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花莲糖厂

增加 14 位元組, 8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 5px 0; "> ''' 厂.jpg廠''' </p>|320px|缩略图|右-|<bigcenter> </big>[img src="https://imgwww-image-cdn.alicdnabic.com.tw/photoDB/post/tfscom1487667714.jpg" width="280"></TB1V2g3eNHI8KJjy1zbSuuxdpXa_800x800 原图链接]center><small>[https://www.fliggyabic.com.tw/place/view/destinationid/poi-14753803?ttid=seo.000000585&seoType=origin 1252 来自 飞猪 的图 來自abic]]]</small> |}
'''花 '''(今 稱''' 莲观 蓮觀 光糖 廠''' ,亦常被 ''' 廠''' ),前身 為''' 糖所大和工 場''' ,是一座位 于台湾於臺灣[[花 莲县蓮縣]] [[ 复乡 復鄉]] [[製 ]] 廠,今已改作觀光及其他用途。<ref>[httphttps://www.qutaiwanabic.com.cntw/taiwandongbuplace/hualianlvyouview/2009id/1003/3224.html 1252 莲观光糖厂(光复糖厂),地址,花莲观光糖厂(光复糖厂)介绍,花莲观 蓮觀 光糖 (光 ) 交通] , 台湾旅游网 ,2009-10-3,abic</ref> ,今已改作观光及其他用途。
== 沿革==1899年,賀田金三郎向臺灣總督府申請取得花蓮港至卑南一帶的土地支配權,開始其拓墾事業;建立移民村,並大規模種植甘蔗,於'''壽村'''建設改良糖廍;後因水土不服、資金政策無法有效支持等原因,併入由荒井泰治(其於1907年購得鹽水港製糖會社)新成立之'''臺東拓殖株式會社'''。
1899 1912 年, 贺田金三郎向台湾总督府申请取得花莲港至卑南一带的土地支配权,开始其 臺東 垦事业;建立移民村,并大规模种植[[甘蔗]],于寿村建设改良糖廍;后因水土不服、资金[[政策]]无法有效支持等原因,并入由荒井泰治(其于1907年购得[[盐水港]]制糖会 殖株式會 )新成立之台东 更名為'''臺東 拓殖 製糖 株式 ''',並精簡其業務內容;因官營鐵路已由花蓮港通至鳳林
1912 1913 ,台东拓殖株式会社更名为台东拓殖制糖株式会社,并精简其业务内容;因官营铁路已由花莲港通至凤林,1913年寿 '''壽 场转 場'''轉 新式 糖工 (位 寿 庄),每日 [[ 甘蔗]] 为1為1,000公 ,是 部地 第一座新式 糖工 场;1919年,增设酒精工场;1914年,台东拓殖制糖株式会社正式与盐水港制糖合并,改称为盐水港制糖拓殖株式会社;1920年,盐水港制糖拓殖制糖再次更名为盐水港制糖,并增资至2500万日圆,使盐水港制糖成为当时台湾东部地区最大的企业机构。随着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盐水港拓垦[[事业]]逐渐向南扩张。1921年,于花莲港厅凤林区[[马太鞍]]设立花莲港制糖所大和工场,每日压榨甘蔗量为1,000公吨,并以凤林的北清水溪为原料采集区界线;因大和工场设置初期原料供应不稳定,其与花莲港制糖所寿工场经常相互支援。随着制糖重心逐渐南移,1929年大和工场的产量开始超过寿工场,成为盐水港制糖在花东地区的生产主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9年 全台各地糖厂多成美军轰炸目标,寿工场与大和 增設酒精 场皆有受损
战后,大和工场更名为花莲港糖厂,隶属于[[台湾糖业公司]]第四分公司;因寿工场受损较严重且产量小于大和工场 1914年 故台 臺東拓殖製 决定将其废弃。1952年,花莲 株式會社正式與鹽水 厂更名为花莲糖厂。1955年,原寿工场的酒精工场被迁至花莲糖厂。1958年,将寿工场移交与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成立大同 作农场。1975年 花莲糖厂扩建完成,每日压榨甘蔗量增为2,600公吨。1978年,因公路[[运输]]兴起,废除所有糖业铁道。1987年9月29日,炼糖工场动土兴建,并于1989年2月开工炼糖;隔年,再兴建[[冰糖]]工场。2002年7月1日,因糖价长期低迷且制糖成本过高,制糖工场停产关闭,后转型并更名为花莲观光糖厂<ref>[http://pingfanjilu.blog.sohu.com/270003150.html 【台湾】曾经风光的花莲糖厂],搜狐博客,2013-02-19 </ref>。现由台湾 改稱為'''鹽水港製 业公司花莲区处经营管理 拓殖株式會社'''
==视频=====<center> 花莲 1920年,鹽水港製 厂 相关视频</center>===<center>花莲观光一 拓殖製糖再次更名為'''[[鹽水港製糖]]''',並增資至2500萬 游</center><center>{{#iDisplay:q0886p0fn9e|560|390|qq}}</center>圓,使鹽水港製糖成為當時臺灣東部地區最大的企業機構。隨著經營規模逐漸擴大,鹽水港拓墾事業逐漸向南擴張。
<center>台湾 1921年,於 花蓮 六十石山风景</center><center>{{#iDisplay:g03118ku8w7|560|390|qq}}</center>港廳鳳林區馬太鞍設立'''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每日壓榨甘蔗量為1,000公噸,並以鳳林的北清水溪為原料採集區界線;因大和工場設置初期原料供應不穩定,其與花蓮港製糖所壽工場經常相互支援。隨著製糖重心逐漸南移。
==参考文献==1929年,大和工場的產量開始超過壽工場,成為鹽水港製糖在花東地區的生產主力。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臺各地糖廠多成美軍轟炸目標,壽工場與大和工場皆有受損。戰後,大和工場更名為'''花蓮港糖廠''',隸屬於臺灣糖業公司第四分公司;因壽工場受損較嚴重且產量小於大和工場,故臺糖決定將其廢棄。
1952年,花蓮港糖廠更名為'''花蓮糖廠'''。 1955年,原壽工場的酒精工場被遷至花蓮糖廠。 1958年,將壽工場移交與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成立大同合作農場。 1975年,花蓮糖廠擴建完成,每日壓榨甘蔗量增為2,600公噸。 1978年,因公路運輸興起,廢除所有[[臺灣糖業鐵路|糖業鐵道]]。 1987年9月29日,煉糖工場動土興建,並於1989年2月開工煉糖;隔年,再興建冰糖工場。 2002年7月1日,因糖價長期低迷且製糖成本過高,製糖工場停產關閉,後轉型並更名為花蓮觀光糖廠。現由[[台灣糖業公司|臺灣糖業公司]]花蓮區處經營管理。 ==影片==<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0ZoJNtAIg|alignment=center|dimensions=480|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來去花蓮觀光糖廠住一晚!台糖花蓮旅館日式木屋.偽出國好像一秒到日本! }} </div>{{-}} == 參考文獻 == {{reflist}}[[Category:480 733 商業總論臺灣‎ ]]
47,9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