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嚴道 (企業家)

移除 1,037 位元組, 11 個月前
生平
==生平==
===企業家生涯===
嚴道1921 * 1921 年出生於上海的富貴人家<ref name="吳靜美"/> 。父親為鋼鐵、紗廠大亨[[嚴慶祥]],叔叔為[[裕隆汽車]]創辦人[[嚴慶齡]]、香港怡生紗廠董事長嚴欣淇<ref name="1988-10-10"/> 。嚴道小時候因父親事業重心都在[[蘇州]]而幾乎都在蘇州成長<ref name="吳靜美"/> ,後讀[[東吳大學 (蘇州)|東吳大學]]法律系<ref name="劉尚信"/> 。 * 嚴道自小熱心公益。[[中國抗日戰爭]]初期,大批[[難民]]湧進上海,年僅十六歲的他帶領學校[[基督教]][[團契]]成員發起「一碗飯運動」,省下的飯錢捐給難民。抗戰勝利後,上海三老(聞蘭亭、袁履登、林康候)因[[漢奸]]罪名入獄,嚴道在《新夜報》聲援三老。<ref name="吳靜美"/> * 嚴道之後赴日本就讀[[京都大學]]經濟研究所<ref name="劉尚信"/> ,在美國取得[[印第安那州立大學]]法學博士<ref name="楊珮玲1"/>。1949 * 1949 年,他和妻子先至香港暫住,在香港開設紡織廠<ref name="盧志高"/> 。後他在巴西以經營麵粉廠起家<ref name="楊珮玲2"/>,但廠房因政治因素遭惡意[[縱火]]付之一炬<ref name="楊珮玲1"/>。1966 * 1966 年,應 [[ 嚴慶齡 ]] 的邀請,來臺灣加入 [[ 裕隆汽車<ref name="劉尚信"/> ]]
===從事菸害防制===
* 嚴道十二歲時就開始抽菸<ref name="薛桂文"/> 。五十二歲,他因菸害割除右肺大葉後,就暗下決心,日後要從事菸害防制工作<ref name="楊珮玲1"/><ref name="薛桂文"/><ref name="羅碧、洪素卿"/>。1977 * 1977 年,他在[[桃園區|桃園縣]]開設尚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拒絕吸菸者的求職<ref name="1985-03-23"/> 。 * 1984年,好友董之英為感謝嚴道為他解決一件法律糾紛,拿出250萬美元酬謝,嚴道反而建議拿它來成立以菸害防制為方向的基金會<ref name="薛桂文"/> 。 * 1984年5月19日,董之英捐款新台幣一億餘元設立的董氏基金會於[[臺北榮民總醫院]]舉行成立大會,由嚴道擔任執行長<ref name="1984-05-20"/>。1980 * 1980 年代的臺灣,臺灣人普遍對菸害缺乏認識,董氏基金會卻一年舉辦近500場演講<ref name="薛桂文"/> 。嚴道在領帶上印有拒菸的符號、衣服上也戴著拒菸的徽章,希望無時無刻打擊菸害<ref name="歐銀釧"/> 。他幾乎天天出去演講,為了怕自己上海鄉音重、別人聽不懂,事先他還會在家中、在基金會練習,請家人、同事幫他修正<ref name="薛桂文"/> 。當年電影院未全面禁菸時,嚴道不惜曲膝請對方尊重不吸菸者<ref name="楊珮玲1"/><ref name="薛桂文"/> 。後來有朋友在戲院裡勸人不要吸菸,竟被青少年圍毆;嚴夫人擔心嚴道受災殃,便曾禁止他上戲院,以策安全<ref name="薛桂文"/> 。[[孫越 (演員)|孫越]]、[[陳淑麗]]、[[李明依]]等影視名人,都是在嚴道一句「你抽菸嗎?」為開場白之後認識,後來出任董氏基金會拒菸義工與大使<ref name="吳靜美"/> 。 * 嚴道若在電視看到公眾人物公然吸菸,一定寫信婉言勸其勿作不良示範<ref name="薛桂文"/><ref name="張慧中"/> ;連[[李登輝]]也收過嚴道的糾正函<ref name="薛桂文"/> 。一次,時任[[台北市市長]][[吳伯雄]]在[[台北市議會]][[質詢]]中途與議員協商時,順手掏出一根菸抽起來,被嚴道從電視上看到;便寫了一封言詞懇切的信,勸誡曾任[[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局長的吳伯雄身為一市之長,當為民眾楷模;後來又多次書面與親自拜訪勸誡<ref name="吳靜美"/> 。嚴道還曾拜訪電視台總經理,希望說服他們響應戒菸運動,而且最好請[[編劇]]讓反派才抽菸,而不是男男女女都抽、想事情抽、開會或聊天也抽,讓年輕人誤以為菸是生活必需品;但沒得到正面回應<ref name="張慧中"/> 。 * 1986年6月,嚴道又首次發起全臺灣拒菸活動,以「禮貌、行動、權利」為口號,倡導拒吸[[二手菸]]的觀念,並提倡公共場所分設吸菸區與禁菸區<ref name="歐銀釧"/> 。 * 自1984年起三年內,臺灣人吸菸率由32%降至28%;但1987年台灣開放洋菸進口,在菸商大舉促銷下,吸菸率不久就回升到34%,且增加最明顯的是婦女和青少年,讓嚴道十分痛心<ref name="薛桂文"/><ref name="歐銀釧"/> 。嚴道和菸商打[[游擊戰]],監視他們各種違規的促銷行為,送交公賣局予以警告<ref name="歐銀釧"/> 。他結合了國內21個公益團體成立拒菸聯盟,每年向[[美國在台協會]]抗議美國以[[貿易制裁]]壓迫台灣開放菸品市場,置台灣人健康不顧<ref name="薛桂文"/> 。他把自己脾氣比喻為籃球,別人打得越重,就彈得越高<ref name="楊珮玲1"/> 。繼而,他又發起「亞太地區拒菸協會( 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Tobacco, APACT),集合各國反菸人士一起力抗菸商;美國終於承諾不以貿易制裁為手段,要求台灣開放菸品市場及廣告促銷<ref name="薛桂文"/> 。 * 在長期與菸商纏鬥中,嚴道體會禁菸根本之道仍在立法,便於1988年聯合當時[[立法委員]][[趙少康]]、[[郁慕明]]等人草擬《菸害防制法》,迫使[[行政院衛生署]]在隔年成立跨部會小組著手草擬相關法案<ref name="薛桂文"/> 。嚴道並以董氏基金會董事長身分,促進臺灣民航機於1995年7月1日起,除日本航線外,其他國內外航線全面禁菸,比[[國際民航組織]]要求還早<ref name="張㛃文1"/> 。後來他發現自己罹患[[攝護腺癌]],赴美國治療時正逢[[立法院]]審議《菸害防制法》,他頻以電話追蹤,要同事向他報告每一進度;一回台,繼續在立法院奔走,被罵「法西斯」也一笑置之<ref name="薛桂文"/>。1997 * 1997 年3月4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菸害防制法》時,他淚灑立法院<ref name="羅碧、洪素卿"/> 。  * 嚴道對器官捐贈、食品營養、心理衛生等議題上也是早期推動者,他在自己的辦公室掛了一幅最喜愛的匾額:「尊重生命」<ref name="薛桂文"/> 。他也曾和孫越、[[何連基]]、[[劉和民]]等一同奔走,以在[[苗栗市]]建立臺灣第一所大型的戒毒村<ref name="何來美、黃敏中"/> 。 * 2002年8月5日,嚴道八十二歲農曆生日時,董氏基金會特別為他出版了一本傳記《公益的軌跡》<ref name="羅碧、洪素卿"/> 。 * 2002年9月6日,嚴道疑因[[心肌梗塞]]突然昏倒在家中浴室,上午10點22分在[[台大醫院]]去世<ref name="羅碧、洪素卿"/>
== 奖项和荣誉 ==
24,5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