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核桃退果还林

增加 4,695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山核桃退果还林'''基于GIS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指导山核桃“退果还林”应用案例,山核桃是临安的一张“金名片”,…”


'''山核桃退果还林'''基于GIS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指导山核桃“退果还林”应用案例,山核桃是临安的一张“金名片”,但长期的过度经营导致山核桃林地林相单一,林下植被破坏严重等问题,林地生态形势逐年严峻,再加上临安地区山高坡陡,在2019年的“利奇马”灾害中发生了地质灾害。

==一、应用场景==

山核桃是临安的一张“金名片”,但长期的过度经营导致山核桃林地林相单一,林下植被破坏严重等问题,林地生态形势逐年严峻,再加上临安地区山高坡陡,在2019年的“利奇马”灾害中发生了地质灾害。同年,临安区开始通过实施“退果还林”工程,开展补植补播珍贵常绿树种,落实人防措施和物防措施,有效降低区域地质灾害风险,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切实改善村落生态环境。开展山核桃“退果还林”,就需要划定红线,全面分析不同区域的经营现状和环境承载力,制订相应的治理举措、分类施策。2020年9月,临安区农业农村局着手搭建山核桃产业大脑。山核桃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正是山核桃产业大脑的一部分。通过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在地图上将山核桃种植区域分为适宜、较适宜、不适宜以及禁种区四类。禁种区必须退果还林、封山育林,禁种区之外的区域必须进行生态化改造。并在临安区岛石、龙岗、清凉峰等三个主产区开展重点治理。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该技术通过对山核桃产区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条件进行综合性量化评价,建立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为山核桃林分类经营、退果还林提供决策指导,实现山核桃、香榧等林业经济作物的合理种植布局,改善山核桃产区生产生活环境,全力补上对大自然的生态欠账,保障山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技术要点==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和土壤条件三个方面选取生态评价指标,建立临安区山核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1、选取生态评价指标生态适宜性评价对象为临安市除建设用地和水域以为的土地。以50m×50m栅格为评价单元,将各评价指标进行相同尺度的匹配处理,得到有统一空间坐标和相同栅格大小的数据。根据山核桃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和优质高产的生态条件,结合山核桃生物学特征和各项研究成果,选取评价主导因子,确定的气候因子有: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的晴天数;土壤因子有: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由于地形因子对气候和土壤因子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评价过程中选取海拔高度、坡度与坡向作为评价因子的一部分。

==四、应用成效==

该技术通过模型建立后,在临安区岛石、龙岗、清凉峰等三个主产区开展重点治理。并通过点面结合,坚持试点先行,稳妥有序推进退果还林、生态化经营和规模化流转示范点建设;面上全面推行“山顶戴帽、山脚穿靴、山腰系带”种植模式,全流程管控山核桃品质,全方位开展生态化治理。通过一年的努力,“退果还林”区域生态改造扎实推进:已立项“退果还林”生态改造示范点5个。此外,“秋冬覆绿工程”在龙岗、清凉峰和岛石三镇的道路两边、旅游沿线等可视区域的山核桃林地播撒野油菜、紫云英等冬季绿肥,实施面积达5.2万亩。依托卫星遥感等技术,通过信号、气候、土壤、地形等一系列评价因子,进行山核桃生态适宜性评价,测算出不适宜种植区域。这个适宜性评价,在临安区推进“退果还林”生态经营模式中,为全区8个山核桃主产镇街的“退果还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截至目前,已投入1.6亿元,完成山核桃退果还林面积2.15万亩。同时,项目入选《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典型案例。

==五、适用范围==

本案例基于临安区特色经济作物山核桃展开应用,但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可迁移复制至不同地区、不同林业经济作物乃至农田作物中。模式以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等为基础,依据不同作物适宜性指标建立算法分析模型,以数据大脑云平台做适宜性评价数据展示,并对照不同作物的标准,提示退果还林、经济作物换种等策略反馈农林业指导。

==参考文献==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類]]
769,0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