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5
次編輯
變更
旅行者與魔術師
,增加內容
《'''旅行者與魔術師'''》(英語:Travellers and Magicians),是一部敘事小品文,由不丹藏傳佛教上師[[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 Khyentse Norbu,或譯[[欽哲諾布]])繼1999年執導的《[[高山上的世界盃]]》(Phörpa)後再度推出的作品。
[[File:2011011522044799763-0.jpg|有框|中|不丹電影《'''旅行者與魔術師'''》 圖片來源:[http://www.sfzt.org/forums/forums/18/topics/407 《'''旅行者與魔術師'''》]十方準提]]
== 導演簡介 ==
本片導演[[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bd|1961年|6月18日||}}),出生於不丹,7歲時被[[十四世達賴喇嘛]]、[[薩迦法王]]及十六世[[噶瑪巴]]認證為[[宗薩欽哲確吉羅卓]](Dzongsar Khyentse Jamyang Chökyi Lodro, 1893-1959)的轉世,後由[[頂果欽哲仁波切]]為其進行昇座禮,曾在[[薩迦學院]]參研佛教哲學,是全球唯一具喇嘛(上師)身份的導演,仁波切身為不丹國師受人欽仰,出奇的編導才華也被世人肯定,但他並沒有因電影而荒乎弘法本職,仍在世界各地積極宣揚佛陀教義,臺灣有《正見.佛陀的證悟》、《佛教的修道與證悟》等書的出版。
[[File:1380793927-724052921.jpg|480px|有框|左|《'''旅行者與魔術師'''》導演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小活佛]]》電影顧問 ===
欽哲仁波切自幼喜愛影視,13歲時第一次看到電視,就被聲光影像所吸引。成年後際遇"末代皇帝"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拍攝《《Little Buddha》(譯成"小活佛"或"小喇嘛")受聘為顧問,由於參與投入,產生對執導演筒濃烈的興趣,進而開啟創作之門。仁波切雖非科班出身,未受過任何專業訓練,但初次執導的作品《[[高山上的世界盃]]》甫一推出即獲佳評,讓世界注意到這個在地圖上幾乎找不到的不丹王國。《[[高山上的世界盃]]》是部寫實的喜劇片,演員皆來自寺院喇嘛,以自身詮釋本色,演來生動自然。仁波切慣以單純的音聲影像,傳達內在深層心靈探索,在《[[高山上的世界盃]]》之後再度拍攝的《'''旅行者與魔術師'''》同樣獲得佳評。
== 劇情分析 ==
=== 敘事小品 ===
《'''旅行者與魔術師'''》全劇在不丹拍攝,也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第一部在家鄉拍攝的電影,並以不丹國語「宗喀語」(亦稱「宗卡語」Dzongkha)發音。電影主題是敘述一名追求美國夢的不丹年輕官員敦杜在旅程中所發生的故事,導演並沒有以嚴肅教條方式勸說,反而是將禪理消化成可親的人物,以輕鬆幽默的對話呈現,清新自然如同在炎夏中一股沁涼甘泉潤入心肺,仁波切獨具魔幻又寫實練達的拍攝手法,讓觀者有如上了一堂豐富有趣的禪學課。
[[File:486ee827cbf9b47 - 複製.jpg|有框|左|《'''旅行者與魔術師'''》海報]]
=== 逐夢之旅 ===
本劇片長108分鐘,從不丹某村落新上任官員敦杜(Tsewang Dandup 飾)說起,敦杜的個性桀傲不遜,偏愛西方新事物,對於家鄉沉悶的步調感到倦怠,他跟時下年輕人一樣喜歡逐夢,夢土就在大西洋對岸的美國。他央請朋友幫他辦了張美國簽證,之後日夜守候等待郵差送來帶領他前往美國的信。在引頸企盼下,他得到紐約一家公司寄來的信函,通知他三天內必須報到。敦杜興冲冲穿上了胸前印有「我愛紐約」的T恤在帕羅節(不丹最大的宗教節日)期間請假,悄然包好行李,準備踏上前往美國的旅程。但是當他看見每日唯一的一班公車從眼前呼嘯駛過時…心裡滿是懊惱,錯過了這班他只好枯坐在路旁等著搭便車,此時他碰上一位賣蘋果的老翁與一位話語充滿智慧的僧侶及以及賣米紙的老伯與他的女兒蘇南,他們不約而同前往另一個城市而一起等搭車。
塔西趁著老人熟睡時,跑到外面偷看他老婆洗澡,看到一半卻被草叢中的雜音嚇到立刻轉身,下一幕便轉接到敦杜乘坐的巴士被傳來轟隆的引擎聲驚嚇,偷窺者被草叢雜音驚嚇與巴士引擎聲嚇到敦杜般兩相對照,有異曲同工之妙。
[[File:640-1.jpg|有框|中|《'''旅行者與魔術師'''》電影海報]]
塔西很快從夢中驚醒,原來是他的弟弟在午餐裡施了法,讓他進入幻境,經歷了與阿黛的情慾糾葛,欲求不滿的失落導致美夢易碎。也許塔西的弟弟正是這位喇嘛僧侶,他想藉著故事來點醒敦杜,不要被美國夢沖昏了頭,否則醒來是不舒服的。
=== 夢土非遙 即在身邊 ===
為夢土飛奔的敦杜和魔術師塔西二段看似平行的故事,卻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串連著,誠如塔西所言,「希望往往會帶來痛苦」,意思並非消極地要人們不要去做夢,而是要看清自己,真正的天堂往往就在身邊美麗的家鄉,而非遠在大洋洲外陌生的國度<ref>柯雅薇,[http://www.dila.edu.tw/node/9632 觀影記:旅行者與魔術師/做自己的主人,航向人生的夢土]法鼓文理學院,2010-10-07</ref>。[[File:旅行-1.jpg|480px|有框|居右|《'''旅行者與魔術師'''》劇中人物敦杜與蘇南 ]]
對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而言,一位以電影做為傳教弘法的仁波切,他的心中有一塊夢土是由光影構築的烏托邦。他渴望擁抱西方的電影藝術,但東方的不丹才是自己的家園。去留之間成了導演人生中的難題,所以投射出旅行者敦杜不斷地找尋留下來的目的。或許敦杜所遇的喇嘛僧侶的智慧語就是親哲仁波切對世人的告白。也可能敦杜在旅途中看到蘇南純真的一面,以及喇嘛僧侶的故事促使他省思夢土的意義。導演試圖留住不丹的純潔,並批判、重新思考大城市的利慾,讓觀者的心把自己置位在旅行者敦杜和魔術師塔西,去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哲理,這正是宗薩欽哲仁波切導演電影的神奇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