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590
次編輯
變更
到韶山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dangshi.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924/MAIN201409241046000378344213911.jpg width="230"></center>
<small>[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n/2014/0924/c85037-25722449-18.html 来自 中國共產黨新聞网 的图片]</small>
|}
《'''到韶山'''》是一首[[新诗]],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ref>[https://www.sohu.com/a/138165726_559408 古代诗歌体裁常识汇总],搜狐,2017-05-04</ref>。新诗得以取代古典诗歌的最主要特点是突破格式、韵律等限制获得最大程度的表达感情的自由。1919年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这年10月,胡适的《论新诗》被看作最权威的新诗理论,郭沫若也开始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正如胡适所说:“新诗是用来打破古典文化传统枷锁的工具”,五四运动时期新诗领导了无数青年的思想解放,处于当时的文化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