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傅抱石

增加 14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傅抱石'''({{bd|1904年||1965年|}}),中国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原名长生、瑞麟。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开启现代金陵山水画派一代新风,具有强烈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与[[钱松岩]]、[[亚明]]、[[宋文治]]等被称为“金陵画派”之代表画家。还善书法、篆刻。
其篆书基于汉印,化入秦篆、两周金文,典雅端穆。楷书、行书具晋唐风韵,谨严遒劲,方直险峻。治印初学[[赵之谦]],后融各家之长,自成一格,雅正刚劲,奇崛多姿。曾任江苏国画院院长, 中国美协副主席。57年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当时用中国画形式画欧洲风光尚属罕见。1959年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了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表现了祖国河山的雄奇壮美,[[毛泽东]]亲为题句<ref>[http://www.hosane.com/auction/detail/20669009 傅抱石 幽对鸣泉]</ref>。
==贵人相助 「樂夫天命」==
傳抱石生平, 處處可以看到「造化」對他的眷顧, 一輩子都有貴人相助, 難怪他用「樂夫天命」這方閑章了。他出身貧苦, 父親傅聚和是修傘匠, 在江西南昌街頭擺攤。傅抱石卻喜歡藝術, 從小就喜歡到裱畫店看畫, 到街邊刻字攤學篆刻。傅抱石幼小時, 有鄰居幫忙, 得以完成高小學業, 還考上師範學校。師範學校免費, 但抱石母親體弱多病, 傳抱石要設法賺錢幫補家用。傅抱石利用自己刻印技藝, 仿刻名家卬章騙錢, 但最終為買家發覺, 鬧到了學校, 為校長知道, 校長不以為忤, 反而重視其才華, 傳抱石竟因此而聲名大噪, 遂以自己名義「抱石齋主人」 接件刻印, 後來乾脆改名為傳抱石。 一九二六年傳抱石在第一師範藝術科畢業後, 留校任教。
===徐悲鴻===
二十多岁的傅抱石, 中专毕业后即在中学任教, 成为南昌教育界颇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但他的学养、篆刻和绘画艺术才能, 在南昌逼仄的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进一步提高, 也是无庸置疑的。就在他人生和事业的关键时刻, 徐悲鸿来到了江西南昌。徐悲鸿对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的傅抱石极为欣赏, 于是满腔热忧、不辞辛苦地为傅抱石出国留学奔走, 几经周折, 傅抱石于1933年末东渡日本留学。1935年学成回国后, 徐悲鸿又介绍他到中央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 傅抱石于 1946 年回到南京, 继续执教于中央大学, 年末在南京徐、傅又一同举办绘画联展; 1948年傅买地建房与徐比邻, 徐宅为傅厚岗四号, 傅宅为傅厚岗六号<ref name="山谷2003">{{cite book|author=山谷|title=傅抱石: 落笔世所稀|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60pAQAAIAAJ|year=2003|publisher=大象出版社|isbn=978-7-5347-3221-8}}</ref>。
===郭沫若===
一九三三年三月,傅抱石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研究部,從金原省吾攻東方美術史和雕塑。造化又安排傅抱石認識剛好在東京的郭沫若,郭熱心幫助,介紹傅找文求堂老板田中慶太郎商量出版傅所著《摹印學》一書事宜,又為傅在東京開首次個人畫展事寫了不少介紹信函,復為其畫作題詩題字。自此傅抱石與郭沫若相交一輩子<ref name="张成觉2014">{{cite book|author=张成觉|title=1957'中国美术|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IpZAwAAQBAJ&pg=PA131|date=13 April 2014|publisher=China Independent Writers Publishing Inc.|isbn=978-988-12656-3-0|pages=131–}}</ref>。1942 年 6 月, 由郭沫若编剧的历史剧《屈原》在山城上演,那种弘扬民族正气的力量鼓舞了抗战中的国民, 也对傅抱石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傅抱石创作了《屈子行吟图》,面容惟悖、形容枯稿的屈原行走于浩森的烟波上。与此同时,傅抱石还选取了一系列屈原作品中的人物或内容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形成了他在人物画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题材<ref name="傅抱石陈履生1999">{{cite book|author1=傅抱石|author2=陈履生|title=傅抱石画论|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7IpAQAAIAAJ|year=1999|publisher=河南人民出版社}}</ref>。
大约在1950年, 傅抱石就开始了以毛泽东诗意为题材的创 作, 如《七律·长征诗意》、《沁园·雪词意》、《清平乐 · 六盘山 词意》, 而这肘毛泽东的这诗词还没有公开发表,但是傅抱石的上述作品就已经参加了这一年的“南京市第一届美术展览会: 1953年, 他的另两幅毛泽东诗意画《抢渡大渡河》和《更喜岷山 千里雪》也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国画展” 那么, 亻尃抱石是从哪里得到毛泽东这些诗词的呢? 傅抱石的这些画得益于郭沫若<ref name="杜忠明2014">{{cite book|author=杜忠明|title=毛主席《沁園春﹒雪》的傳奇故事|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KpcDwAAQBAJ&pg=PA311|date=1 January 2014|publisher=遼寧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5-07710-5|pages=311–}}</ref>。
==「往往醉後」 腦溢血過世於文革前==
===金剛坡時期 抱石皴===
唐人李商隱曾寫過一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描摹蜀地雨景, 傅 抱石便以《巴山夜雨》為題, 創作了一幅雨景山水畫作。該畫完成 於1943年, 屬藝術家「金剛坡時期」代表作, 立軸紙本, 呈現風雨 中的山色迷濛與樹影繽紛。《巴山夜雨》並非畫家憑空想來, 而是 他在親眼見到蜀地奇崛山水後有感而成。傅抱石旅居四川期間的所 見所聞及生活體悟均被寫進畫中, 那幾年也成為畫家藝術生涯的重 要轉捩點。 由於戰事動蕩, 或由於個人喜好, 中國許多近現代畫家都曾在 四川臨摹寫生甚至長期居住, 比如黃賓虹、李可染以及傅抱石等。 1939至丨947年間, 傅抱石在川東, 居於重慶西郊金剛坡下。蜀地山 水, 飛瀑深澗, 激發起畫家的創作靈感。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抱石皴」, 便是在那一時期開始出現在傅氏畫作中。抱石皴講求大力塗擦, 於橫揮豎掃間展現筆墨勁道以及山水氣勢。這些·在《巴山夜雨》以及傅抱石其它雨景山水作品如《聽雨圖》和《萬竿煙雨》中, 均有呈現<ref name="李夢2018">{{cite book|author=李夢|title=繪畫中的日常|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Q6WDwAAQBAJ&pg=PT13|date=1 August 2018|publisher=聯合電子出版有限公司|isbn=978-988-8368-56-3|pages=13–}}</ref>。
===人物借古寄情 着重眼神刻画===
以山水画名世的傅抱石,原来是不画人物的。有两个原因促使他开始兼攻人物画,一是爱史成癖的他为了"研究中国画上'线'的变化史" , 二是他"认为画山水的人必须具备相当的人物技术。他说“我为了山水上的需要,所以也偶然画画人物" 。就是这偶然的创作,亦使他在人物画领域占据了重要一席。因为对画史的浓厚兴趣, 尤其是对东晋与六朝、明清之际这两个时期的极为关注, 使得他常常以这两个时期的故事为题材, 如《赤壁沽酒图》、《东山逸致》、《兰亭图》等等。傅抱石非常尊崇[[石涛]],对石涛的研究颇深,有关石涛的故事亦成为他热衷表现的画材<ref name="裔萼2008">{{cite book|author=裔萼|title=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r8PAQAAMAAJ|year=2008|publisher=河北教育出版社|isbn=978-7-5434-6929-7}}</ref>。
他的人物画借古寄情,表现一些自己所崇敬的人物或借以提倡高风亮节。他画恒玄对艺术的珍爱,画石涛之不屈, 云林之高洁, 屈子之幽愤和国残之悲壮等等,画法简古, 多取自六朝如顾恺之等人的画法。由于历史人物本来距现实较远, 注入自我情感可较那些围于写生的一类山水画更容易、更自由, 也更少一些消极的干扰<ref name="林木2000">{{cite book|author=林木|title=二十世纪中囯画硏究: 现代部分|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ssp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广西美术出版社|isbn=978-7-80625-747-0}}</ref>。
晋[[顾恺之]]的人物画"传神"理论及绘画作品《洛神赋》从美学意识和笔墨技巧上都给他深刻的影响。顾恺之说: "四体妍媸, 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正是阿堵中。"十分强调描绘人的眼神的重要性。傅抱石在创作人物画时特别注重眼神'的刻划。他在
"画美人眼睛时,专注得甚至有点紧张的神情,不断把眼睛摘下又戴上,不时地弯下腰准备动笔,又挺起身仔细端详,仿佛自语,又似与画中人相聊,手中一只细笔,沾了墨,不断地在唇上舔弄,心有成竹才伏下身去点睛。“<ref name="黃鸿仪1997">{{cite book|author=黃鸿仪|title=现代中国画名家硏究论集|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83kRAQAAMAAJ|year=1997|publisher=古吴轩出版社}}</ref>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