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烏來區

增加 1,282 位元組, 11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烏來區的歷史發展可追溯至清朝中葉,當時原住民泰雅族人來到此地,大約是今日烏來村、忠治村一帶以及屈尺、乾溝的山區,之後由於漢人開發新店地區又遷回忠治以南地方,其他泰雅族人便開始在各地建社,終於在清朝時力經過次的搬遷與版圖擴展,泰雅族在烏來區共建有九社;清朝光緒21年台灣日據時代,烏來屬於新北市直轄,隔年改屬新北市景尾辦務署並設隘勇線以武力統治烏來山區,至民國9年廢廳為州將烏來地區改屬台北州文山郡,但仍為番地,管轄烏來、桶壁、蚋哮、阿玉和李茂岸五社; 第二次大戰台灣光復後,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將烏來區凱為烏來區,隸屬於新北市文山區,至民國39年改制為新北市直轄,成為新北市下次級的鄉鎮市區。<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taiwan/newtaipei-city/wulai/ 烏來區],TravelKing 旅遊王</ref>
「烏來」是泰雅語,意思是溫泉。據傳以前有一群泰雅族人來此地附近時,遠望溪水中煙霧濛濛而升,經觀察後,發現這些煙霧是由岸邊湧出的熱水所形成的,於是就高呼「Urai」,此後便稱此地為「烏來」。
 
烏來區觀光旅遊以溫泉及山櫻花著稱。清道光年間,泰雅族人始到今烏來村、忠治村一帶,或向北延伸至屈尺、乾溝一帶山區居住。之後由於漢人開發新店地區,才又遷回忠治以南地方。
 
日治時期此區設置隘勇線以武力統治烏來山區並隸屬深坑廳。後歸臺北廳新店支廳管轄。後再改隸臺北州文山郡,仍稱「原住民番地」。
 
國民政府撤守臺灣之後,改制為烏來鄉,隸屬臺北縣文山區。39年改隸臺北縣直轄,
 
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台北縣政府改為新北市,烏來鄉也配合改制成烏來區。2014年12月25日,配合《地方制度法》修正,賦予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地方自治權,烏來區再次改制為具有公法人地位的地方自治團體,成為新北市轄域內唯一一個區民可選舉區長與區民代表的市轄區。<ref>[http://xn--kwr22her7a6qdvs6a.tw/319/Sinpei/Wulai.htm 烏來區],輝哥的天空</ref>
31,7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