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土豆随想(高东伟)

增加 210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土豆随想'''<br><img src="http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7046701/pexels-photo-17046701/free-photo-of-joven-tomando-potografia-en-lomas-de-lima-naturaleza.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土豆随想》'''是[[中国]]当代作家高东伟写的散文。
===土豆随想===
土豆学名洋芋,在我们 [[ 家乡 ]] 也叫山药蛋,是晋陕蒙陇西北黄土高原省份大多数农民的重要农作物,小时候跟着父母亲没少在黄土地上经历从种到收的辛苦,长大后虽然历经考学读书 [[ 工作 ]] 变动,辗转于不同城市和地区,但是对土豆的 [[ 喜爱 ]] 却是一如继往,从普通的酸辣土豆丝,到比较复杂的洋芋擦擦、干锅土豆片、土豆泥、涮火锅中的土豆片、大盘鸡中的土豆块都无一例外的成为我的最爱,与 [[ 朋友 ]] 一起下馆子,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照顾我的爱好点一道有土豆的菜。
想想我对土豆的热爱可能源于小时候妈妈的味道,记事起家乡黄土高原靠天吃饭的 [[ 自然 ]] 环境就深深的刻在我的 [[ 记忆 ]] 里,什么春雨贵如油、天旱刮黄风、白露不出寒露不熟等谚语是家乡老一辈人时时挂在嘴边的词,土豆作为黄土高原人那时最 [[ 重要 ]] 的口粮,在庄稼人一年的生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家家户户到了秋天都要把地里刨出来的土豆通过人背车拉方式运送到离自家不远的土豆窑或土豆窖中,说是车拉,其实主要靠架子车,条件好的由驴牛马牵引,大多数人家都是由人力来牵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土丘陵地区道路大多没有改造,远不像现在经过新农村改造和乡村振兴建设后,坡地改成了梯田,田间道路也拓宽到可以由电动三轮车顺利通行。那时每家每户都要在秋末冬初前将自家一到二个土豆窑装满,少则十几麻袋,多则三四十麻袋,在那个物资和粮食都不富裕的年代,这就是一家人一个冬天到第二年复天有粮收获前重要的口粮保证,也是在冬天大棚蔬菜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里,一家人除了腌菜、地窖保鲜少量的萝卜白菜外,餐桌上主要的蔬菜,当然现在也把土豆归粮食作物了。
对于土豆的记忆除了母亲变着花样做的各种土豆美食外,还有就是种和收的艰辛,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久久难以忘怀,土豆种子都是由一大颗土豆找能出芽有眼的地方分切成几个小块装入麻袋,再由家人背至山坡地里。由于较易生长,对于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所以那时大多种在较陡的坡地里,保墒较好的梯田地和较平缓的坡地主要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蓖麻、向日葵、黄豆等农作物,运输土豆种子到山坡地是个力气活,同时为了生长期的营养还要在种植时施农家肥和化肥,因此在土豆种植时那几天就尤为 [[ 辛苦 ]] ,全家人大人小孩全上阵,天不亮就起床背种子、肥料、种植需要的工具还有中午的干粮和水,大概一直到太阳升起时才能通过来回两三趟的往返做完全部的 [[ 准备 ]] 工作,开始播种时主要由父亲负责用镢头挖坑,我点种子、姐姐点化肥、母亲则负责施农家肥,一家人分工明确,流水线作业,但无论那一项都是体力活,干一会我们都会累的汗流浃背,一天下来免不了腰酸背痛,但是父母老一辈庄稼人一年四季在黄土地劳作,从不误那一季的作物,父亲说只有种的好才有好收成,一家人的口粮开销全在里面,只要想到秋天沉甸甸的收获,就不会觉的辛苦。
小时候不理解父母怎么能不累呢,一天劳作回来还要给我们做饭收拾屋子,清洗脏衣服,母亲经常教导我们,不管多辛苦,衣服不一定要是新的,但一定要时常收拾的干干净净,让别人觉的这个[[家庭]]是一个勤劳整洁的家庭,愿意和你接近,虽然是大白话,但是有着朴实的人生哲理。长大后,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求学、工作、生活,一直秉承这个最[[朴素]]的[[道理]],清清爽爽做人做事,也倒是收获了一众不错的同事朋友。
waters
27,0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