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NBA

移除 22,82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NBA正式赛季於每年10月中开始,分为[[NBA常規賽|常規賽]]、[[NBA季后赛|季後賽]]等兩大部分。常规赛为循环赛制,每支球队都要完成82场比赛;常规赛到次年的4月结束,每个联盟的前八名将有资格进入接下来进行的季后赛。季后赛采用七戰四勝赛制,共分四轮;季后赛的最后一轮也称为[[NBA总决赛|总决赛]],由两个联盟的冠军争夺NBA的最高荣誉──[[NBA总冠军|总冠军]]。整個NBA賽季當中,常規賽完結之後分区冠军不設獎盃,只給予得獎球隊錦旗一個,但联盟冠军及总冠军均設有獎盃加錦旗。
 
NBA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全美籃球協會'''(簡稱'''BAA''')<ref name=firstgame>[http://www.nba.com/history/firstgame_feature.html The First Game]--NBA.com</ref>,1949年改為現名<ref name=NBL>[http://hoopedia.nba.com/index.php/NBL_%28USA%29 NBL]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23225421/http://hoopedia.nba.com/index.php/NBL_%28USA%29 |date=2007-12-23 }}--Hoopedia</ref>。协会总部位于[[纽约市]][[第五大道]]645号的奥林匹克塔大厦,现任总裁为[[亞當·萧華]]。NBA是[[北美四大職業運動]]之一,又因美國在世界籃球界的領導地位,而被視為全世界水準最高的職業籃球賽事。
== NBA历史 ==
1946年,'''[[全美籃球協會]]'''('''BAA''')成立;1949年,BAA與'''[[國家籃球聯盟]]'''('''NBL''')合併,改名“國家籃球協會”('''NBA''')。
 
=== 非白人球员 ===
在成立初期,NBA的球員和教練全部由白人组成。[[1947年NBA選秀|1947年]],美籍日裔的[[三阪亙]]被[[紐約尼克]]首輪選中,成為了NBA歷史上首位非白人球員,同時他也是第一个加盟NBA的亞裔球員<ref>[http://www.nba.com/features/global_misaka_010417.html "Wat" A Player]--NBA.com</ref>。不過[[三阪亙]]在[[1947-48 NBA赛季|1947-48赛季]]僅僅為纽约尼克斯出場三次貢獻了七分後就被裁掉了。[[1950年NBA選秀|1950年]],[[波士頓塞爾提克]]在第二輪選中了来自[[杜肯大学]]的黑人球員[[查克·庫珀]](Charles Cooper),这是NBA歷史上第一位入選的黑人<ref>http://www.findagrave.com/cgi-bin/fg.cgi?page=gr&GRid=7095656</ref>,同年一起被選中的还有“糖水”[[納特·克利福頓]](Nat Clifton,紐約尼克隊)和[[厄爾·勞埃德]](Earl Lloyd,[[華盛頓奇才|華盛頓首都]]隊),克利福頓在三人当中最先獲得了球隊合同<ref>http://www.espnstar.com.cn/pub/2007/0223/19275.htm --ESPN中文网</ref>。[[1950-51 NBA赛季|1950年]]10月31日,勞埃德在華盛顿首都隊與[[罗徹斯特皇家队]]的比赛中登場,黑人球员首次踏上了NBA赛场<ref>{{cite web |url=http://www.sportsol.com.cn/news/sjtyzb/2005-08-18/52890.s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7-31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9095254/http://www.sportsol.com.cn/news/sjtyzb/2005-08-18/52890.shtm |archivedate=2007-09-29 }}</ref>。儘管當時美國的種族歧視仍然相當嚴重,不過随着[[比爾·羅素]](Bill Russell)、[[威爾特·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等人在球场上不斷創造佳績,黑人球员逐漸被球迷们接受並成為了NBA的主角。進入90年代后,黑人球員在數量上開始超越白人球员。[[2006-07 NBA赛季|2006-07赛季]],黑人球員占NBA所有球员的比率已经達到75%,黑人主教练亦占NBA所有主教練的40%<ref name=player>http://sports.tom.com/2007-05-11/0426/20101198.html{{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TOM鲨威体坛,2007年05月11日</ref>。
 
1966年,比爾·羅素成為NBA首位黑人主教練,他作为球員兼教練帶領波士頓塞爾提克獲得了1968和1969年度的[[NBA總冠軍|總冠軍]];而NBA亦成為了第一个擁有黑人主教練的職業體育联盟。NBA的首个黑人總經理和球隊老板分别出现在1972年和2002年。
 
=== 標誌 ===
NBA的标志是由一位[[纽约]]平面设计师阿蘭·西格爾([[Alan Siegel]])设计的,并在1969年首次出现在NBA官方的宣传资料上。不过NBA官方没有正式公布过标志的设计者。标志的图案是一名侧身控球的篮球员的剪影;整个标志由红、白、蓝三种颜色构成,这与[[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配色一样,西格尔解释说是为了“在两联盟的标志之间营造一种视觉和谐”。很多人认为标志上的人物原型就是前[[洛杉磯湖人]]的明星球員[[傑瑞·威斯特]](Jerry West),而西格爾也曾透露这一消息;不过NBA官方一直拒绝承认,并表示标志上的人物形象是一个“谜团”,因为NBA“没有任何关于标志设计者的确切记录”。<ref>http://www.cnhubei.com/200602/ca1007591.htm</ref>
 
=== 1940年代:BAA以及NBL ===
1946年,美國東北部及中西部一些大型體育球館的老板在紐約商討成立一個籃球組織的事宜;不過這些球館的老板對籃球並不是十分的感興趣,他們原本就擁有冰球隊伍,因此老板們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使他們的球館在冰球休賽期間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1946年6月11日,包括著名的[[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在内的11家球館老板們聯合成立了'''{{link-en|全美籃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BAA''',1946-1949)。美国冰球联盟('''AHL''')的主席[[莫里斯·波杜夫]]担任了NBA(BAA)的第一任主席<ref name=firstgame/><ref name=Podoloff>[http://hoopedia.nba.com/index.php/Maurice_Podoloff Maurice Podoloff]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705210856/http://hoopedia.nba.com/index.php/Maurice_Podoloff |date=2007-07-05 }}--Hoopedia</ref>。
 
1946年11月1日,NBA(BAA)历史上的第一场正式比赛在[[加拿大]][[多伦多]]的枫叶花园球场举行,由[[多倫多愛斯基摩人]]主场迎战[[紐約尼克]],共有7,090名观众湧入球馆观看了这场赛事,结果纽约以68-66取得了胜利<ref name=firstgame/>。[[费城勇士]]获得了第一个NBA(BAA)[[NBA总冠军|总冠军]]。当时BAA的竞争对手有“[[美國籃球聯盟]]”('''ABL''',1933-1953)、“[[國家籃球聯盟]]”('''NBL''',1937-1949)等,BAA最先尝试了在大城市的大球馆进行比赛。
 
1949年8月3日,BAA同意与当时的竞争对手、主要位于中西部的'''[[國家籃球聯盟]]'''('''NBL''')合并,组成了一个拥有17支球队的大联盟,并命名为“國家籃球協會”('''NBA''')<ref name=NBL/>。不过新協會成立的第二個賽季,球隊數量就縮減到11支;隨著小球隊的相繼倒閉,1954年NBA只剩了下8支球隊。這8支球队也一直保留到现在([[亞特蘭大老鷹]]、[[波士頓塞爾提克]]、[[底特律活塞]]、[[金州勇士]],[[洛杉磯湖人]]、[[紐約尼克]]、[[費城76人]]以及[[沙加緬度國王]]),当然很多球队的主场已经变迁,为了更好的发展,那些深处偏僻小城的球队都相继搬到了大城市。譬如老鷹隊由三城先后迁往[[密尔沃基]]、[[圣路易斯 (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和[[亞特蘭大]],活塞隊則從[[韋恩堡]]搬到[[底特律]],湖人由[[明尼阿波利斯]]迁徙到[[洛杉矶]],國王隊从[[罗彻斯特]]先後移至[[辛辛那提]]和[[沙加緬度]]。在[[1961-62 NBA赛季|1961-62赛季]][[华盛顿奇才|芝加哥包装工人队]]加入联盟之前,NBA一直由这8支球队来维持场面。并且在[[1967-68 NBA赛季|1967-68赛季]]之前,NBA球队数量一直停留在10支以下。
 
[[1953-54 NBA赛季|1953-54赛季]],[[电视台]]首次转播NBA赛事,当时的杜蒙特电视台与NBA签订了一份39,000美元的合同,在当个赛季播出了13场NBA比赛。[[1962-63 NBA赛季|1962-63赛季]]起,[[美国广播公司]](ABC)成为了NBA的主要电视合作伙伴,并于[[1970年NBA总决赛|1970年]]首次向全美观众完整直播了[[NBA总决赛|总决赛]]。
 
=== 1950年代:24秒鐘裝置投入使用,湖人王朝,波士頓塞爾提克王朝 ===
[[File:1950 Minneapolis Lakers.jpeg|thumb|250px|1950年代囊括4座[[NBA總冠軍列表|總冠軍]]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
 
为了鼓励进攻,[[1954-55 NBA赛季|1954年]]NBA迎来了第一次历史性的改革[[24秒钟装置]]。当时由于比赛中没有进攻时间限制,控球一方往往都不轻易[[投篮]]以免失去进攻机会,[[防守 (運動)|防守]]一方唯有采用犯规来夺回控球权,因此比赛基本都是在[[罚球线]]上度过的,不仅节奏缓慢,得分也很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比赛节奏加快并流畅,条例规定,如果控球一方在24秒内未能把球接触到篮筐将会被判违例并失去控球权。NBA除了制定了24秒进攻时间的新规则外,同时还将球队单节犯规次数限制为6次。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实行24秒新规则的第一个赛季,NBA球队的平均得分达到了93.1分,比前个赛季多了13.6分,[[波士頓塞爾提克]]更成为了首支赛季平均得分过百的球队<ref>[http://www.nba.com/history/24secondclock.html 24-Second Clock Revived the Game]--NBA.com</ref>。
 
50年代初,在中锋[[喬治·麥肯]]的带领下,[[洛杉磯湖人|明尼阿波利斯湖人]]在1949到1954六年间五次夺得总冠军,缔造了NBA历史上第一个湖人王朝。[[1955-56 NBA赛季|1955-56赛季]],[[波士頓塞爾提克]]得到了新秀中锋[[比爾·羅素]],在跑轟传奇教练[[阿诺·奥尔巴赫]]的带领下,波士頓塞爾提克队拿到了接下来13年中11个总冠军,包括1959到1966年的八连霸。比爾·羅素一生最伟大的对手[[威爾特·張伯倫]]也在[[1959-60 NBA赛季|1959年]]加入到NBA,与比爾·羅素疯狂的夺冠记录不同,張伯倫最闪耀的是他的个人数据,包括单场最高分(100分),单场最高篮板(55个)都由他来保持。聯盟生態方面 ,例行賽表現東區分組總體比西區分組略強,總冠軍則是五五波。
 
=== 1960年代:ABA的挑战 ===
[[File:Boston celtics 1960.JPG|thumb|250px|1960年代囊括9座[[NBA總冠軍列表|總冠軍]]的[[波士頓凱爾特人]]。]]
1967年,NBA受到了“[[美國籃球協會]]”('''ABA''',1967-1976)的强力挑战。[[1967年体育|1967年]]成立的ABA采用非传统的红、白、蓝三色球,设立三分线,使用30秒的进攻时间;这个新兴的职业联盟更强调进攻,以开放性以及自由度来吸引球迷和球星。而ABA的开放性、娱乐性以及自由度是当时NBA无法相比的。由于当时NBA不允许球员未毕业的大学球员直接进入联盟,不少极具天赋的年轻人选择了ABA。NBA则更注重大学里的新星,传奇中锋“天勾”[[卡里姆·阿布都-賈霸]](Kareem Abdul-Jabbar)在[[1969-70 NBA赛季|1969年]]加入联盟。聯盟生態方面則是明顯東強西弱,包括60年代全部的冠軍都由東區包辦。
[[File:Wilt Chamberlain Bill Russell.jpg|thumb|left|230px|1966年,[[波士頓塞爾提克]]的[[比爾·羅素]]與[[費城76人]]的[[威爾特·張伯倫]]。]]
 
=== 1970年代:兼并ABA ===
尽管“[[美國籃球協會]]”('''ABA''')吸引了包括「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这样的天才球星,不过由于得不到电视转播的支持以及本身财政出现问题,ABA于[[1976年体育|1976年]]破产<ref>[http://www.remembertheaba.com/ Remember the ABA]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107214515/http://www.remembertheaba.com/ |date=2008-11-07 }}</ref><ref>[http://hoopedia.nba.com/index.php/ABA ABA(1967-1976)]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701032745/http://hoopedia.nba.com/index.php/ABA |date=2007-07-01 }}--Hoopedia</ref>。
 
[[1976-77 NBA赛季|1976年]],'''NBA'''接纳了4支[[美国篮球协会|ABA]]球队[[印第安那溜馬]],[[圣安东尼奥马刺]],[[紐約籃網]](後改名[[紐澤西籃網]]、[[布魯克林籃網]])以及[[丹佛金塊|丹佛火箭]](由於火箭名稱已為[[休士頓火箭|休士頓]]使用,故改名丹佛金塊)後,联盟球队达到了22支。
 
ABA的一些规则后来也被NBA接纳和采用:
[[1979-80 NBA赛季|1979-80赛季]]NBA首次设立三分线,目前三分线顶弧距离篮筐23英尺9英吋(7.24米),边线距离篮筐22英尺(6.71米)。
[[1983-84 NBA赛季|1983-84赛季]]又开始举办最先由ABA开创的[[扣篮大赛]]。
 
=== 1980年代:大鸟VS魔术师 ===
這時的西區在經過十幾年的時間,終於慢慢強於東區。
 
[[1979年NBA选秀|1979年]],两个未来巨星[[賴瑞·柏德]](Larry Bird)和[[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分别加盟[[波士頓塞爾提克]]和[[洛杉磯湖人]]。
 
[[賴瑞·柏德]]带领[[波士頓塞爾提克]]5次杀入总决赛3次夺冠,[[魔術強森]]联同[[卡里姆·阿布都-賈霸]]将[[洛杉磯湖人]]9次送进总决赛并捧得5次奖杯。這時東區因波士頓塞爾提克、費城76人、底特律活塞、密瓦爾基公鹿等強隊,總體實力是略高於包含洛杉磯湖人的西區,他们两个共同缔造'''NBA'''的80年代辉煌时代。
 
[[1984年NBA选秀|1984年]],又一个超级巨星进入联盟,他就是[[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乔丹在90年代两次率领[[芝加哥公牛]]完成3连霸。
 
自1980年起,隨著[[達拉斯小牛]]、[[夏洛特黃蜂]]、[[邁阿密熱火]]、[[明尼蘇達灰狼]]、[[奧蘭多魔術]]等球隊相繼加入,至[[1989-90 NBA赛季|1989-90赛季]],'''NBA'''已經增加到27支球隊。
 
=== 1990年代:全球化,WNBA创立 ===
 
进入90年代,NBA开始迈向国际化。[[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美国篮协]]首次派出由NBA球星组成的[[梦之队]]参赛,包括迈克尔·乔丹、賴瑞·柏德、魔術強森、安德魯·道森等明星。并以平均每场胜出44分的巨大优势获得了冠军<ref>[http://sports.people.com.cn/GB/31928/58095/58098/4682727.html 策划:美国篮球梦系列回顾]--人民网</ref>,这支由NBA顶级球星组成的梦之队让世界认识到了NBA的魅力。
 
這時雖然東區西區實力雖然各有千秋,不過東區可有由迈克尔·乔丹所領軍的超級強隊公牛,在91-93球季拿下三連霸,誇張的是,喬丹跑去打棒球之後復出,又在96-98這三年拿下三連霸,並創下當時NBA最高的72勝10負,其他東區強隊只能感嘆生不逢時。這紀錄一直到2015-16年的金州勇士隊創下73勝9負,才將之改寫。
 
为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NBA把部分[[NBA季前赛|季前赛]]甚至常规赛安排在[[欧洲]]、[[亚太]]以及[[墨西哥]]等地举行,这些比赛亦称为[[NBA海外赛]];[[1990-91 NBA赛季|1990-91赛季]],NBA把[[菲尼克斯太阳]]与[[犹他爵士]]的两场常规赛的比赛场地安排在[[日本]][[东京]],这是NBA正式赛事首次在非[[美国]]及[[加拿大]]本地举行。同时全世界对NBA的关注随着电视转播而扩大,[[2006-07 NBA赛季|2006-07赛季]],全球共有215个国家41种语言188家电视台转播NBA赛事或制作NBA相关节目<ref name=nbaglobal>[http://www.nba.com/schedules/international_nba_tv_schedule.html Global NBA Programming]--NBA.com</ref>。
 
随着NBA的影响扩大,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球星纷纷加入到NBA。近年来,NBA为了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球员,将国际球员的限制逐渐放宽;原先国际球员一般都是先进入[[NCAA]]篮球联赛才能参加NBA选秀,现在已经可以直接参选了,NBA球探都亲自到各国联赛去挖掘有潜力的新星。很多国际球星在NBA闯出了名堂,例如来自[[尼日利亚]]的中锋[[1993-94 NBA赛季|1994年]][[NBA最有价值球员|MVP]][[哈基姆·歐拉朱萬]](Hakkem Olajuwon)带领[[休斯顿火箭]]两次问鼎NBA总冠军,[[德国]]球星[[德克·諾威斯基]](Dirk Nowitzki)把[[达拉斯独行侠]]带进[[2006年NBA总决赛]]并获得了[[2006-07 NBA赛季|2007年]]MVP以及2011年總冠軍及FMVP,还有连续当选[[2004-05 NBA赛季|2005年]]和[[2005-06 NBA赛季|2006年]]MVP的[[加拿大]]控卫[[史蒂夫·奈許]](Steve Nash),四次荣获[[NBA最佳防守球员|最佳防守球员]]的[[薩伊]]中锋[[迪肯貝·穆湯波]](Dikembe Mutombo)等等。2006-07赛季NBA的国际球员达到60名,他们来自28个不同的国家<ref name=internationalplayer>[http://www.nba.com/players/int_players_0607.html NBA Play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NBA.com</ref>。
 
1995年,[[多倫多暴龍]]與[[曼非斯灰熊|溫哥華灰熊]]加入NBA,使得NBA的版圖再次擴展至美國本土之外。
 
1996年,NBA创办了'''[[國家女子籃球協會]]'''('''WNBA''')。
 
1999年,NBA开办了自己的电视频道'''[[NBA-TV]]'''。
 
2001年,NBA又创立了'''[[國家籃球協會發展聯盟]]''',即現在的[[NBA G聯盟]]('''G-League''')。
 
=== 1990年代末:第一次封館危機 ===
1990年代末也爆发了一场劳资纠纷。1998年由于赛前劳资谈判徹底失败,勞方和資方拒絕任何往來,因此NBA進入全面性封館。在205天後,勞資雙方靠著多方面牽線進行許多密集會議,直到1999年1月25日勞資雙方達成十年收益分配協議,[[1998-99 NBA赛季|1998-99赛季]]推迟到1999年2月5日才开始,当年的常规赛也由82场压缩到50场。[[聖安東尼奧馬刺]]在該年奪下封館後的NBA總冠軍。
 
=== 第30支球队,新球试用 ===
[[2004-05 NBA赛季|2004-05赛季]],随着[[夏洛特山猫]]的加入,NBA球队达到了30支。
 
在千禧年之後,很明顯地變成了西強東弱的局面,舉例來說09-10年的賽季,高達50勝的[[奧克拉荷馬城雷霆]]竟然只能以老八之姿進入季後賽。由三巨頭GDP[[馬努·吉諾比利]](Manu Ginóbili)、[[東尼·帕克]](Tony Parker)、[[提姆·鄧肯]](Tim Duncan)的[[聖安東尼奧馬刺]],禪師[[菲爾·傑克森]]、[[柯比·布萊恩]]、[[俠客·歐尼爾]]的湖人,跟德克·諾威斯基所領軍的達拉斯獨行俠,中國狀元[[姚明]]、[[特雷西·麥克格雷迪]]領軍的[[休士頓火箭隊]]則是在近代西區列強中較為人所知。
 
2006年6月29日,NBA官方介绍了将在[[2006-07 NBA赛季|2006-07赛季]]投入使用的新球。这也是NBA35年来首次更换比赛用球,在NBA60年历史中也仅仅是第二次。由斯伯丁公司负责设计生产的新球使用新的合成纤维材料,他们称新球可以让球员抓的更紧,更有球感。事实上,很多球员对新球并不好感,抱怨新球干的时候太黏手,沾到汗水却又太滑。于是NBA官方不得不在2007年1月1日重新使用皮革制球。2006年,由於[[銳跑]]被[[愛迪達]]所併購,所以NBA的球衣供應商也由原本合作多年的銳跑改換為愛迪達。
 
=== 第二次封館危機:聯盟停擺 ===
由於1999年制訂十年勞資收益分配已到期,即將進行勞資談判。
'''2011年7月1日''',NBA執行長[[大卫·斯特恩]](David Stern)再次宣佈NBA進入封館,其原因主要為球團認為球員薪資飆升,使得球團無利可圖,甚至造成聯盟總虧損加倍,雙方在勞資談判過程中意見嚴重分歧,導致無法達成共識,進而導致'''NBA聯盟第二次封館的命運'''。
 
'''2011年8月10日''',進行第二場勞資會議,但由於資方和勞方又無法達成共識,其主要原因為資方提高球團豪華稅、球員奢侈稅的稅收,球員工會拒絕再提高其他不必要稅收,因此NBA執行長David Stern再次宣佈取消季前熱身賽兩週,導致第二場會議不歡而散。
 
'''2011年9月20日''',進行第三場勞資會議,有15位NBA現役球員參與這次勞資談判中,球員工會目的在於描述球員主觀和客觀的想法和意見,為爭取球員最大權益,但是不為資方所理解,由於資方對於電視轉播權益金和收益比例無法達成共識,且各球團老闆各有分歧意見,球團工會全體氣憤而退席,NBA執行長大卫·斯特恩再次宣佈取消季前所有熱身賽和例行賽10月~11月的賽程。
 
'''2011年10月12日''',球員工會召開商業會議,有部份球員提議另組新NBA聯盟和解散球員公會,訴諸法律運動裁決法庭審判。
 
'''2011年10月31日'''進行第四場勞資會議,雖然雙方以談定電視轉播權利金和收益比例,但最主要薪資分配始終無法達成協定,資方的理想收益與勞方的理想收益相差甚多,球員工會堅持要佔收益52.5%比例,但是資方堅持佔50.5%比例為底限,最後分歧意見過大,NBA執行長大卫·斯特恩決定取消例行賽一半以上的賽程,球員工會則是決定解散公會,也已經向'''美國勞動仲裁機構'''提交訴訟。
 
'''2011年11月26日''',經過25天的勞資互不往來。於26日進行第五場勞資會議,再度聚集紐約集會,結果在超過15小時的協商後,雙方終於達成初步協議。NBA執行長大卫·斯特恩表示:「新版勞資協議的產生,對於新球季在12月25日開打感到樂觀」,2011-12年球季各隊約有66場例行賽。
 
=== 聯盟新氣息 ===
'''2011年11月30日''',新版勞資協議達成,NBA聯盟正式公開,球員工會確定同意,例行賽於12月25日聖誕節正式開打。
 
'''2016年4月16日''',NBA總裁[[蕭華 (NBA)|亞當·蕭華]](Adam Silver)宣布自2017-18年球季起,聯盟將開放各隊在球衣左上方印上贊助商廣告。這將是北美四大職業運動,首個正規賽球衣廣告創舉。球衣補丁計畫目前仍有些許問題需要解決,例如球星代言衝突,此計畫將進行三個球季,再對球迷反應與實際成效進行檢討。另外,販售球衣部分,球團可自行選擇,有廣告贊助或無廣告標誌商品,賣給球迷。
 
'''2017年9月24日''',自1985年起,每年NBA总冠军会接受总统会见,该传统在2017年被打破<ref>[http://www.guancha.cn/sports/2017_06_14_413163.shtml NBA总冠军勇士拒绝前往白宫接受特朗普接见 官方回应:未接受邀请].观察者.</ref>。2017年冠军金州勇士内部就是否前往白宫产生分歧,而特朗普推特上宣布"由于库里犹豫不决,所以取消邀请金州勇士前往白宫"。特朗普撤销邀请引发大量NBA球员抨击,NBA聯盟總裁席佛也對此表示對此事件感到遺憾。NBA球員工會表達尊重雙方意見,表示對此事件感到惋惜。<ref>[http://sports.ifeng.com/a/20170925/52153360_0.shtml 白宫拒绝接见NBA总冠军 特朗普又被万人喷].凤凰体育.</ref>。
 
'''2018年8月24日''',NBA官方今天(24日)已向各隊球團與球團負責人與球團總經理與球團現任教練團提出一份備忘錄,上面提到聯盟將針對3項規則做出修改,進攻方在搶到進攻籃板後的進攻時間從原本的24秒縮短為14秒、簡化快攻蓄意犯規的規則定義、擴大對惡意行為的定義(包括球員惡意語言謾罵),NBA賽事委員會將會在9月下旬召開會議以針對這3項規則進行投票,只要通過三分之二的門檻,新規則就將於新賽季正式施行,並且先[[NBA G聯盟]](NBA G League)測試。NBA球員工會也對NBA聯盟聯盟這三項規則修改提議表示尊重與關切。
== 球队 ==
 
[[File:NBA Conferences Divisions zh-hant.png|500px]]
 
NBA由成立之初的11支球隊發展到現在的30支,當中經歷了許多新球隊的建立,老球隊的變遷或是倒閉。60年歷史中[[波士頓塞爾提克]]無疑是最成功的球隊,他們一共獲得了17個總冠軍,包括1959-1966年的八連冠。[[洛杉磯湖人]]以16次總冠軍僅次其後。2012年最值錢的球隊是[[洛杉磯湖人]],市值9億美元。2014年,微軟前執行長鮑默爾將以20億美元(約台幣600億元)天價買下快艇,也寫下NBA球隊轉手價格新紀錄。<ref>[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529627 微軟前執行長 砸600億掌舵快艇]--聯合報,2014年8月14日</ref>
行政員使用者查核員拒收員巡檢員管理員、water、waterc、waterh、waterm、waterp、waters、watert、waterv、waterw、waterz
10,3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