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31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解连环独游怡园感赋'''》是一首新诗,新诗又称白话诗、白话新诗、现代诗、自由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即“五四…”
《'''解连环独游怡园感赋'''》是一首[[新诗]],新诗又称白话诗、白话新诗、现代诗、自由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即“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新体诗歌。它采用现代口语写诗,不受传统格律限制,生动活泼,押韵与否听凭自由,形式大体整齐,适于表现现代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与文言诗相区别,新诗又称为白话诗,它包括自由诗、现代格律诗等。
<center>解连环独游怡园感赋</center>
{{Cquote|
故家池阁,招东华倦客,试寻孤约。又岁晚三九光阴,看篱外几枝,破春红萼。
万感幽单,雁程紧北风寒作。想词仙那日,闭户自吟,烧遍花药。
吴天鹧鸪正恶,念巾车去国,休问哀乐。对四壁沉陆河山,指杯酒中原,镇若漂泊。
泻入琴丝,待诉与西园梅鹤。凭雕阑半襟泪雨,画楼梦各。
|[现代]吴梅}}
==新诗格式==
新诗格式大体可分为分行诗、分段诗及图象诗三类,当中分行诗最流行,[[作品]]最多。
一、分行诗
新诗分行是受西洋文学影响,有时被讥讽为“[[散文]]的分行”。分行诗发展出自由诗和格律诗两大支流。
1、自由诗
“自由诗”一名源自法文“vers libre”,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结构、固定的[[节奏]],可以灵活用韵, 也不一定要押韵, 但读起来也讲求节奏感、音乐感。自由诗以“以内容决定形式”为最高原则;包含节奏押韵、标点符号、字数多寡、分行分段等各种形式上的元素<ref>[https://www.sohu.com/a/584309511_121479190?scm=9010.68.0.0.0&spm=smpc.content.fd-d.68.16630110803156tIuhO8&_trans_=000011_hw_mz 元素是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 ,搜狐,2022-09-12</ref>,都由诗的创作主题内容来决定其取舍。
形式必须为内容而牺牲配合;[[诗人]]无须严格遵从任何以表面形式的美感为诉求的写作惯例和规范,一切均以主题之表达内容的需求为归依。也就是说,如果创作的主题内容需要,那自由诗也可任意使用格律的句法。
2、律诗
格律诗有自己一套可以自我重复的规则,以决定行数、段数、音尺、韵脚的原则。每句的字数、每节的行数、音节都比较讲求[[规律]],也讲求押韵;诗人有时会为诗作自行定立格律规则,以营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格律诗<ref>[https://www.sohu.com/a/469000425_121124721 格律诗的八大禁忌及写作技巧] ,搜狐,2021-05-28 </ref>的两大特色,是视觉上的美感和听觉上的美感。格律派诗人讲究行中“节的匀称”与段中“句的均齐”,要求行与行之间有对称调和的[[关系]]。每段之中,至少有两行的音尺字数是相互对称的,念起来,有强烈的节奏感。
格律派认为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全在它的[[节奏]],所以格律就是节奏。许多格律诗都是每节4行,每行字数相同,看来方方正正,被戏称为“豆腐干诗”。
格律诗是1928年以后新月派常用的形式,著名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卞之琳、梁宗岱、吴兴华等,但未能成为主流,1940年代后,作品渐渐减少。现代社会的许多题材大部分属于自由诗的调子,格律诗的题材比较难得,1950年代时受台湾的现代派大加贬抑,从此一蹶不振。
二、分段诗
草创时期的新诗,沿袭旧诗不分行的形式,分段而不分行。新文学运动以后,诗人[[翻译]]西洋文学时,译介了不少散文诗,如泰戈尔和屠格涅夫的诗歌,引来仿效。
分段诗作家不多,早期的诗人有鲁迅、[[朱自清]]、徐志摩等,战后常作分段诗的,只有纪弦、商禽几位。早期分段诗佳作不多,往往结构松散,有如散文。走过发展初期后,继续致力于分段诗创作的诗人也不多,分段诗便逐渐没落了。
三、图象诗
图象诗,或称具象诗,是排列成形象或图像的诗,图形与[[内容]]互相配合。西方文学中,乔治·赫伯特的图象诗就很著名。图象诗的创作,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