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400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
'''中国科学院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3月24日, [[ 中国科学院 ]] 与 [[ 海南省人民政府 ]] 在深海所举行科技合作座谈会,并签署合作协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出席座谈会。会议还举行了中科院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的揭牌仪式。
==工作报告==
会议听取了深海所所长、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筹备组组长丁抗关于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2017年10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文,依托深海所,筹建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旨在落实中科院、 [[ 海南省 ]] 、三亚市三方共建领导小组关于建设深海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决策,先期开展条件平台建设和机制创新,为中科院深海技术力量向海南的战略性聚集创造条件,填补我国海洋科技领域在深海的地域性空白。
筹建以来,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牢记 [[ 使命 ]] 任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海所指示精神,在聚集项目、装备和人才,确保国家万米深潜任务,开展深渊科学研究、抢占深海科技制高点,推进深海科技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海南省委常委、 [[ 三亚市 ]] 委书记童道驰,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史贻云,以及中科院、海南省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和揭牌仪式。
==相关资讯==
===中国科学院科考团队发现南海大型古代沉船===
5月21日, [[ 国家文物局 ]] 、海南省、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在海南三亚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我国首次在深海发现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遗址,文物数量巨大,保存相对完好,年代为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
据悉,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我国 [[ 南海 ]] 海域执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科学考察和深潜作业时,于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大型海底沉船遗址,并及时通报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
两处沉船分别被命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二号沉船。其中,一号沉船遗物以 [[ 瓷器 ]] 为主,推测文物数量超过10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利用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潜载测深侧扫声呐获取了沉船区域水下全局分布图,为快速厘清文物分布范围、测绘基点选址及文物保护方案制定提供了关键数据图像支撑。
二号沉船遗物以大量原木为主,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时代约为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两处沉船文物数量巨大,时代比较明确,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及 [[ 艺术价值 ]] 。这一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
据悉,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深海考古迅速起步,取得了重大进展。2018年4月、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实施两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若干沉船和遗物点。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