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鹤龄

移除 14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履历
文革时期,白鹤龄受到极大冲击。他写的一首组诗《还乡曲》被造反派当成例证,说《还乡曲》是欢迎蒋介石返回大陆。1966年8月,《工人日报》拟调白鹤龄,又是因其有一首短诗《送书记》,被诬为替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翻案,被退了回来。其中两句诗是“多少青丝留塞北,一丝白发一筹策”,在承德地区几乎众口相传。
  
1979年中央落实政策,白鹤龄被调到承德地委秘书,承德地区文化局任副局长,后任承德地区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直到退休。白鹤飞出牛营子其创作热情再度高涨。
  
1982年,白鹤龄主持举办“郭小川诗歌学术研讨会”,国内许多著名诗人及诗歌评论家都参加,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诗歌的创作。
1991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白鹤龄诗集《野鹤吟》。
  
 
与此同时,白鹤龄还创办了文学季刊《燕山》和诗歌月刊《国风》,并任主编。特别是《国风》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著名诗人臧克家、艾青、田间等的支持和好评,已经被载入《中国新诗大词典》。
1983年,白鹤龄提出“创建山庄文学”的口号,得到国内广大作者响应。在此基础上,他又组织了“南方诗歌笔会”、“北方诗歌笔会”和骑自行车去泰山举办了潇洒独特的“飞行诗歌笔会”,紧接着他还牵头举办“清代题材避暑山庄文学讨论会”以及“中国承德国际民间艺术节”。当时,有[[美国]]、[[印度]]、[[比利时]]、[[朝鲜]]、[[菲律宾]]、[[奥地利]]等国民族歌舞团参加。好多文艺活动都深具历史文化内涵,不仅开创承德先河,而且在全国也属首创。曾一度在全国获得“南有星星,北有国风”,“南有常德,北有承德”之誉。《人民日报·副刊》曾破例为承德发了专版。在编者按语中对承德文化艺术创作给予了极高评价。<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baiheling.html 《白鹤龄》白鹤龄_凌源当代人物专题]</ref>
 
 
==白鹤的魅力==
白鹤龄对文学艺术孜孜以求,但对名利却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要求更低。
10,6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