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66.6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
、
搜尋
← 較舊編輯
較新編輯 →
召
移除 3,744 位元組
,
1 年前
以“召国,西元前1122年周武王封。”替换内容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召
</big> '''
|-
|
[[File:T012fe1758c0d0342b0.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2fe1758c0d0342b0.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45734&sid=894286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召(拼音:zhào、shào)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国
,
古字形从口刀声,本义指召唤、叫人来,特指君王唤使臣下,又指长辈呼叫晚辈。由召唤引申为招致、导致,此义后用"招"表示。以上义读zhào。召(Shào)曾是
西元前1122年
周
文
武
王
的儿子召公奭的
封
邑,后用为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召
拼音;
zhào、shào
部首;
刀、口
五笔;
VKF(86、98)
仓颉;
SHR
郑码;
YDJ
字级;
一级(编号:0334)
平水韵;
去声·十八啸
总笔画;
2+3、3+2
笔顺编号;
53251
四角号码;
1760₂
UniCode;
U+53EC
异体字;
�、�
造字法;
形声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注音字母;
ㄓㄠˋ、ㄕㄠˋ
=='''文字源流'''==
"召"通常被认为是形声字,本义为召集、号召。从[[甲骨文]](图1)字形看,上部是"刀",是一种切割工具,在这里作声旁表音;下部是"口"字,在这里作形旁,因为召集、号召都要用口发出呼唤。从古至今,"召"字的[[变化]]都不太大,只有笔势上的变化。
甲骨文中有一字作图A,金文作图B(隶定作"僝"),文献中召公奭之"召"即作此形。学界一般都把"僝"与"召"看作一字异体,其实这两个字意义上没有关联,字形上也没有衍生关系,本来就是不同的两个字。西周金文中二字偶尔混用,当是音同[[通假]]。甲骨文中,"僝"多作地名;"召"多作方国名("召方")。召公之召读为shào,本是召公奭的采邑,文献中或作"邵",地名字加邑旁,后以地为氏。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二上】【口部】直少切(zhào)
禝也。从口刀声。
=='''说文解字注'''==
禝也。《言部》曰:"禝,召也。"
从口,刀声。直少切,二部。
=='''广韵'''==
直照切,去笑定 ‖ 刀声宵2部(zhào)
召,呼也。直照切。一。
寔照切,去笑常 ‖ 刀声宵2部(shào)
邵,邑名。又姓,出魏郡,周文[[王子]]邵公奭之后。寔照切。七。
召,上同。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召·康熙笔画:5·部外笔画:2
(zhào)《唐韵》直少切。《集韵》《韵会》《正韵》直笑切。并潮去声。《说文》:禝也。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诗·齐风》:自公召之。《礼·曲礼》:父召,无诺唯而起。
(shào)又《广韵》《正韵》实照切。《集韵》《韵会》时照切。并同邵。《广韵》:邑名。《诗·序》:甘棠,美召伯也。笺:召伯,姬姓,名奭,食邑于召。
又姓。《广韵》:召公之后。《前汉·循吏传》:召信臣,九江寿春人。《氏族博考》:春秋召与邵一氏,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邵。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刀"略宽、大,"口"略窄、小。"刀",居上半格;㇆(横折钩)从左上格起笔,钩底过横中线;撇从竖中线起笔,撇尖伸向左下格。"口"居下半格,上宽下窄,左侧不超过㇆(横折钩)起笔,右侧与"刀"的折点上下对齐
。
<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5%8F%AC 召],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Imycd
14,0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