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烏來區

增加 48 位元組, 11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烏來區'''位於新北市境內、北鄰 [[ 石碇區 ]] 和坪林區與 [[ 新店區 ]] 、西北為三峽區、西南則為 [[ 桃園市復興區 ]] 、東南則與宜蘭縣礁溪鄉、員山鄉、三星鄉和大同鄉為界,面積為321.1306平方公里,是新北市境內面積最大的次級行政區;烏來區Ulai即為泰雅族語「沸水」之意,是台北盆地南緣主要的 [[ 溫泉 ]] 發源地,近年來發展出溫泉旅遊觀光業,是大台北地區民眾冬季 [[ 泡湯 ]] 的好去處。<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taiwan/newtaipei-city/wulai/ 烏來區],TravelKing 旅遊王</ref>
烏來是臺灣北部著名的山地鄉,位於水源保護區,居民以泰雅族居多,南勢溪和桶後溪交流處,此處兩側山峰高聳,溪流蜿蜒而過,形成峻秀的山水奇景,以溫泉、臺車、瀑布和雲仙樂園等聞名。
==歷史發展==
烏來區的歷史發展可追溯至清朝中葉,當時原住民 [[ 泰雅族 ]] 人來到此地,大約是今日烏來村、忠治村一帶以及屈尺、乾溝的山區,之後由於漢人開發新店地區又遷回忠治以南地方,其他泰雅族人便開始在各地建社,終於在清朝時力經過次的搬遷與版圖擴展,泰雅族在烏來區共建有九社;清朝光緒21年台灣日據時代,烏來屬於新北市直轄,隔年改屬新北市景尾辦務署並設隘勇線以武力統治烏來山區,至民國9年廢廳為州將烏來地區改屬台北州文山郡,但仍為番地,管轄烏來、桶壁、蚋哮、阿玉和李茂岸五社; 第二次大戰台灣光復後,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將烏來區凱為烏來區,隸屬於新北市文山區,至民國39年改制為新北市直轄,成為新北市下次級的鄉鎮市區。<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taiwan/newtaipei-city/wulai/ 烏來區],TravelKing 旅遊王</ref>
「烏來」是泰雅語,意思是溫泉。據傳以前有一群泰雅族人來此地附近時,遠望溪水中煙霧濛濛而升,經觀察後,發現這些煙霧是由岸邊湧出的熱水所形成的,於是就高呼「Urai」,此後便稱此地為「烏來」。
烏來區觀光旅遊以溫泉及 [[ 山櫻花 ]] 著稱。清道光年間,泰雅族人始到今烏來村、忠治村一帶,或向北延伸至屈尺、乾溝一帶山區居住。之後由於漢人開發新店地區,才又遷回忠治以南地方。
日治時期此區設置隘勇線以武力統治烏來山區並隸屬深坑廳。後歸臺北廳新店支廳管轄。後再改隸臺北州文山郡,仍稱「原住民番地」。
==烏來四季之景==
烏來是近年來相當興盛的大台北旅遊區,一年四季皆可賞玩,春天來到烏來可從 [[ 緋寒櫻 ]] 、富士櫻、吉野櫻賞到 [[ 八重櫻 ]] ,色彩繽紛的景象讓遊客愛上烏來,到了夏天烏來成為消暑的好去處,南勢溪和桶後溪可露營、釣魚和抓蝦,讓大人小孩消暑解熱,秋天的楓紅、瀑景以及冬天的溫泉風情,都是烏來旅遊最吸引民眾的絕佳旅遊勝地,在假日休閒時民眾可計畫來個烏來旅遊喔!<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taiwan/newtaipei-city/wulai/ 烏來區],TravelKing 旅遊王</ref>
===玩樂攻略===
==景點介紹==
[[ 烏來瀑布 ]] 是北台灣落差最大的瀑布,在日治時期被列為台灣八景之一,更有「雲來之瀧」的美名。雨量豐沛時,烏來瀑布會形成兩道飛泉,從山谷中飛流直下,展現氣勢磅礡之美;春季更可以欣賞瀑布旁綻放的朵朵粉嫩櫻花,點綴瀑布山林。
===搭乘台車、纜車,玩翻烏來===
來到烏來,一定要搭乘目前全台僅存台車鐵道—烏來台車!烏來台車是早期運送木材的鐵路台車,於1963年改為觀光用途,旅客可透過開放式車窗門板吸收山林芬多精、飽覽山巒風光,而烏來瀑布就位於台車終點站,可近距離觀賞烏來瀑布,享受被群山與瀑布包圍的悠閒氣氛。
抵達台車瀑布站之後,可以轉搭烏來纜車,隨著纜車緩緩而上,從空中俯瞰烏來、一覽瀑布全貌,纜車終點在 [[ 雲仙樂園 ]] ,旅客可在此休憩停留一晚,參加夜間賞蛙導覽、划船賞湖景等多樣活動。
===烏來老街===
也別忘了品嘗 [[ 烏來老街 ]] 上的炸溪魚、竹筒飯等原住民風味小食,烏來原住民多以泰雅族為主,而「烏來」在泰雅族語裡是「溫泉」的意思。在烏來可以漫遊烏來老街、認識泰雅族文化、泡溫泉暖暖身,也可以搭乘台車觀賞瀑布美景,來趟清幽烏來兩天一夜之旅。<ref>[https://newtaipei.travel/zh-tw/attractions/detail/402224 烏來區],新北市觀光旅遊網</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31,7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