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移除 49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主要成就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 <br> 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使前苏联长期在航天技术上领先于美国
}}
== 基本信息 ==* '''中文姓名:'''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br>* '''外文名称:''' 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br>* '''国 籍:''' 苏联<br>* '''祖 籍:''' <br>* '''出 生 地:'''日托米尔<br>* '''出生日期:'''1907年1月12日<br>* '''职 业:'''科学家<br>* '''毕业院校:'''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br>* '''主要成就:'''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使前苏联长期在航天技术上领先于美国<br>* '''代表作品:'''<br>
==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
'''<big>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big>''',(俄语: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乌克兰语:Сергі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ьов,1907年1月12日-1966年1月14日),前苏联宇航事业的伟大设计师与组织者。,第一枚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洲际火箭(弹道导弹)的设计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
 
== 主要成就 ==
== 人物生平 ==
* === 少年时代===
谢尔盖·巴甫洛维奇·科罗廖夫1907年1月12日出生于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的历史名城[[日托米尔]],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父母离婚,从此失去了父爱,这无疑给科罗廖夫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正是如此,科罗廖夫从小就显得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和自立。
科罗廖夫下决心做一名航空工程师,准备去莫斯科投考著名的茹可夫斯基空军学院。然而这所学院只招收军衔不低于中尉的军人,科罗廖夫的母亲亲自赶到学院去请求院长破一次例,并且将她儿子设计滑翔机的证书给院方看,院方表示需要研究一下,总之希望不大。此后不久,科罗廖夫在基辅的舅舅打听到,基辅工学院设立了偏重航空专业的机械系,科罗廖夫因为过去设计过滑翔机,可以免试入学。就这样,不满18岁的科罗廖夫只身到基辅工学院机械系学习。后来在1924年11月,茹可夫斯基空军学院决定录取科罗廖夫,然而这个决定显然有点太迟了。
* === 求学年代===
科罗廖夫在基辅的大学生活十分艰难,母亲难以给他足够的经济帮助。科罗廖夫曾到建筑工地当过临时工,为印刷厂搬运报纸,在电影厂做只有一两句台词的群众演员……然而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科罗廖夫不仅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而且始终没有放弃他心爱的滑翔运动事业。1926年,科罗廖夫随父母来到莫斯科,转学到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空气动力系继续他的大学学习。1927年冬季的一天,正在莫斯科读大学的科罗廖夫,在食堂里看到一张告示,邀请大学生们去听关于星际航行的讲座。这次讲座对科罗廖夫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9年,科罗廖夫在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毕业,获得了飞机设计师文凭,分配进了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杜波列夫实验飞机设计局。随后,他又获得了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称号。
也就在这一年,科罗廖夫和他的伙伴们在卡卢加市拜访了现代宇宙航行学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科罗廖夫异常激动地宣布"从现在起,我的目标是飞向星球!"齐奥尔科夫斯基满意地笑了说:"这是一项艰难的事业。年轻人,相信我这个上年纪人的话吧,这项事业需要有知识,要坚韧不拔,也许要付出毕生生命。"科罗廖夫坚定地回答:"我不怕。"齐奥尔科夫斯基送给科罗廖夫许多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这一次会见在科罗廖夫的心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成为鼓舞他征服宇宙的新的起点。
* === 潜心研究===
1930年12月的一天,科罗廖夫在《莫斯科晚报》读到一则曾经幻想借助于火箭征服太空的前苏联科学家尼古拉·基里洛维奇·费多连科夫刊登的不寻常的广告。广告中邀请所有对航天问题感兴趣的人士来信联系。科罗廖夫马上和费多连科夫取得了联系并加入了这个火箭爱好者小组。1931年7月18日,火箭爱好者成立了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向火箭与发动机的研制进军。一个令人难忘的火箭与发动机的研制时代开始了。
科罗廖夫在研制飞航式火箭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将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的探索。1934年初,科罗廖夫参加设计了双座张臂式单翼火箭飞机PP-318-1。1937年12月,火箭飞机进行了第一次地面点火试验。后来滑翔机上安装了PDA-1-150型发动机。从这一时刻起,火箭飞机定名为PP-318-1型,它具有火箭飞机的全部性能。
* === 牢狱之灾===
正当科罗廖夫踌躇满志,一步步实现他的航天梦想的时候,肃反扩大化的灾难波及到他头上,他被判重罪,押赴西伯利亚从事重体力劳动。
不久后,苏联获知希特勒在德国搞导弹的情报,科罗廖夫被调到另一家监狱工厂,进行军用火箭和火箭飞机的研究。1940年,科罗廖夫设计的PP-318-1型火箭飞机,在试飞中一直上升到2900米高空完成了自由飞行。火箭飞机实现了科罗廖夫在童年时代就萌生的梦想。在卫国战争中,科罗廖夫乐观和忘我地从事前线所需要的火箭研究工作,常常亲自参加火箭飞机的飞行试验。有一次液体火箭发动机突然发生了爆炸,他被炸得头破血流。正是在科罗廖夫等人的努力下,前苏联的火箭科学研究所制造的一系列火箭发动机,为后来发展可控弹道导弹以及后来的洲际导弹奠定了基础。从此一个喷气飞行时代,一个具有神奇速度和空前的飞行距离的火箭时代开始了。
* === 终成大业===
二战结束后,科罗廖夫终于离开了牢狱并被恢复了名誉,出任前苏联弹道式导弹的总设计师。1947年10月18日,在科罗廖夫主持下,前苏联发射了第一枚弹道火箭样机。虽然当时火箭的发射重量仅仅几吨,同现代航天火箭发射重量的300吨不能同日而语,但它正如科罗廖夫所说:"我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正是此时,斯大林接见科罗廖夫。这次接见非常有戏剧性。10年前曾经被斯大林判为死刑犯的科罗廖夫,10年后终于被斯大林敬为了座上宾。1947到1953年,科罗廖夫领导设计所取得了一连串成果,其中包括仿制和自行设计的近程、中程、远程和战术导弹的发射成功,地球物理火箭将小狗"莱伊卡"送入高空等等。
《走向未来》是科罗廖夫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文章的结尾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类的思维永无止境!"
 
==文章来源==
{{Reflist}}
[[Category:前苏联科学家]]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