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18
次編輯
變更
卡洛·托諾利
,無編輯摘要
'''卡洛·托諾利'''(Carlo Tononi, 1675-1730)是托諾利(Tononi) 家族為義大利重要的 小提琴製琴家族 的成員, 是[[喬凡尼·托諾 當義大 利]](Johannes Tononi) 北部尚未成為小提琴 的 兒子 重要城市時 ,托諾利家族 即 在 意大利北部 波隆納(Bologna)工作。
他是[[喬凡尼·托諾利]](Johannes Tononi)的兒子,亦是當時重要的製琴師,在波隆納時,他的父親即傳授製琴技術給他,1713年父親去世,他接掌父親的商鋪。1717年,抵達威尼斯,与[[彼得羅·瓜奈里]](Pietro Guarneri)共同在威尼斯楔拉斯(Matteo II Sellas)工作室工作。<ref> {{cite news | url =https://tarisio.com/cozio-archive/browse-the-archive/makers/maker/?Maker_ID=755 | title =Carlo Annibale Tononi | publisher =tarisio.com | accessdate =2019-03-17}}</ref>。雖然他是位商人,但並非協會成員,也沒有成立工作室,皆靠盤商為他賣琴。 其製作的樂器,標籤印有日期的非常稀少,很難追溯其發展。雖然製琴上有突破改良,但其本質與父親的方向還是一致的。他製作的大提琴則較少,小提琴與中提琴數量較多。而且大部份 所製的琴, 都是以1615年阿瑪蒂家族的獨特低音古提琴(contralto viola)為標準 。而且他也製造琴弓,並都刻有他的名字 。
1720年代樂器上的標籤,有許多特徵與在波隆納時期有所不同。判斷形制結構以樂器的「F孔」為重要依據,此時期的琴型較接近[[多梅尼柯·蒙塔耶納]](Domenica Montagnana, 1686-1750)與[[弗朗切斯科·葛貝替]](Francesco Gobetti, 1675-1723),以1728年為製琴歷程的分割點。其樂器木材的品質優良,F孔較長且優美,面板拱形明顯,形狀與尺寸很大,螺旋狀的琴頭輪廓相當鮮明,其外表華麗,散發橘紅色的光澤。由於小提琴的琴頭少有變化,面板較平緩,易受歡迎,與波隆納時期的漆料相較之下,威尼斯時期的作品較厚重,也沒那麼精緻。通常他的名字會以 陰 英 文(in negative)的方式烙印在不同的兩處:一處是銘刻側板底部、接近尾鈕處;另一處是在背板內部的下方。 他也會製造琴弓,而且都刻有他的名字。<ref>[http://cm2.chimeimuseum.org/tw/entryMakerDiv.aspx?id=PE0028 卡洛.托諾利]</ref>
2010年10月,他制作的小提琴拍卖纪录是362,58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