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57
次編輯
變更
中草药大全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中草药大全</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中草药大全</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0629/20200621004939-1314956842_jpeg_342_469_45824.jpg/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4226964&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0629%2F20200621004939-1314956842_jpeg_342_469_45824.jpg%2F0&type=1&category=#simple_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中草药大全》是徐鸿华编写,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中草药类书籍。
==基本内容==
中文名:中草药大全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作者:[[徐鸿华]]
ISBN编号:9787535923234
==木豆叶==
(《陆川本草》)
【来源】豆科植物木豆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木豆"条。
【采集】随时可采。
【性味】平,淡。有小毒。
【功用主治】解痘毒,消炎肿。治小儿水痘,痈肿。
【用法与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木耳==
(《本经》)
【异名】树鸡(《韩昌黎集》),黑木耳(《圣惠方》),木檽(《证类本草》),木枞、木蛾(《纲目》),云耳(《药性切用》),耳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木耳
子实体形如人耳,径约10厘米.内面呈暗褐色,平滑;外面淡褐色,密生柔软的短毛。湿润时呈胶质,干燥时带革质。不同大小的子实体簇生一丛,上表面子实层中的担子埋于胶质中,担子分隔,通常由4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有1孢子梗伸出,孢子梗顶端各生1担孢子。
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可人工栽培。分布四川、福建、江苏等地。
【采集】夏、秋季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的木耳呈不规则的块片,多卷缩,表面平滑,黑褐色或紫褐色;底面色较淡。质脆易折断,以水浸泡则膨胀,色泽转淡,呈棕褐色,柔润而微透明,表面有滑润的粘液。气微香。以干燥、朵大、肉厚、无树皮泥沙等杂质者为佳。
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性味】甘,平。
①《药性论》:"平。"
②孟诜:"寒,无毒。"
③《饮膳正要》:"苦,寒,有毒。"
④《纲目》:"甘,平,有小毒。"
⑤《本草求原》:"甘,温,小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入大肠、胃。"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治肠风,血痢,血淋,崩漏,痔疮。
①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②《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③《纲目》:"治痔。"
④《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⑤《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研末服。
【宜忌】《药性切用》:"大便不实者忌。"
【选方】①治新久泄利: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日二。(《御药院方》)
②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疴痛,心神麻闷:黑木耳一两,水二大盏,煮木耳令熟,先以盐、醋食木耳尽,后服其汁,日二服。(《圣惠方》)
③治崩中漏下:木耳半斤,炒见烟,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头发灰三分,共二钱四分,好酒调服出汗。(《孙天仁集效方》)
④治眼流冷泪: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服二钱。以清米泔煎服。(《惠济方》)
⑤治一切牙痛:木耳、荆芥等分。煎汤漱之,痛止为度。(《海上方》)
【临床应用】用于创面肉芽过剩
取平柔、肥厚而无缺损的木耳,用温开水浸透涨大后,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及肉芽用盐水清洗消毒后,将木耳平贴于肉芽上,纱布包扎,3~4天拆开观察1次。治疗2例,均于3天后痊愈。木耳疏松易收缩,吸水性强,能将肉芽中的水份大量吸收,使肉芽开始干萎;加之木耳干燥后,收缩皱凸,给与肉芽均匀压力,使肉芽过剩部分退平,上皮细胞随着向中心生长,伤口易于愈合。<ref>[https://ishare.iask.sina.com.cn/f/1FcMRLade5e.html?utm_source=sgsc 中草药大全]爱问文库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中草药大全</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0629/20200621004939-1314956842_jpeg_342_469_45824.jpg/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4226964&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0629%2F20200621004939-1314956842_jpeg_342_469_45824.jpg%2F0&type=1&category=#simple_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中草药大全》是徐鸿华编写,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中草药类书籍。
==基本内容==
中文名:中草药大全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作者:[[徐鸿华]]
ISBN编号:9787535923234
==木豆叶==
(《陆川本草》)
【来源】豆科植物木豆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木豆"条。
【采集】随时可采。
【性味】平,淡。有小毒。
【功用主治】解痘毒,消炎肿。治小儿水痘,痈肿。
【用法与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木耳==
(《本经》)
【异名】树鸡(《韩昌黎集》),黑木耳(《圣惠方》),木檽(《证类本草》),木枞、木蛾(《纲目》),云耳(《药性切用》),耳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木耳
子实体形如人耳,径约10厘米.内面呈暗褐色,平滑;外面淡褐色,密生柔软的短毛。湿润时呈胶质,干燥时带革质。不同大小的子实体簇生一丛,上表面子实层中的担子埋于胶质中,担子分隔,通常由4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有1孢子梗伸出,孢子梗顶端各生1担孢子。
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可人工栽培。分布四川、福建、江苏等地。
【采集】夏、秋季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的木耳呈不规则的块片,多卷缩,表面平滑,黑褐色或紫褐色;底面色较淡。质脆易折断,以水浸泡则膨胀,色泽转淡,呈棕褐色,柔润而微透明,表面有滑润的粘液。气微香。以干燥、朵大、肉厚、无树皮泥沙等杂质者为佳。
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性味】甘,平。
①《药性论》:"平。"
②孟诜:"寒,无毒。"
③《饮膳正要》:"苦,寒,有毒。"
④《纲目》:"甘,平,有小毒。"
⑤《本草求原》:"甘,温,小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入大肠、胃。"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治肠风,血痢,血淋,崩漏,痔疮。
①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②《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③《纲目》:"治痔。"
④《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⑤《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研末服。
【宜忌】《药性切用》:"大便不实者忌。"
【选方】①治新久泄利: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日二。(《御药院方》)
②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疴痛,心神麻闷:黑木耳一两,水二大盏,煮木耳令熟,先以盐、醋食木耳尽,后服其汁,日二服。(《圣惠方》)
③治崩中漏下:木耳半斤,炒见烟,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头发灰三分,共二钱四分,好酒调服出汗。(《孙天仁集效方》)
④治眼流冷泪: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服二钱。以清米泔煎服。(《惠济方》)
⑤治一切牙痛:木耳、荆芥等分。煎汤漱之,痛止为度。(《海上方》)
【临床应用】用于创面肉芽过剩
取平柔、肥厚而无缺损的木耳,用温开水浸透涨大后,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及肉芽用盐水清洗消毒后,将木耳平贴于肉芽上,纱布包扎,3~4天拆开观察1次。治疗2例,均于3天后痊愈。木耳疏松易收缩,吸水性强,能将肉芽中的水份大量吸收,使肉芽开始干萎;加之木耳干燥后,收缩皱凸,给与肉芽均匀压力,使肉芽过剩部分退平,上皮细胞随着向中心生长,伤口易于愈合。<ref>[https://ishare.iask.sina.com.cn/f/1FcMRLade5e.html?utm_source=sgsc 中草药大全]爱问文库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