7%,其中城镇以上投资总额2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25亿元,同比下降25.08%。主要原因是大唐电厂一期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投资额逐步减少,其他大项目建设未能如期开工。至12月,大唐电厂累计投资额14.94亿元,比去年减少8.69亿元,同比下降36.79%。尽管如此,全县常规投资项目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来自本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7.6%。至12月,农村投资2.51亿元,同比增长28.11%。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0.85亿元,同比增长24.4倍。发展势头强劲,创历史新高。

'''社会各项事业'''

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展顺利,老区山区学校改造按期完成,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优化,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普九”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成绩连创历史新高。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全年实施科技项目15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24项、市级49项、县级78项。文化事业全面得到加强,“文化三下乡”和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进一步活跃。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医疗救治和预防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形成,计生基层基础工作有较大改善。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制得到较好的落实,全年遗体火化率稳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实施,以黄冈河综合整治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耕地保护制度得到落实,国土资源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湿地以及海洋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民心工程顺利实施,民生环境明显改善。2007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县列报8284户19081人,比去年增加增加241人,保障金总额达111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封顶线由去年的5000元提高到1万元,全年累计办理合作医疗住院报销补助1.3万多人次,发放补助金2532万元;大力推进创卫工作,共有3个镇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镇,1个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农村安居工程投入1812万元,完成106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全年共投入镇通村公路建设资金7455万元,铺设水泥路面250公里,修通行政村106个;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投入5489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和教育“新装备”工程,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08年高考大幅度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全年实施科技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18项、市级8项、县级13项。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形成,计生基层基础工作有较大改善。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制得到较好的落实,全年遗体火化率稳步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

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统筹兼顾,切实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协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取得了新的成效。<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 经济概况] </ref>

==著名人物==

张竞生:字公室,1888年出生于饶平县浮滨镇大榕铺,曾撰写出版《性史》,翻译卢梭《忏悔录》,并着有《爱情定则》、《美的社会组织法》、《美的人生观》等。张竞生1907年考进黄埔陆军小学。1912年赴法留学。1915年在巴黎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继进入里昂大学进修,获哲学博士。并曾到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和瑞士等国留学深造。1921年在北京大学任哲学教授,後因着《性史》,为封建传统观念所不容,被解聘。1926年在上海任开明书店总编辑,创办“美的书店”,但後来遭查抄封闭。1929年初到杭州讲学,又被当局以“性宣传”罪拘留。于是他再次赴欧研究,并从事译著。1933年回国应邀任广东实业督办,主编《广东经济建设》月刊。後因得罪权贵,受通缉。文化大革命期间,遭迫害和批斗,于1970年在饶平县漳溪镇贫病交迫而死。

詹安泰:祝南,号无庵, 1902年出生于饶平县新丰镇。著名古典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民盟民员。詹氏第九十二世。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发表了几十篇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尤其精于诗词的研究、创作。他的词学专著有独特创新见解,在词坛有较大影响,日本学者有“南詹北夏,一代词宗”的评誉。

詹伯慧:笔名柏苇,1931年生。早年受业于王力先生、袁家骅先生,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学习和工作,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方言学家,曾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现为暨大中文系教授、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还担任一些有关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如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协会理事等等,同时他还是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长达十年之久(1991-2000年)。

黄锦:(1589-1671),字孚元,号絧庵,饶平宣化都大埕(今饶平大埕镇上黄村)人,官至明朝礼部尚书。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考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选进翰林院学馆深造。3年后,由庶常授检讨(史官名,职常修国史),历任少詹、日讲官及分校礼闱等。崇祯十二年(1639年)为知制诰副总裁,后由礼部侍郎调为南京礼部尚书。南明隆武元年为吏部尚书(钱澄之《所知录》)。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8,9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