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9
次編輯
變更
扩大内需
,创建页面,内容为“扩大内需,经济学名词,即扩大某经济体内部的需求。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
扩大内需,经济学名词,即扩大某经济体内部的需求。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简介==
从投资看,传统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铁路、公路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也已进入成熟期。从消费看,传统消费市场需求已经趋于饱和。这表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摆脱传统思路束缚,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消费升级与新兴消费培育、内需结构升级与空间优化,激活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新型需求潜力,形成能够有效抵御疫情冲击、强健可持续的内需主导型增长体系,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夯实未来经济发展基础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服务与应急设施供给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的短板,必须加快补齐医疗卫生、教育、环保、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存在的供给缺口,在有效对冲疫情冲击的同时,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另一方面,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必须加快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大政府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撬动企业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为我国新兴产业崛起、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基石。
统筹推进传统消费升级与新兴消费培育,充分发挥最终消费的重要作用。短期内,采取鼓励居民消费的有力举措,释放和回补因疫情防控被抑制和冻结的商品与服务消费需求。从中长期看,持续提升传统消费产品品质、创新消费模式,增加居民对健康、绿色、信息等新兴消费的需求,形成面向新产品新业态的强有力需求市场,从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质量服务业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相关改革举措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推动形成与居民消费升级相匹配的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扩大居民消费夯实基础。 统筹推进内需结构升级与空间优化,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4.38%。这意味着我国有大量劳动力处于生产地与户籍地分离状态,还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生活。这一群体是有工作、有收入、有技能、有消费意愿的群体,是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升城镇化率的重要潜在对象,能够为我国内需增长创造巨大空间。我们要顺应城镇化与人口流动客观规律,优先在大都市圈内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都市圈城市间基础设施共享,吸引要素集聚整合,完善都市圈内部城市分工产业链与供应链,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市场规模红利与经济增长稳定性。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310192/98d2M4h-DCbN_K8EJ-0gmlspdolEj2MdkZL9wTIkGXxBKt2NAw3JUbpgiSP_9G15jtnydtBDYPRDAefj_B5yofNQUhz_YdrejMKlvgYIKZNkIICRKDb-1-E 人民网.2020-09-23,引用日期2022-03-15] </ref>
==评价==
民间投资增长比较缓慢。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投资呈现加快增长趋势,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但投资的加快增长主要是增加国债及相关配套投资作用的结果。1998年—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1.5%,比上世纪80年代高6.2个百分点。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投资同比增长10.4%,增幅低于同期国有及其他单位投资2.4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城乡集体、个体投资同比增长17.8%,呈现回升的势头,但仍比国有单位及其他投资增速低6.6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Reflist}}
==简介==
从投资看,传统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铁路、公路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也已进入成熟期。从消费看,传统消费市场需求已经趋于饱和。这表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摆脱传统思路束缚,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消费升级与新兴消费培育、内需结构升级与空间优化,激活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新型需求潜力,形成能够有效抵御疫情冲击、强健可持续的内需主导型增长体系,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夯实未来经济发展基础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服务与应急设施供给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的短板,必须加快补齐医疗卫生、教育、环保、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存在的供给缺口,在有效对冲疫情冲击的同时,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另一方面,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必须加快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大政府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撬动企业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为我国新兴产业崛起、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基石。
统筹推进传统消费升级与新兴消费培育,充分发挥最终消费的重要作用。短期内,采取鼓励居民消费的有力举措,释放和回补因疫情防控被抑制和冻结的商品与服务消费需求。从中长期看,持续提升传统消费产品品质、创新消费模式,增加居民对健康、绿色、信息等新兴消费的需求,形成面向新产品新业态的强有力需求市场,从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质量服务业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相关改革举措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推动形成与居民消费升级相匹配的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扩大居民消费夯实基础。 统筹推进内需结构升级与空间优化,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4.38%。这意味着我国有大量劳动力处于生产地与户籍地分离状态,还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生活。这一群体是有工作、有收入、有技能、有消费意愿的群体,是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升城镇化率的重要潜在对象,能够为我国内需增长创造巨大空间。我们要顺应城镇化与人口流动客观规律,优先在大都市圈内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都市圈城市间基础设施共享,吸引要素集聚整合,完善都市圈内部城市分工产业链与供应链,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市场规模红利与经济增长稳定性。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310192/98d2M4h-DCbN_K8EJ-0gmlspdolEj2MdkZL9wTIkGXxBKt2NAw3JUbpgiSP_9G15jtnydtBDYPRDAefj_B5yofNQUhz_YdrejMKlvgYIKZNkIICRKDb-1-E 人民网.2020-09-23,引用日期2022-03-15] </ref>
==评价==
民间投资增长比较缓慢。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投资呈现加快增长趋势,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但投资的加快增长主要是增加国债及相关配套投资作用的结果。1998年—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1.5%,比上世纪80年代高6.2个百分点。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投资同比增长10.4%,增幅低于同期国有及其他单位投资2.4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城乡集体、个体投资同比增长17.8%,呈现回升的势头,但仍比国有单位及其他投资增速低6.6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