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二乙烯苯

增加 160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二乙烯苯'''<br><img src="https:xxxxx//img.jdzj.com/UserDocument/mallpic/sjtd2013/Picture/20121814002420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jdzj.....com/chanpin/ku1_6085633.html 圖片來 自OOO自济南世纪通达化工有限公司]</small> |}'''二乙烯苯'''是一种 [[ 有机物 ]] ,化学式为C10H10, [[ 无色液体]], 有特臭,不溶于水,遇明火、 [[ 高热 ]] 可燃。 在 [[ 动物实验 ]] 中具有 [[ 麻醉作用 ]] 和轻度 [[ 刺激作用 ]]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理化性质==
第一部分:物理参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乙烯苯
 无色液体。系邻、间、对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并含有约50%乙基 [[ 乙烯基 ]] 苯酚或0.1%叔丁基邻苯二酚为稳定剂。易聚合。溶于 [[ 甲醇 ]] [[ 乙醚 ]] ,不溶于水。低毒,半数致死量( [[ 大鼠 ]] ,经口)4040mg/kg。有致癌可能性。 
密度 0.919 g/mL at 20 °C
 
vapor density 4.5 (vs air)
 
vapor pressure 0.9 mm Hg ( 30 °C)
 
折射率 n20/D 1.561(lit.)
==制备来源==
(1) [[ 二甲醛 ]] 基苯于格氏试剂反应,然后脱水制得。(2)将二乙基苯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存在下,于600℃下脱氢,可制得以间位为主的产品,但此法有副产品乙基乙烯基苯。在上述反应中,虽有可能同时生成邻位、间位、对位三种,但可以利用径流的方法使他们分离,而且邻位体的反应过程中易变为萘,所以反应物以间位及对位的混合物为主,这二者之比,间位居多。 备注:市售多为间位和对位的混合物。具有类似 [[ 甲苯 ]] [[ 二甲苯 ]] 等的毒性。 
化学品英文名称: o-divinylbenzene
 
中文名称2: 1,2-二乙烯基苯
 
英文名称2: 1,2-divinyl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640
 
CAS No.: 1321-74-0
 
分子式: C10H10
 
分子量: 130.18
==成分组成==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乙烯苯 1321-74-0
==危险性==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动物实验具有麻醉作用和轻度 [[ 刺激作用 ]] 。未见人 [[ 急性中毒 ]] 报道。长期接触本品蒸气有头痛、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脱脂、粗糙和 [[ 皲裂 ]] [[ 环境危害 ]] :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 [[ 生理盐水 ]] 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 [[ 呼吸困难 ]] ,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 [[ 高热 ]] 可燃。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 易发生自聚反应, 酿成事故。有害 [[ 燃烧产物 ]] [[ 一氧化碳 ]] [[ 二氧化碳 ]] 。 灭火方法: [[ 消防人员 ]] 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 [[ 消防服 ]]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 [[ 雾状水 ]]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 [[ 全面通风 ]]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 [[ 操作规程 ]]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 [[ 橡胶耐油手套 ]]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通常商品加有 [[ 阻聚剂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 [[ 制定标准]] 
TLVTN: ACGIH 10ppm,53mg/m3
 
TLVWN: 未制订标准
=== 监测方法:===工程控制: [[ 生产过程 ]] 密闭, [[ 全面通风 ]] 。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 [[ 橡胶耐油手套 ]] 。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有特臭。
===pH:===
熔点(℃): -66.9
 
沸点(℃): 199.5
[[ 相对密度]](水=1): 0.9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48
 
饱和蒸气压(kPa): 0.13(32.7℃)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74
 
引燃温度(℃): 470
 
爆炸上限%(V/V): 6.5
 
爆炸下限%(V/V): 0.7
 
溶解性: 不溶于水。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塑料和离子交换树脂。富有反应性,能生成三维结构的不溶聚合物,用作交联剂,可与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性单体共聚,制备离子交换树脂(以与苯乙烯共聚物为主,有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及离子交换膜)、ABS树脂?(提高耐冲击性剂耐热性)、MBS树脂、合成橡胶、聚酯树脂,用于木材加工,阻燃剂。上述离子交换树脂可用于硬水软化、纯水制造、从海水中提取盐、精制氨基酸和抗生素、葡萄糖、砂糖得脱色、从废水中除去金属离子。也用作上述树脂的改性剂,可以改善树脂的耐热性、耐冲击性、耐摩擦性、耐着色性、体高强度、提高透明度、提高折射率等。作为交联剂来说,以对位体较好,交联速度最快,因此,如何提高对位体的含有率,是提高树脂性质的关键。对位体含量越高,制得的树脂性能越好,尤其是用作光学材料(如透镜、隐形眼镜、光学仪器等),要求树脂杂质在150E-6以下。
其它理化性质:
==反应活性==
===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空气、受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404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蒸汽状态时与羟基反应半衰期 7小时/25 度。蒸汽状态时与臭氧反应半衰期 6.5小时/25 度。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陆地上不易迁移,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资料缺乏。在水体中可挥发,不易富集。大气中几乎以蒸汽态存在,可与羟基反应。
 
其它有害作用: 富集: 富集不明显。蒸发: 在水体中可挥发。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 用 [[ 焚烧法 ]] 处置。废弃注意事项:
==运输信息==
危险 [[ 货物编号 ]] :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 包装方法 ]] :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 [[ 包装容器 ]] 是否完整、密封, [[ 运输过程 ]] 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参考文献==
13,6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