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次編輯
變更
法捷耶夫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 | 圖像 = File:野夫11.jpg|无框|右|缩略图|center|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
| 圖像 = [[File:野夫11.jpg|无框|右|缩略图|center|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f2433010008yg.html[http://s4.sinaimg.cn/orignal/484f24337536b25542ab3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01年12月24日
| 國籍 = 苏联
| 别名 = Alexander Alexandrovich Fadeyev
| 職業 = 小说家,剧作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逆流》、《毁灭》、《最后一个乌兑格人》、《黑色冶金业》、《青年近卫军》。
}}
'''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
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生于加里宁州基姆雷市。苏联著名作家、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和理论家。1956年自杀身亡。
'''人物简介'''
1901年12月24日,苏联著名作家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生于加里宁州基姆雷市。法捷耶夫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和理论家。 前苏联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父亲均曾参加过革命活动。1912至1919年在海参崴商业学校学习时,接近布尔什维克并参加革命活动。1918年入党。1919至1921年在远东参加红军游击队,出席党的第10次代表大会,见到了列宁。大会期间参加镇压喀朗施培德反革命叛乱负伤。同年秋入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1924年后受党派遣,先后在库班、罗斯托夫、莫斯科担任党的工作,从1927年起,一直在莫斯科专门从事文学运动,担任“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全苏作协领导工作,1956年自杀。
'''法捷耶夫的悲剧'''
长篇小说,享誉世界的著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于1956年5月13日开枪自杀,引起世人震惊。法捷耶夫年富力强,一直是苏联文坛的高官,究竟为何饮弹弃世呢?
一:从上世纪30年代起法捷耶夫就是苏联文学界的领导人物,先后出任苏联作协主席团成员、作协书记、作协总书记兼主席。他还是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最高苏维埃代表、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多次率团出席国际会议,1949年曾访问我国。无论创作活动,还是政治生涯,他都一帆风顺。
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事?
大清洗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许多作家、艺术家惨遭迫害。法捷耶夫自1939年担任作协总书记,但人们往往将那场灾难的罪责完全归咎于他。他不便解释,独自承受着重压。
纪念十月革命10周年,马雅可夫斯基朗诵了自己的长诗[[《好》]],法捷耶夫不喜欢这首诗的政治宣传味道。但10年后他又把[[《好》]]奉之为“史诗性的作品”,只因斯大林已发表名言——“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今后仍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
1946年苏共中央作出[[《关于和两杂志》]]的决议,开展一场以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和作家左琴科为靶子的批判运动。原作协主席被撤职,法捷耶夫接任作协主席兼总书记,成为作协第一把手,因而不得不过着两重人格的生活。在批判大会上做报告时他严厉谴责两位作家是“阶级异己分子”。而实际上,在他的良知中,两位作家根本不是敌人。 在这场批判运动中,他批评诗人帕斯捷尔纳克“不问政治,无思想性,脱离人民群众生活”。可是几天后他同爱伦堡聊天时忽然说:“你想听听真正的诗歌吗?”接着便朗诵起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来。
原先他非常欣赏作家格罗斯曼的小说。但小说触怒了斯大林,所以他又严厉批判了这部作品。到了斯大林死后的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上,他承认自己对格罗斯曼的批评是错误的:“我为我的软弱而懊悔莫及。”
法捷耶夫的变化多端,表明他作为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时刻以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自己,绝对服从上级指示,导致他常常做出一些违心的事。
法捷耶夫是个善良的人。他同情被处决的戏剧家梅耶荷德,为发表被镇压的诗人曼德尔斯坦姆的作品费尽心血。他还给受压制的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作品作出公正的评价,为许多遭迫害的专家、学者奔走呼吁。他也为身处逆境的阿赫玛托娃的诗集问世做了最大努力。在他自杀前一个多月,阿赫玛托娃因独生子的冤案前来请求法捷耶夫伸张正义。经他努力,诗人之子很快恢复自由。
二:在创作活动中,法捷耶夫也有许多难言之隐。就拿脍炙人口的来说吧。1943年苏联共青团中央建议他写一部以克拉斯诺顿城青年近卫军的真实故事为题材的小说,他欣然同意,仅用一年多时间写成这部作品,荣获斯大林奖金。斯大林并未读过这部小说,当他看了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后十分恼火,认为把青年英雄们的伟大战斗写成是自发性的,没有突出党的领导。根据这一精神发出猛烈抨击。法捷耶夫只好公开表态:接受批评,修改小说。他花了3年时间对小说做了大手术。 围绕着[[《青年近卫军》]]的争论到斯大林死后风波再起。西蒙诺夫等作家认为当年对小说的批评是斯大林对文艺的粗暴干涉。于是法捷耶夫再次修改小说,删掉对斯大林歌功颂德的所有内容。一部作品这样反复改动,当然变得支离破碎。
关于[[《青年近卫军》]]还发生一些鲜为人知的纠纷。小说描写了几名叛徒,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被冤枉、已恢复名誉的好人。而小说出版后风靡一时,家喻户晓,那些人又背上“叛徒”的罪名,有的再次被捕,有的走投无路……他们和他们的家属给法捷耶夫写信,或向他求救,或怒斥他歪曲事实。
法捷耶夫那部未完成的的创作背景就更加离奇了。1951年主管工业的马林科夫把他召去:“冶金部门将有一个伟大的发明,你若能写出来就是对党做出重大贡献。”还说,冶金业中揭露了一个反动团伙——几个搞阴谋破坏的地质学家。法捷耶夫真心愿为党和人民服务,接受了这一任务,到矿区体验生活,开始创作。完成8章后,小说在杂志上发表,反应不错。但很快就得知,那“发明”是个骗局,国家为此浪费了好几亿卢布。至于“反革命团伙”呢,竟是桩冤假错案,受害的地质学家已平反昭雪……法捷耶夫的几年心血毁于一旦,盛怒之下他把手稿烧掉
三:法捷耶夫对斯大林虔诚到了迷信的地步。他以为大清洗是秘密警察头子叶若夫及其接替者贝利亚瞒着斯大林干的。他深信斯大林一旦得知定会制止、纠正。他常说:“斯大林受骗了。”
他同斯大林也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但他都遵守下级服从上级的纪律。例如在评选斯大林文学奖时,他只能按照斯大林的意志去肯定一些平庸之作。 除了虔诚,他对斯大林还怀有一种恐惧。他曾说:“我怕两个人——我的母亲和斯大林,又怕又爱……”
又怕又爱——极好地道出了法捷耶夫对斯大林的复杂感情。
斯大林死后,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发生巨变。作为作协主席,法捷耶夫给苏共中央写了几份报告,提出克服官僚主义体制的设想。但中央没予理睬,也不肯接见他,反而把他关进克里姆林宫医院强制进行“治疗”。
1953年10月召开作协14次中央全会。法捷耶夫在开幕词发言稿中提到为一些受批判作家恢复名誉问题引起了争论,最后发言稿被否定,开幕词被免去。虽然还选他为作协主席,但第一书记由苏尔科夫担任,他已无实权。1956年苏共20次代表大会上,肖洛霍夫发言激烈:“作协已经蜕化成一个行政机构,由权欲熏心的法捷耶夫把持着,在工作中他不愿考虑集体领导的原则。”这令法捷耶夫十分伤心。他以酒浇愁,3个月后自杀,留有一封致苏共中央的遗书。但赫鲁晓夫矢口否认有遗书,直到1990年这封遗书才公之于世。信中表明法捷耶夫对赫鲁晓夫等人的强烈不满:“我终生为之献身的艺术已被自负而又无知的党的领导人所扼杀,现已无法挽救。……那些靠伟大列宁学说起家的暴发户们使我彻底丧失信心。即使他们以列宁学说发誓,也使我难以信任,因为他们可能比暴君斯大林干出更坏的事来。斯大林还多少有点知识,而这些人根本不学无术。作为作家,我的生命已失去任何意义。在生活中我遇到的是卑鄙、谎言、欺骗与诽谤,因此我犹如从邪恶中渴望得到解脱那样乐于结束人生。……请把我埋葬在我母亲的墓旁。” 由于法捷耶夫的遗书当时被隐瞒,所以他请求埋在母亲墓旁的愿望也被隐瞒了。他葬在俄国社会名流的墓地——新圣女修道院陵园。他不愿死后再与大人物为伍,只想伴着自己的母亲。但死者这惟一遗愿没能得到尊重。他活着时是个充满矛盾的悲剧性人物,死后也依然落个悲剧性的结局。
参考资料
1.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诞生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6-04-29]
| 姓名 = 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
| 圖像 = [[File:野夫11.jpg|无框|右|缩略图|center|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f2433010008yg.html[http://s4.sinaimg.cn/orignal/484f24337536b25542ab3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01年12月24日
| 國籍 = 苏联
| 别名 = Alexander Alexandrovich Fadeyev
| 職業 = 小说家,剧作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逆流》、《毁灭》、《最后一个乌兑格人》、《黑色冶金业》、《青年近卫军》。
}}
'''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
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生于加里宁州基姆雷市。苏联著名作家、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和理论家。1956年自杀身亡。
'''人物简介'''
1901年12月24日,苏联著名作家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生于加里宁州基姆雷市。法捷耶夫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和理论家。 前苏联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父亲均曾参加过革命活动。1912至1919年在海参崴商业学校学习时,接近布尔什维克并参加革命活动。1918年入党。1919至1921年在远东参加红军游击队,出席党的第10次代表大会,见到了列宁。大会期间参加镇压喀朗施培德反革命叛乱负伤。同年秋入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1924年后受党派遣,先后在库班、罗斯托夫、莫斯科担任党的工作,从1927年起,一直在莫斯科专门从事文学运动,担任“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全苏作协领导工作,1956年自杀。
'''法捷耶夫的悲剧'''
长篇小说,享誉世界的著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于1956年5月13日开枪自杀,引起世人震惊。法捷耶夫年富力强,一直是苏联文坛的高官,究竟为何饮弹弃世呢?
一:从上世纪30年代起法捷耶夫就是苏联文学界的领导人物,先后出任苏联作协主席团成员、作协书记、作协总书记兼主席。他还是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最高苏维埃代表、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多次率团出席国际会议,1949年曾访问我国。无论创作活动,还是政治生涯,他都一帆风顺。
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事?
大清洗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许多作家、艺术家惨遭迫害。法捷耶夫自1939年担任作协总书记,但人们往往将那场灾难的罪责完全归咎于他。他不便解释,独自承受着重压。
纪念十月革命10周年,马雅可夫斯基朗诵了自己的长诗[[《好》]],法捷耶夫不喜欢这首诗的政治宣传味道。但10年后他又把[[《好》]]奉之为“史诗性的作品”,只因斯大林已发表名言——“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今后仍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
1946年苏共中央作出[[《关于和两杂志》]]的决议,开展一场以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和作家左琴科为靶子的批判运动。原作协主席被撤职,法捷耶夫接任作协主席兼总书记,成为作协第一把手,因而不得不过着两重人格的生活。在批判大会上做报告时他严厉谴责两位作家是“阶级异己分子”。而实际上,在他的良知中,两位作家根本不是敌人。 在这场批判运动中,他批评诗人帕斯捷尔纳克“不问政治,无思想性,脱离人民群众生活”。可是几天后他同爱伦堡聊天时忽然说:“你想听听真正的诗歌吗?”接着便朗诵起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来。
原先他非常欣赏作家格罗斯曼的小说。但小说触怒了斯大林,所以他又严厉批判了这部作品。到了斯大林死后的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上,他承认自己对格罗斯曼的批评是错误的:“我为我的软弱而懊悔莫及。”
法捷耶夫的变化多端,表明他作为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时刻以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自己,绝对服从上级指示,导致他常常做出一些违心的事。
法捷耶夫是个善良的人。他同情被处决的戏剧家梅耶荷德,为发表被镇压的诗人曼德尔斯坦姆的作品费尽心血。他还给受压制的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作品作出公正的评价,为许多遭迫害的专家、学者奔走呼吁。他也为身处逆境的阿赫玛托娃的诗集问世做了最大努力。在他自杀前一个多月,阿赫玛托娃因独生子的冤案前来请求法捷耶夫伸张正义。经他努力,诗人之子很快恢复自由。
二:在创作活动中,法捷耶夫也有许多难言之隐。就拿脍炙人口的来说吧。1943年苏联共青团中央建议他写一部以克拉斯诺顿城青年近卫军的真实故事为题材的小说,他欣然同意,仅用一年多时间写成这部作品,荣获斯大林奖金。斯大林并未读过这部小说,当他看了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后十分恼火,认为把青年英雄们的伟大战斗写成是自发性的,没有突出党的领导。根据这一精神发出猛烈抨击。法捷耶夫只好公开表态:接受批评,修改小说。他花了3年时间对小说做了大手术。 围绕着[[《青年近卫军》]]的争论到斯大林死后风波再起。西蒙诺夫等作家认为当年对小说的批评是斯大林对文艺的粗暴干涉。于是法捷耶夫再次修改小说,删掉对斯大林歌功颂德的所有内容。一部作品这样反复改动,当然变得支离破碎。
关于[[《青年近卫军》]]还发生一些鲜为人知的纠纷。小说描写了几名叛徒,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被冤枉、已恢复名誉的好人。而小说出版后风靡一时,家喻户晓,那些人又背上“叛徒”的罪名,有的再次被捕,有的走投无路……他们和他们的家属给法捷耶夫写信,或向他求救,或怒斥他歪曲事实。
法捷耶夫那部未完成的的创作背景就更加离奇了。1951年主管工业的马林科夫把他召去:“冶金部门将有一个伟大的发明,你若能写出来就是对党做出重大贡献。”还说,冶金业中揭露了一个反动团伙——几个搞阴谋破坏的地质学家。法捷耶夫真心愿为党和人民服务,接受了这一任务,到矿区体验生活,开始创作。完成8章后,小说在杂志上发表,反应不错。但很快就得知,那“发明”是个骗局,国家为此浪费了好几亿卢布。至于“反革命团伙”呢,竟是桩冤假错案,受害的地质学家已平反昭雪……法捷耶夫的几年心血毁于一旦,盛怒之下他把手稿烧掉
三:法捷耶夫对斯大林虔诚到了迷信的地步。他以为大清洗是秘密警察头子叶若夫及其接替者贝利亚瞒着斯大林干的。他深信斯大林一旦得知定会制止、纠正。他常说:“斯大林受骗了。”
他同斯大林也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但他都遵守下级服从上级的纪律。例如在评选斯大林文学奖时,他只能按照斯大林的意志去肯定一些平庸之作。 除了虔诚,他对斯大林还怀有一种恐惧。他曾说:“我怕两个人——我的母亲和斯大林,又怕又爱……”
又怕又爱——极好地道出了法捷耶夫对斯大林的复杂感情。
斯大林死后,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发生巨变。作为作协主席,法捷耶夫给苏共中央写了几份报告,提出克服官僚主义体制的设想。但中央没予理睬,也不肯接见他,反而把他关进克里姆林宫医院强制进行“治疗”。
1953年10月召开作协14次中央全会。法捷耶夫在开幕词发言稿中提到为一些受批判作家恢复名誉问题引起了争论,最后发言稿被否定,开幕词被免去。虽然还选他为作协主席,但第一书记由苏尔科夫担任,他已无实权。1956年苏共20次代表大会上,肖洛霍夫发言激烈:“作协已经蜕化成一个行政机构,由权欲熏心的法捷耶夫把持着,在工作中他不愿考虑集体领导的原则。”这令法捷耶夫十分伤心。他以酒浇愁,3个月后自杀,留有一封致苏共中央的遗书。但赫鲁晓夫矢口否认有遗书,直到1990年这封遗书才公之于世。信中表明法捷耶夫对赫鲁晓夫等人的强烈不满:“我终生为之献身的艺术已被自负而又无知的党的领导人所扼杀,现已无法挽救。……那些靠伟大列宁学说起家的暴发户们使我彻底丧失信心。即使他们以列宁学说发誓,也使我难以信任,因为他们可能比暴君斯大林干出更坏的事来。斯大林还多少有点知识,而这些人根本不学无术。作为作家,我的生命已失去任何意义。在生活中我遇到的是卑鄙、谎言、欺骗与诽谤,因此我犹如从邪恶中渴望得到解脱那样乐于结束人生。……请把我埋葬在我母亲的墓旁。” 由于法捷耶夫的遗书当时被隐瞒,所以他请求埋在母亲墓旁的愿望也被隐瞒了。他葬在俄国社会名流的墓地——新圣女修道院陵园。他不愿死后再与大人物为伍,只想伴着自己的母亲。但死者这惟一遗愿没能得到尊重。他活着时是个充满矛盾的悲剧性人物,死后也依然落个悲剧性的结局。
参考资料
1.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诞生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