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增加 30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center>'''国际天文学联合会'''<br><img src="https:xxxxx.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tml 圖片來自OOO]</small>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官网:https://www.iau.org/,是世界各国天文学术团体联合组成的非政府性学术组织,其宗旨是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协作,促进天文学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19年7月在布鲁塞尔成立。
天文学联盟有73个成员国,其中包括专业天文学研究达到较高程度的大多数国家。天文学联盟的一个主要从事地面和空间天文学各学科的10528 多名成员的直接参与。
==发展历程==
1919年7月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会时﹐宣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它的 [[ 使命 ]] 是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协作,促进天文学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95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0528 个人会员。有73的成员国。 [1]  
1976年有会员国44个﹐1979年初约有会员3400人,1985年有会员国49个,会员6000多人。
[[ 中国天文学会 ]] 于1935年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此外第28届国际天文联合会会议于2012年8月在中国举行。
==宗旨和任务==
人们将1919年7月28日视为IAU成立的日子,因为IRC章程在那一天通过,虽然IAU自身的章程是在两天前通过的。在那届大会上同时成立了新的国际时间委员会及时间局与国际天文电报中央局,以统一全世界的时间工作和天文发现的发播与命名工作。科学家首先选择天文学成立联合会是很自然的,因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空之下,共有的观测研究对象是天文学的基本特征,无论哪个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不可能垄断星空。天文台对观测星空的局限性要求全球各地的天文台联合起来。IAU主席、英国天文学家斯特拉顿(Frederick John Marrian Stratton)在1934年大会致辞时说:
“……科学生来就是真正国际性的,没有国界,没有国籍,也没有种族之分……天文学在一般意义上分享了科学的无国界。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天文学基本上是国际性的科学:没有一个天文台能够看到整个天空,没有一个观测者能够持续地观测诸如太阳或超新星之类天体的变化活动;恒星宇宙的最完整的知识的获得仅仅来自全世界观测者和观测仪器的国际合作……”宇宙在时空上的无限性也迫使人类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前发表的 [[ 德国天文学会 ]] 星表第一册(AGK1星表),耗费了7个国家13架子午环50多年的观测,也仅仅包含约14万颗恒星的位置,而包含约27万颗恒星光谱的HD星表同样浸润了 [[ 哈佛大学 ]] 天文台47年的努力。银河系内估计有2千亿颗恒星,按此测量速度,测量完银河系内所有的恒星大约需要百万年!何况宇宙中还有无数个像银河系那样的星系。其实,早在IAU成立前,天文学家已经成立了许多类似的合作组织进行合作观测与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是国际太阳研究合作联合会,简称国际太阳联合会(International Solar Union)。
ISU成立于1904年,终止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常将它视作IAU的前身,因为只有ISU具有完整的章程,而且都是经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台长海耳的鼓动、倡议和策划成立的。按IAU最早的章程(共八章21款),这个组织的宗旨是“促进不同国度的天文学家之间进行必须而有用的国际合作的关系”以及“推动天文学各个领域的研究”。IAU今天的章程更是简明地规定,它是一个“非政府性国际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天文学各领域的发展”。90年来,IAU确实实现了它自己的既定目标。纵观这90年,可以发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0年前,人类以为宇宙是静止的、不变的、永恒的,银河系的尺度就是宇宙的疆域,星系称为星云,是银河系的一族,宇宙中化学元素不知道从哪里来,为什么取这样的丰度,也不知道太阳的能量来自何方,更不知道恒星怎样形成、怎样演化。经过短短的90年,人类已经将目光扩展到宇宙诞生的早期,在可见的宇宙范围内观测了数十亿计的星系,不仅知道了宇宙的现在,也能推测它的过去并预计它的未来;人类已经知道化学元素的大爆炸起源与恒星内部起源;对于恒星的内部结构、能源、形成与演化的全过程,人类已经有了相当完整的认识;人类也已经了解到宇宙的基本组成与基本结构。
==机构组成==
===组织===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每年召开若干次专题讨论会和座谈会﹔每三年召开一次大会﹐以促进学术交流﹐改选负责人员。下设40多个按分支学科或研究的天体对象等划分的专业委员会,每个专业委员会还被赋予一个顺序号,如4.(表示第4专业委员会,下同) [[ 星历表 ]] ,6.天文电报,7. [[ 天体力学 ]] 等。各专业委员会可分别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同其他国际学术组织联合举行各种学术会议。它的出版物有《大会会刊》、《天文学进展特辑》、《学术讨论会会议录》等。联合会的定期刊物有报道会议消息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讯》。有些部门还 出版卡片式天象报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快报》和《天文电报》等。此外,每次专题讨论会和座谈会也都出版会议录。
===协会机构===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每年召开若干次专题讨论会和座谈会;每三年召开一次大会,以促进学术交流,改选负责人员。联合会设执行委员会,有主席一人,副主席六人,秘书长一人,助理秘书长一人。下设专业组若干个。第十六届联合会(1976~1979年)设50个组:4.(表示第4组,下同)星历表,5.文献资料,6.天文电报,7.天体力学,8.方位天文,9.天文仪器,10.太阳活动,12.太阳辐射和太阳大气结构,14.基本光谱数据,15.慧星、小 [[ 行星 ]] 和陨星的物理研究,16.行星和卫星物理,17.月球,19.地球自转,20.小行星、慧星、卫星的位置和运动,21.夜天光,22. [[ 流星 ]] 和行星际尘,24.照相天体测量学,25.恒星测光和偏振,26.双星,27.变星,28.星系,29.恒星光谱,30.视向速度,31.时间,33.银河系结构和动力学,34.星际物质和行星状星云,35.恒星内部结构,36.恒星大气理论,37.星团和星协,38.天文学家交换,40.射电天文学,41.天文学史,42.密近双星,44.地球大气外天文观测,45.光谱分类和多波段色指数,46.天文教学,47.宇宙学,48.高能天体物理学,49.行星际等离子体和日球层(heliosphere),50.现 在和未来天文台址的环境保护。各专业组分别组织各种 学术活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同其他学术组织联合举行各种学术会议。
===会内机构===
联合会设执行委员会﹐有主席一人﹐副主席六人﹐ [[ 秘书长 ]] 一人﹐助理秘书长一人。下设专业组若干个。第十六届联合会(1976~1979年)设40个组﹕4.(表示第4组﹐下同)星历表﹐5.文献资料﹐6.天文电报﹐7.天体力学﹐8.方位天文﹐9. [[ 天文仪器 ]] ﹐10.太阳活动﹐12.太阳辐射和太阳大气结构﹐14.基本光谱数据﹐15. [[ 彗星 ]] ﹑小行星和陨星的物理研究﹐16.行星和卫星物理﹐17.月球﹐19.地球自转﹐20.小行星﹑彗星﹑卫星的位置和运动﹐21.夜天光﹐22.流星和行星际尘﹐24.照相天体测量学﹐25.恒星测光和偏振﹐26.双星﹐27.变星﹐28.星系﹐29.恒星光谱﹐30.视向速度﹐31.时间﹐33.银河系结构和动力学﹐34.星际物质和行星状星云﹐35.恒星内部结构﹐36.恒星大气理论﹐37.星团和星协﹐38.天文学家交换﹐40.射电天文学﹐41.天文学史﹐42.密近双星﹐44.地球大气外天文观测﹐45.光谱分类和多波段色指数﹐46. [[ 天文教学 ]] ﹐47. [[ 宇宙学 ]] ﹐48. [[ 高能天体物理学 ]] ﹐49.行星际等离子体和日球层(heliosphere)﹐50.现 在和未来 [[ 天文台址 ]] 的环境保护。各专业组分别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同其他学术组织联合举行各种学术会议。
==组织活动==
从各学部、委员会及工作组的名称便可看出其与空间活动的关系。天文学联盟并不进行自己的空间实验,但是,未来大型设施工作组负责为新发现的行星卫星及其任何表面特点命名。同样,天文学联盟/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的射电天文学与空间科学频率分配协会间委员会努力适当调和科研及其他活动——主要是电信活动——对无线电频道空间的需求竞争。天文学联盟出版物提供了进一步的介绍,天文学联盟因特网网页提供了各学部、委员会和工作组的网页接点。
天文学联盟感到急需关切的一个问题是由于空间的其他活动而对天文学观测研究的有效性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威胁。除了可从空间看到的明显的地面光污染以外,天文学观测日益受到受可见光波长光照的空间碎片和无线电波卫星传输密度大幅度增加的干扰,此种干扰可能吞吃掉宇宙物体的极为微弱的信号。空间广告这种新的、严重的威胁已经初露端倪;近来已经防止了几项最近的活动,但是必须制定某种形式的国际规定,否则将为时过晚。天文学联盟将与联合国密切合作,解决此种不分国界的问题。
天文学联盟的一项主要活动是举办引人注目的国际科学会议,涉及空间和 [[ 地面天文学 ]] 的所有领域。通常天文学联盟每年赞助六次专题讨论会和六次学术讨论会;另外,还经常举办天文学联盟区域天文学会议和与其他科技联盟共同举办的会议。 
天文学联盟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天文学联盟的第二十三届大会于1997年8月在日本的京都举行;下两届大会将分别于2000年8月和2003年7月在联合王国的曼切斯特和澳大利亚的悉尼召开。除了必要的行政事项以外,天文学联盟大会还开展丰富的科学活动:京都会议包括三次特邀讨论会、六次专题讨论会、23次联合讨论会、3次特别科学会议以及100多次委员会和工作组会议。共宣读近800份论文;提交了1,100份论文。
13,9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