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次編輯
變更
童士豪
,無編輯摘要
我期许自己和GGV的角色是跟随着这一波又一波敢向全球化挑战的创业家,成为他们的战友和背后的支持者,我们珍惜的是一起打拼的情感,那份参与感。在这样打拼的过程中,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将会改变,他们会真正理解和尊敬。<ref>[https://www.sohu.com/a/234044285_323203 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世界是一元论的 ],搜狐, 2018-06-04</ref>
== 专访纪源资本童士豪:“点金”消费级移动互联网时代 ==
在创投界,明星投资人童士豪以善于捕捉趋势和发现独角兽著称。
作为最早投资小米的投资人,童士豪早在2013年加入GGV纪源资本之时,就提出“中国进入跨境时代”了。
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他寻找并发掘了多家具有“独角兽潜质”的明星公司,例如今天已经如日中天的海外购物社区小红书、Airbnb和SaaS界的Slack等“独角兽”企业。
童士豪在美国生活了20年,在中国生活了8年,所以他重点关注了中美两地具有全球化潜力的消费级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他投资的公司还包括跨境电商平台Wish、时尚买卖平台Poshmark、运动休闲品牌Lively和美国90后喜欢的社交新媒体Musical.ly和Giphy等项目。
童士豪表示,“我一直以来看的方向,就是喜欢能做很大市场的公司、能打动全球90后这样一个族群的商品。当代90后其实有很高的共通性,一些普世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新的产品如果能打动这群人,那么全球扩展的速度会极快。”
4月28日, 在长城会主办的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了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
'''电商出海的潮流势不可挡'''
'''《21世纪》''':你一直在关注中国电商出海,你认为中国电商出海面临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有哪些大的区别?
'''童士豪''':东南亚离中国近一点,华人也多,相对来讲消费习惯比较接近,市场容易开拓。如果去拉丁美洲的话,中国团队对于产品的了解优势比较强的,当地竞争对手经验不足,所以中国公司做得好的机会是比较大的。但是到了发达国家,中国公司要是没有文化上的软实力优势,就会比较吃亏。
所以中国大的电商公司出海,基本上不是去美国、欧洲。例如,AliExpress在俄罗斯、土耳其和巴西做得比较好。
我认为,随着越来越多了解国外情况的中国人或华人,加入出海电商团队,跨文化交流的障碍问题是可以克服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外留学了,大多数人最终还是要回国的,这些人才可以帮助中国公司变得更国际化,所以电商出海的潮流势不可挡。
例如,我们投资miusical.ly,联合创始人朱骏在国外待了六年,对美国用户就更了解,另一个联合创始人阳陆育一直在国内,对国内的情况也很清楚,这样的创始人结合是我们最喜欢的。
'''《21世纪》''':在全球电商出海中,还有一类公司是国际电商入华,你怎么看待这类公司的前景?它们会不会重蹈此前PC互联网时代败北的覆辙?
'''童士豪''':正像我们过去看到的那样,外国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通常会遇到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我觉得它们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还是中国改变的速度很快,竞争的速度很快,很多人愿意一个礼拜工作七天,所以这种改变速度快让美国的竞争对手接招不来。
它们心中觉得的快速度跟中国的快速度不同,造成它们无法适应对手的反击和快速接招。中国互联网公司是中国所有公司里实力最强、市场化竞争程度最高的一类公司,这也是外国公司在中国遇到的中国最强劲的对手。
有人说,亚马逊在中国做得不好,所以它在印度市场上发力,在印度至少能领先和超越本土的电商公司。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美国公司在中国都不能超越本土公司,星巴克做得就很好,消费类的公司在中国还是有机会的。
我们在美国投了包括Function of Beauty、Wear Lively和Dirty Lemon等在内的七八家消费类公司,它们主要针对85后和90后的平价消费者,因为中美两国的85后或者90后消费者共同属性还蛮强的,一些普世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新的产品如果能打动这群人的心,那么全球扩展的速度会极快。
所以我认为在美国干得好的、有自己品牌的消费类公司,未来依然可能能够进入中国,像宝洁和联合利华那样就做得不错,所以我觉得新一代的宝洁在中国会有机会。
从企业生态的角度来看,国外公司在华对中国企业也会形成挑战。例如Google会逼得百度也比较开放,所以充分竞争的市场,对大家都是比较好的。
'''中小电商出海需做到差异化'''
'''《21世纪》''':在前述两类项目,你们已经投出的案例中,是不是中国电商出海的项目相对比较多一点?
'''童士豪''':不见得,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公司来中国的数量也不少,我们也投了Airbnb,它在中国的业绩比媒体报道的要好,这也说明中美两国的年轻消费者有很多共同点。我们投资的小红书也不仅是出海业务,也有进口业务,它也卖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东西。
'''《21世纪》''':在中国电商出海的过程中,京东、淘宝、小米也在出海,那么中小规模的电商出海与这些大的巨头怎么竞争?
'''童士豪''':产品上要实现差异化。小公司社交属性必须要特别强,当时我们投的小红书如果单纯比产品的价格,一定是比不过淘宝这些大的电商公司。我们选择投它就是看好它是第一家尝试把电商去社交化运营的公司。它先做社区,做好了以后,再把电商加在上面,这个模式我们认为是有机会的。虽然在我们当时投它的时候,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案例,但是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方向。当然,我们也投过阿里,我们还必须承认阿里在电商的贡献是巨大的,它改变了几代人消费习惯。
'''《21世纪》''':作为投资人,你们从阿里的投资中获得非常好的商业回报。但是这些巨头公司对整个创业生态是否会产生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童士豪''':我不这么看。十年前,三大门户多风光,盛大是全世界最牛逼的游戏公司。那么,其他公司还要不要活?事实证明,其它公司都活得很好,反而是当年那些巨头的影响在今天变得很弱了。创业的市场需求很大,无论是个人层面的衣食住行,还是企业层面的企业级服务,都有很多问题有待创业公司去解决。
至于说创业公司的最终命运,不少是被BAT收购,但这有什么不好吗?如果有人不愿意,那么它可以选择出海,因为BAT在海外还没有像在国内这么强。我们去年提了这个概念:要么出海,要么国内创业;要么做企业级服务,要么做前沿科技。
'''《21世纪》''':从出海的细分领域来看,你比较看好哪些细分领域的市场?
'''童士豪''': 中国互联网公司最早出海的做游戏的公司;紧接着是像猎豹这样的做工具应用的公司,第三批是跟电商有关的公司,最后是社交类公司。
预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产品出海,例如文化产业链上会有更多的产品输送出去。随着中国的国力增强,流行文化逐渐更受大家的欢迎,这都是未来的趋势。
回顾历史,当年日本、韩国当初走过的路,中国多多少少也会有一定的轨迹可以去寻的。我指的并非是互联网行业,而是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米的出现,也代表着中国难道不会有自己的索尼或三星吗?会的,只是做的方法跟之前不一样,可能会更互联网化。
'''《21世纪》''':你在早期投资了小米,小米开创了一种生态模式。你怎么看待这种模式的边界和未来?
'''童士豪''':小米才不过七年的历史,现在它的生态链上已经有了70家公司,小米之家的线下店经常爆满。
我觉得,未来做到生态链上的公司会慢慢增加,有可能拓展到百家的,因为每一个人家里需要买的东西还真不少,家电、家具或者其它3C相关的产品,加在一起数量不少,我们拭目以待。当然,生态模式会有边界的,我们不用急着限制,不用急着说这个做那个不做,顺其自然。(编辑 林坤)
== 参考资料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