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陆路 [[ 交通 ]] 领域设立最早、水平最高的基地之一。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固定资产约1.1亿元,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1000万元以上重大科研试验装备2项;40万元以上大精试验 [[ 仪器 ]] 设备40多项。通过“985”工程<ref>[http://www.moe.gov.cn/s78/A22/xwb_left/moe_843/201112/t20111230_128828.html “985工程”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f>建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道路与机场铺面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和 “交通行为与交通安全模拟试验系统”,支撑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项目。
==机构简介==
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依托:同济大学。道路与 [[ 交通工程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期间,规划建设了交通设施使用和系统运行基础数据采集处理、测试分析、仿真实验平台,初步形成了道路交通系统<ref>[https://www.sohu.com/a/141715003_100941 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类型] ,搜狐,2017-05-19</ref>的仿真分析能力、方案分析能力、技术验证能力;建设了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实验平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材料力学和路用性能测试系统;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了融合实时代表性路段交通信息和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数据的分析系统;交通运输系统仿真分析平台以多媒体数据采集、通讯、计算机、可视化等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先进的交通仿真建模技术为核心构建了接近于真实道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仿真环境。与此同时,实验室还利用与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上海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等单位的 [[ 合作 ]] 关系,成立了’科技部ITS培训分中心’、’上海道路交通研究中心’,基本建成了基于 [[ 上海市 ]] 全域、国内领先的’道路与交通信息资源’、’交通系统仿真分析’基础平台,聚集了一批高效精干、勇于创新、具有国际合作背景和交流能力的科研队伍,有专门从事系统集成、设备管理和实施的技术队伍。
==相关资讯==
===着眼解决重大交通问题--记道路与交通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为985二期平台之一,我校道路与交通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ref>[https://learning.sohu.com/a/679184080_121471684 新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来了!],搜狐,2023-05-26</ref>也于今年1月通过了 [[ 专家 ]] 组的验收。杨东援副校长介绍说,今后,实验室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交通科技问题研究专题报告',主要瞄准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灾变理论与 [[ 交通安全 ]] 保障技术、国家干线与大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和控制技术、复杂环境下高速运输基础设施设计技术等开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 交通运输 ]] 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高速公路3万4千多公里、公路185万多公里,可通航机场143个,7.3万公里的客货共线铁路。但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也指出:'我国交通运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运输供给能力仍然不足;交通运输体制改革与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滞后;交通能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严峻;交通事故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为此,规划将'一个重点领域,七个优先主题,六个重大专项'作为交通科技发展战略任务,着力解决交通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交通安全、城市交通拥堵三大问题。
作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我校道路交通实验室在'985'工程一期建设期间,规划建设了交通设施使用和系统运行基础数据采集处理、测试分析、仿真实验平台,初步形成了道路交通系统的仿真分析能力、方案分析能力、技术验证能力;建设了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实验平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材料力学和路用性能测试系统;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了融合实时代表性路段交通 [[ 信息 ]] 和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数据的分析系统;交通运输系统仿真分析平台以多媒体数据采集、通讯、计算机、可视化等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先进的交通仿真建模技术为核心构建了接近于真实道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仿真环境。与此同时,实验室还利用与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上海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等单位的 [[ 合作 ]] 关系,成立了'科技部ITS培训分中心'、'上海道路交通研究中心',基本建成了基于上海市全域、国内领先的'道路与交通信息资源'、'交通系统仿真分析'基础平台,聚集了一批高效精干、勇于创新、具有国际合作背景和交流能力的科研队伍,有专门从事系统集成、设备管理和实施的技术队伍。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763,9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