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杜祥琬

增加 496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内部链接、参考资料
[[File:杜祥琬.jpg | thumb | 230px |right|杜祥琬[][]]]''' 杜祥琬 ''' ,男,{{birth date and age|1938|04|29}} 生, [[ 河南 ]] 南阳人, [[ 中国 ]][[ 应用物理 ]] [[ 强激光技术 ]] 和能源研究专家。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联邦工程院外籍院士。杜祥琬曾主持关于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曾任“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带领专家组制定强激光发展战略和计划,并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重要成果;提出并成功主持综合实验研究并解决多项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其科技成果曾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特等奖。他还主持并参与了关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咨询研究工作,担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ref>[http://www.swust.edu.cn/2012/0920/c166a4938/page.htm?uotdxskumiocldxu 杜祥琬 西南科技大学 发布时间:2012-09-20]</ref>
==人物经历==
杜祥琬,1938年4月29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少时,在 [[ 北京大学 ]] 数学系读书的父亲杜孟模对其影响较大,家中常有进步小说共杜祥琬阅读。
1953年,杜祥琬就读开封高中时,恰逢父亲北大毕业后在此任教并从事党组织地下工作。杜祥琬从一本前苏联杂志《知识就是力量》中受到启迪,同时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发展为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
1956年5月,杜祥琬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同年于开封高中毕业,并被选为留苏预备生。由于中苏关系发生变化,杜祥琬在学习了一年俄语后进入父亲的母校北京大学,在数学力学系学习。
1959年,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的积极推动下,30名优秀中国学生到前苏联留学,杜祥琬进入原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学习原子能,组织上为他选择了理论核物理专业。毕业之际,适逢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
1992年,杜祥琬在总结从事大科学系统工程研究的实践基础上,与同事共同出版了专著《核试验诊断理论》。至此,他的事业完成了从"核"到"光"的科学道路的全面探索。
1997年,杜祥琬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cm94kbob69a3b4n.html 名人简历 杜祥琬]</ref>
2001年,任863计划先进防御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
==主要贡献==
''' 核试验'''
杜祥琬主持了中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
他解决了大量中子学物理问题,提出了并研究了多种测试项目,提高了中子计算精度。由他组织的对核武器中子物理学精确化的研究,得到了数套高精确度的新参数。对中子学计算精度的规律性研究与改进,实现了中子学理论计算精确化。其研究成果满足了试验所需的多种信息及其精度要求,形成了基本完整而实用的系统核试验诊断理论,使中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在与试验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为新一 代核武器的设计与试验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使我国这一创新高科技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 强激光'''
杜祥琬承担了中国863计划的激光研究项目。
他提出了综合实验研究,解决了多项单元技术衔接与总体集成的工程技术问题,主持研究和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目标、重点与技术途径等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他将"863"激光技术主题调整到符合国家实际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轨道上来,开创了中国强激光和强微波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重要成果,使中国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cm94kbob69a3b4n.html 名人简历 杜祥琬]</ref>
==著作论文==
''' 专业著作'''
《高技术要览·激光卷》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核试验诊断理论》(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2年)
''' 会议论文'''
《反射镜分光镜热效应简化理论模型》(第八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机遇期和工程科技的使命》(2003 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
''' 期刊论文'''
杜祥琬多年来撰写期刊论文数十篇,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历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主要有:
==人物趣事==
''' 两度辞官'''
他两度请辞的故事更是广为传颂,成为急功近利时代的稀缺品。
1975年,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工作了11个年头的杜祥琬,因为成绩突出,领导准备任命他为副所长。这可急坏了37岁的杜祥琬。
如果当了所领导,就意味着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要大为减少。他四处奔走,动员同事为他说情,时任所长的 [[ 周光召 ]] 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直到1984年他才被任命为副所长。杜祥琬说:“这为我争取了9年宝贵的科研时间。”
1987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准备任命杜祥琬为副院长,甚至连任命书都已经起草好了。当时刚刚参加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的杜祥琬就一级一级找领导,还请出 [[ 王淦昌 ]] 等老科学家为他说话,“这个副院长我还是不能当,因为国家‘863’计划得全力投入”。
他再次放弃了提升职务的机会,几年后成为国家“863”计划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在基层工作的时间又得以延长了7年。直到1993年被任命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
正是这两度请辞,杜祥琬带领团队先后建立起核实验诊断理论,改进了核武器的设计,让我国核武器向小型化、精准化迈进了一大步;“863激光技术”项目在较短时间内,把我国强激光技术的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
''' “大大的宇宙没研究成,学了小小的原子核” '''
上高中时,一本科学杂志让杜祥琬立志探求宇宙的奥秘。阅览室里,来自苏联的期刊《知识就是力量》上登了很多星际、太空知识,把杜祥琬的目光吸引到了地球之外。
杜祥琬将人生动力比喻为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社会需求,一个轮子是个人兴趣。需求好像是个前轮拉着你走,兴趣好像是个后轮,推着你走,“两个轮子一起转动起来,才会有更强劲的力量”。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科学家、核物理学家、强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和能源研究专家]]
10,6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