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瑶卿

增加 34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881年(清[[光绪]]七年)生于北京[[宛平县|宛平]]。九岁开蒙学[[青衣 (戏剧)|青衣]],兼习[[刀马旦]],十岁丧父,在[[三庆班]]从崇富贵学[[武旦]],十二岁从著名京剧教师谢双寿学花旦戏,后向张芷荃学青衣戏,向杜蝶云学刀马旦戏,后又向著名京剧青衣[[陈德霖 (清朝)|陈德霖]]学戏,与[[王琴侬]]、[[梅兰芳]]、[[姜妙香]]、[[王蕙芳]]、[[姚玉芙]]并称陈德霖的六大弟子。<ref>[http://www.huaxia.com/lasd/hxrwk/ddrw/dl/2003/11/497869.html 王瑶卿资料,华夏人物库 ,当代人物大陆,王瑶卿,华夏经纬网  2003-11-05 09:50:05 ]</ref>
[[File:王瑶卿2.jpg|缩略图|左|王瑶卿:王瑶卿在舞台上的表演照。]]
十四岁时开始在三庆班借台演出了第一出戏《祭塔》,专攻青衣;后在小鸿奎科班。曾任清朝“内廷供奉”,常出入紫禁城,为皇族演唱。1906年入同庆班与[[谭鑫培]]长期合作。出演《汾河湾》、《武家坡》等剧时,两人都能别出心裁,追求新意,使当时观众折服。
1909年挑班演出,与谭鑫培并称梨园汤武。艺术上善于革新、发展,排演旧戏,常改腔、改做工、改扮相、改戏词、改情节,使旧戏面目焕然一新。并能自编新戏。其新编、改编剧目有《棋盘山》、《金猛关》、《万里缘》、《穆天王》、《庚娘传》、《琵琶缘》;在表演方面,他对京剧艺术的丰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File:王瑶卿3.jpg|缩略图|王瑶卿:王瑶卿在《[[雁门关]]》中饰[[萧太后]]。]]
首先他打破传统,集青衣、刀马旦、[[花旦]]之长,创造了一种新行当——花衫,被戏曲理论家徐凌霄誉为“非青衣、非花旦、卓然自成一宗”,世称“王(瑶卿)派”。在刀马旦的行当中,他废除了踩跷,改穿薄底靴。又以善创新腔著称。
长期在北京演出,1926年后,45岁左右因嗓子“塌中”脱离舞台,从事教育工作。“[[京剧四大名旦|四大名旦]]”及[[张君秋]]、[[杜近芳]]等均曾受业于他。[[1930年代]]以后的京剧旦行演员大多出于王门,在京剧界被尊为“通天教主”。<ref>[http://www.gmw.cn/content/2004-06/03/content_37692.htm 通天教主王瑶卿:京剧花衫行当的创始人 2004-06-03 光明网]</ref>
[[File:王瑶卿4.jpg|缩略图|左|王瑶卿:王瑶卿与[[程玉菁]]、[[王玉蓉]]。]]
后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国剧传习所任教。1949年北京一解放,著名戏剧作家[[田汉]]按[[中国共产党]]的指示,接管了[[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第208师的“四维剧校”,建立新中国第一所戏曲学校。建校伊始,校长田汉即聘王瑶卿等著名老艺师到校。
* 《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
[[Category:媒體影視人物 ]][[Category:影視明星]]
[[category:中国艺术人物]]
[[Category:京劇演員]]
129,4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