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86
次編輯
變更
裕仁天皇
,新条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裕仁天皇</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ded791477eb8337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3&eid=5387657&sid=5624197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裕仁
别名:
迪宫
国籍:
日本
民族:
大和族
|}
'''昭和天皇''',名裕仁,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
1901年4月29日晚,裕仁出生。大正十五年(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退位,裕仁登基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昭和二十年(1945年)8月15日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天皇制得到了保留。
战后在位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促成神武景气。昭和六十四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因患十二指肠癌于东京死亡,终年88岁。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ref>[https://www.sohu.com/a/660538408_121629205 裕仁天皇:731部队的直接推动者,喜欢细菌研究,不惜亲自尝尿]搜狐网</ref>
== 个人经历==
'''继位天皇'''
到了1926年,"病罐子"大正终于"崩御",裕仁成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继承大统的裕仁和良子先后诞下了照宫成子、久宫佑子等4个"内亲王"即所谓公主。由于没有男嗣成为继承人,朝中开始了劝解天皇另纳嫔妃,裕仁却对此很不以为然,"朕还有兄弟在,即使自己没有皇子,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到了昭和8年(1933年)12月23日,裕仁和良子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儿子继宫明仁,了却了一桩皇室的麻烦。
昭和3年(1928年),[[张作霖]]由于"不听话"而遭到关东军暗杀。同年6月,裕仁出巡又遭遇激进分子的"预谋行刺未遂"。这两件事引发了当时在野的日本政党的极大反弹,纷纷就此攻击田中内阁。此年7月裕仁公开对此进行指责,结果导致田中义一内阁被迫引咎辞职。虽然在炸死张作霖的事件上,裕仁斥责当时的内阁,不过在1932年春天,溥仪被扶植为满洲国伪皇帝后,裕仁不再是不理"军略"的皇帝了,当年亲自为攻占东三省的将领授勋。当他得知关东军突破长城后,生怕引起列强干涉,命令关东军不得越界攻击。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立即收兵,只有在侍从长本庄繁和陆军大臣荒木贞夫保证不会扩大战线后他才批准第二次越过[[长城]]。后来在谈到上海事变时他说道:"在上海,将战区作某种程度的限制,以防止事件的扩大......这并不是依据参谋本部的奉敕命令,而是因为我已特地命令白川不得扩大事端。" 在1935年9月,裕仁借题发挥趁着陆军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上奏,对军部势力过于膨胀大发雷霆,"传林铣十郎来!有关时局的问题总是出在军部,尤其是陆军省,身为陆军大臣,如果任由部下牵着鼻子走,岂不要下克上不成?!"他命令在宫中开设大学寮,用大川周明的思想培训青年将校,力图把军队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启用闲院宫载仁亲王和伏见宫博恭王掌握陆海两军, 把皇族军人的势力抬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载仁亲王后来罢免了陆军皇道派军官,博恭王则清洗了海军的军政派)。到了昭和11年(1936年)6月,裕仁更是在颁发的勋章"勋记"上,将"日本国天皇"改为"大日本帝国皇帝",其野心的膨胀可窥一二。
同样,在1936年的所谓皇道派和统制派的对立中,也显现出了裕仁的对于军部的控制能力。二·二六事件皇道派陆军军官以"打破体制"为号召,发动了军事政变。1400多名叛军在2月26日清晨,开始了行动,占领国会,袭击首相府等等重要地区。裕仁在事件爆发40分钟后接到报告,马上就换上军装,召见陆军大臣,命令镇压。
当时的陆军大臣川岛义之则回答,"请陛下念在起事将校之行为,完全是为了精忠报国的赤诚,希望陛下谅解。" 裕仁听后,拍着桌子,盛怒道:"先不管他们精神何在,这种胡作非为必须尽快镇压,尽快!"到了次日下午4时,海军第一舰队的"头牌"长门号战列舰接到裕仁的直接指令驶入东京湾,主炮对准了被叛军占领的国会。面对陆军镇压迟迟不动,结果裕仁对这武官大喊,"难道要我亲自带着近卫师团去镇压他们么?!"结果这次叛乱终于在29日下午被平定,以叛军投降而告终。
'''侵华祸首'''
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日本很快吞并了大部分[[东亚]]地区,使其加入"共荣圈"。裕仁被指责同意导致这场战争的对外政策,并批准东条英机与纳粹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结成法西斯主义轴心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战争,侵略中国等国家。有人认为,在政府决定加入战争这件事上,裕仁作了正式批示。根据他对宪法理解,他有义务支持内阁通过政策。
有人称裕仁为军部之傀儡,理由是他从来没有反对过军部的任何提议,但这完全是为其开脱。实际上军部的任何提议在送给他之前就经过内大臣木户幸一的审核,他不愿执行的决议根本就不可能被送到天皇办公室来。而且他掌握了军部的人事大权,他不喜欢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当上陆军首脑,比如他讨厌皇道派的真崎甚三郎和少壮军官接触过密,裕仁左右曾暗示他辞职,但是真崎还想抵抗一下,结果下场就是被撤职。裕仁评论说,这家伙一点常识都没有。侵华战争爆发之际,日本时任陆军大臣杉山元自信十足地向裕仁表示"中国的战事一个月内即可结束",可是中国军队在华北撤的太快,决战未遂后,他指示,"在要塞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不更好些吗?"于是日本开始转移兵力于上海附近。 突破中国军队防御后,他放纵朝香宫鸠彦王血洗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4日,裕仁面谕:"中支那方面陆海军各部队,在上海附近作战持续勇猛果断,乘胜追击,使(中国)首都南京陷落,我很满意。此旨传达给全体将士们。"第二天的《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在攻克南京之际,天皇陛下考虑到陆海军将士的辛苦,特赐褒奖并下诏慰问。天皇专门召见了很久没见的(日军)总参谋长闲院,军令部总长伏见两官。"14日下午1时。大本营陆海军部发出公告,将天皇的面谕通报全体侵华日军官兵。
1938年,冈村宁次和东久迩宫稔彦王攻占汉口,深入到中国的腹地。当陷入中国泥潭的3年后,他不认为是自己判断错误,反而开始埋怨诸位臣僚低估了征服中国的难度。裕仁甚至暗自批评当时首相近卫文麿:近卫在任时,好像毫无准备便带领我们进入战争。他在阿部信行组阁的时候,亲自指令陆军大臣要从梅津美治郎或者侍从长畑俊六中挑选。
1939年11月8日,在中国战事紧张期间,于[[富士山]]附近检阅近卫师团,借以激励士气。
1940年3月30日,日本参谋本部声言"如本年内中国事变仍不能解决,则自1941年初开始,自动撤兵"。6月,裕仁批准参谋本部《加速执行南进政策》,假如英、美干预,"就不惜与美一战"。7月30日,裕仁正式批准近卫内阁"南进"国策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基本政策。裕仁说:"海军希望在更远的地方大干一场之前,必须解决中国事变;……陆军想要立即南进,以补救他在中国的失败。"
'''扩大战争'''
1941年2月3日,面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胜利,日本政府提出了《帝国对印度支那、泰国实施纲要》,裕仁的说法是:"我自己的原则是不喜欢乘人之危提出要求,干所谓趁火打劫的事,但面对今日世界的大变动,如果造成宋襄公之仁的后果也不好。"
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特别是对美开战前夕,他的真实想法是:"日本拥有一支多年培养起来的陆海军精锐部队,如果关键时刻不允许它崛起,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石油便会渐渐枯竭,舰队便会开不起来,如果人造石油对此可以进行补给,那么日本的产业几乎全部都要毁掉的。那样的话,就要亡国。这样一来,如果被提出无理要求,就要无条件投降。国家就会灭亡。"这说明他是铁了心的准备开战的。但他又顾虑如果战争失败,将会累及皇室,于是让皇族担任的海陆军两总长辞职,换上杉山元和永野修身担任海陆军总长。杉山元保证"百日之内即可告捷"。裕仁却反问道:"中国战事不是还没有解决么?那太平洋岂不是比中国更大?"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从旁辩解,只能像对待重病病人一样,开刀死中求活。裕仁还是顾虑风险太大,不同意组成皇族内阁,他准备万一战争失败才这么干,实际上也是失败后才组织东久迩稔彦皇族内阁收拾残局。他对换上东条英机接任总理表示满意,理由是东条做好了战争准备。东条后来在审判的时候说漏了嘴。东条说据他所知道的,整个日本军队,就没有人敢违抗天皇的意志,连出现这种想法都是荒唐的。人是不可能和神对抗的。天皇哪怕一个微小的暗示,就足以让军部费尽心思猜测圣意如何了。在开战的最后一刻,裕仁吟颂他祖父在日俄开战前下决心的诗:"四海皆兄弟,何缘起风波。"批准了对美开战。 对珍珠港的袭击,裕仁也是亲自向海军军令部长永野质询。"海军决定何时出击?""12月8日。""那岂不是周一?""[[夏威夷]]时间正好是周日。""那朕就可安心了。"
在经过了初战重创珍珠港美国海军并侵占了东南亚的辉煌胜利后,日军在中途岛惨败的消息震动了裕仁,其曾不安地表示,"目前战局难以乐观,一旦丧失了制空权,就会有被切断、各个击破的危险。我的陆海军,就是败在了对于美军的过于轻视。"昭和19年(1944年)新设军需省,对于飞机的产量以年产5万架为目标。不过,裕仁对于时局也有了些比较清醒的认识,"陆海军总是缺乏协调,万一出什么意外,必然雪上加霜。5万架谈何容易?恐怕连一万架都很难吧?军部定这种目标真是有问题。" 虽说如此,不过并不意味着裕仁可以如同一个"天使"一般对战争不用负责。西南太平洋溃败后,他不断敦促日军发动反攻以振作士气,结果日军就发动了一号作战以打通大陆交通线。[[菲律宾]]决战中,也是他不明实际,听信了海军台湾海空战大捷的假情报,命令参谋濑岛龙三把决战地点从菲律宾改到莱特岛,结果造成空前的惨败。当海军向其报告"神风攻击"的消息后,他立即表示,"非这样不可么?不过这样做很好。"1945年4月,在冲绳战役期间,冲昏了头的裕仁问海军军令部长及川古志郎,"海军难道没有军舰了吗?"逼得海军赶快搞了个"大和"号自杀冲锋。
== 从政举措 ==
'''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长达8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日军侵华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地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地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并造成3500万中国民众的伤亡的战争罪行。
1936年奉裕仁敕令建立731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
1940年裕仁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江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房镇。
'''靖国神社'''
1952年至1975年,日本昭和天皇曾八度参拜靖国神社。1978年,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之后,就不再去参拜。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06年7月20日)从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遗物笔记中发现,昭和天皇曾向富田表示,他因为对合祀作法不悦,因此停止参拜。[
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遗物中,发现二十多本笔记留有昭和天皇语录,其中于昭和天皇逝世前一年,1988年4月28日笔记中,记载有关昭和对靖国神社看法。昭和天皇当时曾说,"靖国神社的筑波宫司(祭司)处理合祀问题很慎重,但是换上松平庆民宫内大臣长子松平永芳担任宫司之后,他完全不了解他父亲爱好和平的想法,随即决定合祀,所以从那之后就不再去靖国参拜,那是我的信念。"
1944年4月25日,昭和天皇身穿军服率领东条英机等人前往靖国神社,军部将领列队迎接。
==人物评价 ==
裕仁在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继位,以《[[尚书]]》中"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间经历第二次中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依照新宪法失去政治上的实权,以作为日本国家与国民象徵而存在。除了神话中的天皇之外,他是历代天皇中在位时间最长及享寿最高者,也是现时全球在位时间第七长的国家元首。
== 参考来源 ==
[[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裕仁天皇</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ded791477eb8337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3&eid=5387657&sid=5624197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裕仁
别名:
迪宫
国籍:
日本
民族:
大和族
|}
'''昭和天皇''',名裕仁,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
1901年4月29日晚,裕仁出生。大正十五年(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退位,裕仁登基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昭和二十年(1945年)8月15日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天皇制得到了保留。
战后在位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促成神武景气。昭和六十四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因患十二指肠癌于东京死亡,终年88岁。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ref>[https://www.sohu.com/a/660538408_121629205 裕仁天皇:731部队的直接推动者,喜欢细菌研究,不惜亲自尝尿]搜狐网</ref>
== 个人经历==
'''继位天皇'''
到了1926年,"病罐子"大正终于"崩御",裕仁成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继承大统的裕仁和良子先后诞下了照宫成子、久宫佑子等4个"内亲王"即所谓公主。由于没有男嗣成为继承人,朝中开始了劝解天皇另纳嫔妃,裕仁却对此很不以为然,"朕还有兄弟在,即使自己没有皇子,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到了昭和8年(1933年)12月23日,裕仁和良子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儿子继宫明仁,了却了一桩皇室的麻烦。
昭和3年(1928年),[[张作霖]]由于"不听话"而遭到关东军暗杀。同年6月,裕仁出巡又遭遇激进分子的"预谋行刺未遂"。这两件事引发了当时在野的日本政党的极大反弹,纷纷就此攻击田中内阁。此年7月裕仁公开对此进行指责,结果导致田中义一内阁被迫引咎辞职。虽然在炸死张作霖的事件上,裕仁斥责当时的内阁,不过在1932年春天,溥仪被扶植为满洲国伪皇帝后,裕仁不再是不理"军略"的皇帝了,当年亲自为攻占东三省的将领授勋。当他得知关东军突破长城后,生怕引起列强干涉,命令关东军不得越界攻击。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立即收兵,只有在侍从长本庄繁和陆军大臣荒木贞夫保证不会扩大战线后他才批准第二次越过[[长城]]。后来在谈到上海事变时他说道:"在上海,将战区作某种程度的限制,以防止事件的扩大......这并不是依据参谋本部的奉敕命令,而是因为我已特地命令白川不得扩大事端。" 在1935年9月,裕仁借题发挥趁着陆军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上奏,对军部势力过于膨胀大发雷霆,"传林铣十郎来!有关时局的问题总是出在军部,尤其是陆军省,身为陆军大臣,如果任由部下牵着鼻子走,岂不要下克上不成?!"他命令在宫中开设大学寮,用大川周明的思想培训青年将校,力图把军队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启用闲院宫载仁亲王和伏见宫博恭王掌握陆海两军, 把皇族军人的势力抬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载仁亲王后来罢免了陆军皇道派军官,博恭王则清洗了海军的军政派)。到了昭和11年(1936年)6月,裕仁更是在颁发的勋章"勋记"上,将"日本国天皇"改为"大日本帝国皇帝",其野心的膨胀可窥一二。
同样,在1936年的所谓皇道派和统制派的对立中,也显现出了裕仁的对于军部的控制能力。二·二六事件皇道派陆军军官以"打破体制"为号召,发动了军事政变。1400多名叛军在2月26日清晨,开始了行动,占领国会,袭击首相府等等重要地区。裕仁在事件爆发40分钟后接到报告,马上就换上军装,召见陆军大臣,命令镇压。
当时的陆军大臣川岛义之则回答,"请陛下念在起事将校之行为,完全是为了精忠报国的赤诚,希望陛下谅解。" 裕仁听后,拍着桌子,盛怒道:"先不管他们精神何在,这种胡作非为必须尽快镇压,尽快!"到了次日下午4时,海军第一舰队的"头牌"长门号战列舰接到裕仁的直接指令驶入东京湾,主炮对准了被叛军占领的国会。面对陆军镇压迟迟不动,结果裕仁对这武官大喊,"难道要我亲自带着近卫师团去镇压他们么?!"结果这次叛乱终于在29日下午被平定,以叛军投降而告终。
'''侵华祸首'''
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日本很快吞并了大部分[[东亚]]地区,使其加入"共荣圈"。裕仁被指责同意导致这场战争的对外政策,并批准东条英机与纳粹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结成法西斯主义轴心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战争,侵略中国等国家。有人认为,在政府决定加入战争这件事上,裕仁作了正式批示。根据他对宪法理解,他有义务支持内阁通过政策。
有人称裕仁为军部之傀儡,理由是他从来没有反对过军部的任何提议,但这完全是为其开脱。实际上军部的任何提议在送给他之前就经过内大臣木户幸一的审核,他不愿执行的决议根本就不可能被送到天皇办公室来。而且他掌握了军部的人事大权,他不喜欢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当上陆军首脑,比如他讨厌皇道派的真崎甚三郎和少壮军官接触过密,裕仁左右曾暗示他辞职,但是真崎还想抵抗一下,结果下场就是被撤职。裕仁评论说,这家伙一点常识都没有。侵华战争爆发之际,日本时任陆军大臣杉山元自信十足地向裕仁表示"中国的战事一个月内即可结束",可是中国军队在华北撤的太快,决战未遂后,他指示,"在要塞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不更好些吗?"于是日本开始转移兵力于上海附近。 突破中国军队防御后,他放纵朝香宫鸠彦王血洗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4日,裕仁面谕:"中支那方面陆海军各部队,在上海附近作战持续勇猛果断,乘胜追击,使(中国)首都南京陷落,我很满意。此旨传达给全体将士们。"第二天的《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在攻克南京之际,天皇陛下考虑到陆海军将士的辛苦,特赐褒奖并下诏慰问。天皇专门召见了很久没见的(日军)总参谋长闲院,军令部总长伏见两官。"14日下午1时。大本营陆海军部发出公告,将天皇的面谕通报全体侵华日军官兵。
1938年,冈村宁次和东久迩宫稔彦王攻占汉口,深入到中国的腹地。当陷入中国泥潭的3年后,他不认为是自己判断错误,反而开始埋怨诸位臣僚低估了征服中国的难度。裕仁甚至暗自批评当时首相近卫文麿:近卫在任时,好像毫无准备便带领我们进入战争。他在阿部信行组阁的时候,亲自指令陆军大臣要从梅津美治郎或者侍从长畑俊六中挑选。
1939年11月8日,在中国战事紧张期间,于[[富士山]]附近检阅近卫师团,借以激励士气。
1940年3月30日,日本参谋本部声言"如本年内中国事变仍不能解决,则自1941年初开始,自动撤兵"。6月,裕仁批准参谋本部《加速执行南进政策》,假如英、美干预,"就不惜与美一战"。7月30日,裕仁正式批准近卫内阁"南进"国策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基本政策。裕仁说:"海军希望在更远的地方大干一场之前,必须解决中国事变;……陆军想要立即南进,以补救他在中国的失败。"
'''扩大战争'''
1941年2月3日,面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胜利,日本政府提出了《帝国对印度支那、泰国实施纲要》,裕仁的说法是:"我自己的原则是不喜欢乘人之危提出要求,干所谓趁火打劫的事,但面对今日世界的大变动,如果造成宋襄公之仁的后果也不好。"
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特别是对美开战前夕,他的真实想法是:"日本拥有一支多年培养起来的陆海军精锐部队,如果关键时刻不允许它崛起,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石油便会渐渐枯竭,舰队便会开不起来,如果人造石油对此可以进行补给,那么日本的产业几乎全部都要毁掉的。那样的话,就要亡国。这样一来,如果被提出无理要求,就要无条件投降。国家就会灭亡。"这说明他是铁了心的准备开战的。但他又顾虑如果战争失败,将会累及皇室,于是让皇族担任的海陆军两总长辞职,换上杉山元和永野修身担任海陆军总长。杉山元保证"百日之内即可告捷"。裕仁却反问道:"中国战事不是还没有解决么?那太平洋岂不是比中国更大?"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从旁辩解,只能像对待重病病人一样,开刀死中求活。裕仁还是顾虑风险太大,不同意组成皇族内阁,他准备万一战争失败才这么干,实际上也是失败后才组织东久迩稔彦皇族内阁收拾残局。他对换上东条英机接任总理表示满意,理由是东条做好了战争准备。东条后来在审判的时候说漏了嘴。东条说据他所知道的,整个日本军队,就没有人敢违抗天皇的意志,连出现这种想法都是荒唐的。人是不可能和神对抗的。天皇哪怕一个微小的暗示,就足以让军部费尽心思猜测圣意如何了。在开战的最后一刻,裕仁吟颂他祖父在日俄开战前下决心的诗:"四海皆兄弟,何缘起风波。"批准了对美开战。 对珍珠港的袭击,裕仁也是亲自向海军军令部长永野质询。"海军决定何时出击?""12月8日。""那岂不是周一?""[[夏威夷]]时间正好是周日。""那朕就可安心了。"
在经过了初战重创珍珠港美国海军并侵占了东南亚的辉煌胜利后,日军在中途岛惨败的消息震动了裕仁,其曾不安地表示,"目前战局难以乐观,一旦丧失了制空权,就会有被切断、各个击破的危险。我的陆海军,就是败在了对于美军的过于轻视。"昭和19年(1944年)新设军需省,对于飞机的产量以年产5万架为目标。不过,裕仁对于时局也有了些比较清醒的认识,"陆海军总是缺乏协调,万一出什么意外,必然雪上加霜。5万架谈何容易?恐怕连一万架都很难吧?军部定这种目标真是有问题。" 虽说如此,不过并不意味着裕仁可以如同一个"天使"一般对战争不用负责。西南太平洋溃败后,他不断敦促日军发动反攻以振作士气,结果日军就发动了一号作战以打通大陆交通线。[[菲律宾]]决战中,也是他不明实际,听信了海军台湾海空战大捷的假情报,命令参谋濑岛龙三把决战地点从菲律宾改到莱特岛,结果造成空前的惨败。当海军向其报告"神风攻击"的消息后,他立即表示,"非这样不可么?不过这样做很好。"1945年4月,在冲绳战役期间,冲昏了头的裕仁问海军军令部长及川古志郎,"海军难道没有军舰了吗?"逼得海军赶快搞了个"大和"号自杀冲锋。
== 从政举措 ==
'''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长达8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日军侵华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地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地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并造成3500万中国民众的伤亡的战争罪行。
1936年奉裕仁敕令建立731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
1940年裕仁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江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房镇。
'''靖国神社'''
1952年至1975年,日本昭和天皇曾八度参拜靖国神社。1978年,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之后,就不再去参拜。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06年7月20日)从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遗物笔记中发现,昭和天皇曾向富田表示,他因为对合祀作法不悦,因此停止参拜。[
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遗物中,发现二十多本笔记留有昭和天皇语录,其中于昭和天皇逝世前一年,1988年4月28日笔记中,记载有关昭和对靖国神社看法。昭和天皇当时曾说,"靖国神社的筑波宫司(祭司)处理合祀问题很慎重,但是换上松平庆民宫内大臣长子松平永芳担任宫司之后,他完全不了解他父亲爱好和平的想法,随即决定合祀,所以从那之后就不再去靖国参拜,那是我的信念。"
1944年4月25日,昭和天皇身穿军服率领东条英机等人前往靖国神社,军部将领列队迎接。
==人物评价 ==
裕仁在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继位,以《[[尚书]]》中"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间经历第二次中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依照新宪法失去政治上的实权,以作为日本国家与国民象徵而存在。除了神话中的天皇之外,他是历代天皇中在位时间最长及享寿最高者,也是现时全球在位时间第七长的国家元首。
== 参考来源 ==
[[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