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955
次編輯
變更
气盛言宜
,创建页面,内容为“ '''气盛言宜'''是一个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ref>[https://www.sohu.com/a/328054718_120104890?_trans_=000019…”
'''气盛言宜'''是一个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ref>[https://www.sohu.com/a/328054718_120104890?_trans_=000019_wzwza 中华汉字:人类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文明瑰宝!],搜狐,2019-07-20</ref>,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ref>[https://www.sohu.com/a/522146935_121124216?_trans_=000019_wzwza 传统荟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f>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作者德行、学养深厚,[[作品]]的内容自然就充实而有气势,语言表达也就能够做到合宜。“气”兼文章精神气质与作者人格境界而言,“言宜”则是指文辞能够达意而且声韵和谐。出自韩愈(768—824)《答李翊书》。韩愈志在“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 认为“气”与“言”二者不可分割,其内在逻辑是:作者德行、学养深厚,即内在精神的充实,是作品内容充实的前提;作者精神充实和作品内容充实又是文章气势盛大、文辞合宜的前提。作者德行深厚则无杂念,学养则越发深厚,思维则活跃而富有激情,在写文章时就能够调动自己的全部学识、[[生活]]阅历及创作经验等,因而写出的文章也就容易做到既有气势又表达合宜。韩愈并不轻视语言形式,“言宜”本身也需要掌握写作文章的规范和技巧,不过他的重点一是突出文以贯道、传道的主张,二是强调“气势盛大”即主体学养、经验、识见、语言经验等各方面积累的重要性。作者的自身修养决定了作品的精神境界和气势,这种精神境界和气势可以驱动语言表达自然合宜,而且也让读者感觉到合宜。
引例1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韩愈《答李翊书》) (文章的气势很强,那么句子长短搭配和音调的抑扬顿挫自然都会恰当。)
引例2
《上宰相第三书》,虽少作而精心撰结,气盛言宜。 (包世臣《艺舟双楫·书韩文后上篇》)) (《上宰相第三书》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是精心撰写的,作品内容充实而气势盛大,语言表达合宜。)
引例3
欧阳永叔始宗昌黎,其徒苏轼、苏辙益因师说而大其焰,要不出气盛言宜之一途。 (王礼培《小招隐馆谈艺录·论历代文派》) (从欧阳修开始宗法韩愈,到其门徒苏轼、苏辙则继承师说而愈益发扬光大,其精要之处不外乎“气盛言宜”这一宗旨。)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