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傅抱石

增加 92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徐悲鴻===
二十多岁的傅抱石,中专毕业后即在中学任教,成为南昌教育界颇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但他的学养、篆刻和绘画艺术才能,在南昌逼仄的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进 九三一 步提高,也是无庸置疑的。就在他人生和事业的关键时刻,徐悲鸿来到了江西南昌。徐悲鸿对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的傅抱石极为欣赏,于是满腔热忧、不辞辛苦地为傅抱石出国留学奔走,几经周折,傅抱石于 1933 年末东渡日本留学。 1935 学成回国后,徐悲鸿又介绍他到中央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 傅抱石 于 1946 年回到南京,继续执教于中央大学,年末在南京徐、傅 遇到貴人 一[[ 同举办绘画联展; 1948年傅买地建房与徐比邻, 悲鴻]] 宅为傅厚岗四号,傅宅为傅厚岗六号<ref name="山谷2003">{{cite book|author=山谷|title=傅抱石: 落笔世所稀|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60pAQAAIAAJ|year=2003|publisher=大象出版社|isbn=978-7-5347-3221-8}}</ref> 。   徐悲鴻去南昌,發現了傳抱石這匹千里馬,向當時的江西省 主席熊式輝推薦,資助傳出國留學。徐悲鴻是留法的,原先想傳抱石也去法國留 學,但熊式輝資助只有一千五百元,這筆錢只能去較近又花費沒那麼大的日本。
===郭沫若===
大约在1950年,傅抱石就开始了以毛泽东诗意为题材的创 作,如《七律·长征诗意》、《沁园·雪词意》、《清平乐•六盘山 词意》,而这肘毛泽东的这诗词还没有公开发表,但是傅抱石 的上述作品就已经参加了这一年的“南京市第一届美术展览会: 1953年,他的另两幅毛泽东诗意画《抢渡大渡河》和《更喜岷山 千里雪》也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国画展” 那么,亻尃抱石是从哪里得到毛泽东这些诗词的呢? 傅抱石的这些画得益于郭沫若<ref name="杜忠明2014">{{cite book|author=杜忠明|title=毛主席《沁園春﹒雪》的傳奇故事|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KpcDwAAQBAJ&pg=PA311|date=1 January 2014|publisher=遼寧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5-07710-5|pages=311–}}</ref>。
 
===赖少其===
==「往往醉後」 腦溢血過世於文革前==
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三日,傅抱石應邀到上海,為新落成的虹橋國際機場候機大廳作畫,當時並未動筆,只是提出畫井岡山等建議。中共華東局魏文伯等領導熱情招呼,吃喝在所難免,返南京前(九月二十八日)的午飯,聽說傅抱石飲了半瓶茅台,傅抱石一輩子最怕坐飛機,但喝了酒壯膽登機。返家後睡眠呼嚕特響亮。第二天早上,跟羅時慧說感到很不舒服,羅叫他睡覺,由她來應付客人。果然不久有客人來訪,夫人下樓打點,及客人離去,已近十一時,夫人上樓,見傅抱石仍然打呼嚕,推他也不醒,喚醫生來,一檢查,無可救藥了,是腦溢血,就此不起。算不幸還是有幸呢,這就見仁見智了。聽說夫人羅時慧問醫生救活後會怎樣?醫生說沒法畫畫,廢人一個,夫人當機立斷,不要搶救(其實也無法搶救),不要苦害傅公折騰,遂於當天下午一時卒於南京漢口路一三二號寓所,春秋六十有二。傅公死得及時,避過文革一役。文革間,江青點了傅抱石的名字,紅衞兵把傅公在雨花台的墳砸個稀巴爛,挖出骨灰盒,打翻在地,踏上一腳,要你永世不得翻身。還把過程拍照,寄傅厚崗六號向家屬示威。如此看來,設若傅公還活着,肯定活活打死<ref>[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E8%A8%B1%E7%A6%AE%E5%B9%B3/daily/article/20131006/18451421 許禮平︰樂夫天命傅抱石]</ref>。
 
==山水画与人物画 双峰并峙==
傅抱石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未入蜀前,是认识古人、临仿古人的阶段。第二阶段为入蜀后,即1939年-1949年,客居重庆金刚坡时期。他将皴擦与渲染结合起来,使水、墨、彩在快速的用笔驾驭下有机地融为一体。在皴法上,他以独创的“抱石皴”把勾斫和皴法糅为一体,喜用长锋笔,笔头、笔锋、笔根并用,结合山形和山脉的分坡走向,自由挥洒,形成许多飞白,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第三阶段是1949年-1965年去世,是傅抱石山水画技艺的再次变化、成熟完善的阶段。晚年的傅抱石自觉适应时代潮流,大胆革新,强化写生,强调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完成了绘画思想的转变和风格样式的革新,以卓越的成绩令人瞩目。诸如1960年两万三千里长途写生、1961年东北写生等写生绘画方式,成了他晚年八年生命历程里的主要创作状态,也成为了他晚年绘画的最为重要的特色<ref>[http://collection.sina.com.cn/auction/zjgd/2017-08-25/doc-ifykiuaz0638897.shtml 假如没有徐悲鸿和郭沫若 傅抱石会不会成拍场传奇]</ref>。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