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313
次編輯
變更
黄土地貌
,创建页面,内容为“ '''黄土地貌'''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ref>[https://www.…”
'''黄土地貌'''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ref>[https://www.sohu.com/na/417629917_120378093 字母文字的演变脉络:世界所有国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搜狐,2020-09-11</ref>,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ref>[https://www.sohu.com/na/406626057_120643884 字体的演变:篆书],搜狐,2020-07-09</ref>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字体多样。
==名词解释==
黄土地貌是指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一特殊的上状堆积物。在世界分布相当广泛,主要位于比较干旱的中纬度地带。在我国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分布的面积达63.1×104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6%,是世界上黄土和黄土地貌最发育、规模最大的地区。其中民国黄河中上游的陕西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南部以及山西西部,地势较低,起伏不高,是我国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在50-100m之间(六盘山以西的部分地区厚度可达200m)的地区。黄土[[地貌]]中国黄土大致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和大别山以北,位于温带荒漠地区的外缘,分布面积达44万平方千米,次生黄土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若将华北和黄淮平原亦作为次生黄土覆盖区,则中国黄土和次生黄土的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4...甘肃中部和东部、陕西北部以及山西西部是著名的黄土高原区,黄土连续覆盖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其厚度约100~200米,构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区,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2] 。
研究简史
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土地貌研究进入蓬勃发展阶段。1953年黄秉维首次编制成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并发表相应的论文,奠定了黄土地貌研究的基础;1953~1958年,罗来兴等进行了黄土地貌分类和沟道流域侵蚀地貌制图工作,把黄土地貌研究与黄土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工作紧密相联。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刘东生等不仅在黄土地层学研究中作出了贡献,为确定黄土地貌发育年龄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在黄土地貌发育的历史过程、黄土性质与现代侵蚀的关系、黄土地貌类型区域分布与黄土下伏原始地面起伏的关系等方面,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代表性著作有《黄河中游黄土》(1964)、《黄土与环境》(1985)。
分布
黄土在世界上分布相当广泛,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成东西向带状断续地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纬度的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在欧洲和北美,其北界大致与更新世大陆冰川的南界相连,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中欧和东欧各国等地;在亚洲和南美则与沙漠和戈壁相邻,主要分布在中国、伊朗、阿根廷;在北非和南半球的新西兰、澳大利亚,黄土呈零星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肃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