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锣

增加 1,26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大 </big>'''|-|<center><img src=https://img11.360buyimg.com/n1/jfs/t6955/330/1741604842/218710/148bb93/59855404Nfc12153e.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4%A7%E9%94%A3&step_word=&hs=0&pn=0&spn=0&di=721488535030333440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57849665%2C3726343719&os=1738604057%2C1386002904&simid=57849665%2C3726343719&adpicid=0&lpn=0&ln=960&fr=&fmq=1684103439318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copy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img11.360buyimg.com%2Fn1%2Fjfs%2Ft6955%2F330%2F1741604842%2F218710%2F148bb93%2F59855404Nfc12153e.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tpj4_z%26e3B31_z%26e3Bv54AzdH3F89bc90d0anm_z%26e3Bip4s&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EsMiw2LDQ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一种,因面较大 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故称大锣。它是铜制的,直径约30厘米,扁平圆体,有边,边孔较小,系以绳。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持木槌击奏,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常用到它。'''<big></big>'''
5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大锣|-
外文名称Tam-Tam| align= light|
类型中文名称;大 的一种
材料外文名称;Tam-Tam
直径约30厘米;属锣的一种
最早记载书籍《旧唐书·音乐志》材料;铜
目录型号;直径约30厘米1乐器介绍2 最早记载书籍;《旧唐书·音 器历史志》3乐器结构|}4音色特点5分类介绍6 '''大锣'''属锣的一种,因面较大 故称大锣。它是铜制的,直径约30厘米,扁平圆体,有边,边孔较小,系以绳。 演奏 方式时,左手提锣,右手持木槌击奏,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常用到它。<ref>[https://xuewen.cnki.net/R2009020540001142.html 大锣] , 知网百科,2009年2月5日 </ref>7具体方法折叠编辑本段 == 乐器介绍==它也常与别的打击乐器相互配合,但它起着最主要的作用。锣面各部分发音高低都不同,中心发音较低,靠边的部分发音较高,演奏者常利用这一特点,在锣边、锣心或二者之间,击奏不同的音色和音高。它那粗犷、洪亮的音色,给人一种震撼的 [[ 感觉 ]]
欧洲的大锣系由东方传去,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始用之于管弦乐中。
折叠编辑本段 == 乐器历史==
《旧唐书·音乐志》(卷29)在"铜拔"条目中曰:"铜拔,亦谓之铜盘,出自西戌及南蛮。"这条记载中所说的铜盘是关于"锣"的最早记载。
秦汉以后,锣曾称为"金",并用于战争,两军交战,常以锣来 [[ 指挥 ]] ,有鸣"金"收兵之说。
据唐杜佑《通典》记载:公元六世纪前期,后魏就开始有了铜锣出现,当时称"打沙锣"。
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锣在明、清的昆曲伴奏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大锣西传欧洲,在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开始将大锣用于管弦乐作品中,是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中国乐器。
20世纪以来,锣已广泛用于地方戏曲、民间音乐、民间娱乐和节庆活动中,参加各种乐队的 [[ 演奏 ]] 。此外,它还是小贩和耍猴者沿街招揽生意的工具,以锣的特有音调代替叫卖,称之为"唤头"。
折叠编辑本段 == 乐器结构==
大锣身为一圆型弧面,多用铜制结构,其四周 以本身边框固定;锣棰为一木棰。锣身大小有多种规格,小型锣在演奏时用左手提锣身,右手拿棰击锣;大型锣则须悬挂于锣架上演奏。
乐器特色: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 宏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通常,锣声用于 表现一种紧张的气氛和不祥的预兆,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效果。
锣又称"中国锣",来自中国的民族乐队,是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中国 [[ 乐器 ]] 。锣是现代交响乐队、管弦乐队中重要的打击乐器,改变锣棰棰头的结构或质地可有效地改变锣身的音色。另外,一些较小的锣有确定的音高。
折叠编辑本段 == 音色特点==大锣圆形,铜制,锣面较大,通常直径为一尺左右。大锣种类较多,各地流行的形制不尽 [[ 相同 ]] ,其中京锣,苏锣等是较常用的两种。大锣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大锣声音洪亮,粗犷,可用来渲染气氛和增强节奏,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大锣余音长,不宜演奏密集的音型。
折叠编辑本段 == 分类介绍==折叠 === 低音大锣===
低音大锣是京戏中所使用的大锣,又分苏锣与奉锣。苏锣又称光锣、低音锣,因发苏音(深厚而悠长的低音),故称之。奉锣又称高音京锣,因始造于旧奉天省而名,东北一带称大锣。
折叠 === 迎亲大锣===利川市南坪乡大罗村,流传着从明朝末年传至今天的"九锤迎亲锣"。该大锣是南坪乡大罗村"独树湾"李氏家族 [[ 世代相传 ]] 的族宝,直径1米左右,音质纯 正浑厚,与普通大锣的音质差别较大,制于明末清初。据介绍,"独树湾"李氏家族自其祖上在顺治年间落户利川以来,家家户户娶媳妇都要由四人抬着祖传的这面锣鸣锣开道,如今,独树湾"九锤迎亲锣"已经传到了李家第十三代的子孙手中。
折叠编辑本段 == 演奏方式==
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持木槌击奏,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常用到它。它也常与别的打击乐器相互配合,但它起着最主要的作用。锣面各部分发音高低都不同,中心发音较低,靠边的部分发音较高,演奏者常利用这一特点,在锣边、锣心或二者之间,击奏不同的音色和音高。它那粗犷、宏亮的音色,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折叠编辑本段 == 具体方法==大锣左手食指、中指与拇指拿起锣拐子(小指也可勾住锣提绳),屈肘胸前成提锣势.右手的小指纫进锣槌扣里,拇指与 [[ 食指 ]] 轻轻地掌握住槌杆,屈肘于锣光外面.敲击时,放松肩、肘关节,既不要挑腕也不要吊腕,要使用小臂带动手腕的背屈和掌屈力量.
附大锣演奏法口诀:
持锣平胸定高矮,轻握楗杆置锣外,
架势勿僵取 [[ 自然 ]] ,背起掌落别画圈。
敲锣臂带掌屈力,切不可:端肩、挑腕、用肘㧟。
== 搜索发现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l0714jvzgho|480|270|qq}}<center>男子带一大锣来鉴定,称是给乾隆帝开道的,鉴定类似宝物从未拍卖过</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