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汉董

增加 4,6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孙汉董.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mkxhyxxb/200906/W020100511743254463272.jpg原图链接][http://www.casad.cas.cn/chnl/374/index.html 来自中国科学院学部]]]
| 出生日期 = 939 1939 年11月 云南保山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
| 职业 = 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
| 母校 = 云南大学
| 研究领域 = <br> 医学
}}
<big>'''孙汉董 '''</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4/smkxhyxxb-200906-t20090624_1803177.html ]中国科学院 </ref>><br>
* 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 男,1939年11月生,云南保山人。1962年毕业于 [[ 云南大学 ]] ,1988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br>
== 人物经历 ==
* 1958-1962,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学士
* 系统研究了我国唇形科香茶菜属、红豆杉科、五味子科、伞形科、樟科及地衣类等科属的200余种植物的资源和次生代谢成分,分离鉴定了1500余个单体化合物,阐明了这些植物的化学物质基础,发掘了一些新的资源,发现了新化合物500余个,有开发应用价值的20余个,发展了萜类化学,丰富了天然化合物的内容。率先发现并阐明了冬凌草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乙素的结构,揭示了冬凌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多样性,推动了冬凌草作为抗癌药物的开发应用。还开发了中国橡苔香料、新型昆虫驱避剂等。
== 主要奖项 ==
[[File:孙汉董1.jpg|缩略图|右|[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ZIHiaibfGGkicsomFxXkvsO8l3tJ6KJsWECTIQ42YdVWMlQvNU1txD94bD666epvBW8qvuQ4ibOhdiaJWaZg74nlJ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原图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MyNjg2MQ%3D%3D&idx=1&mid=2650240697&sn=d0060051d1a90a60f82d499b60a44fdb 图片来源     ]]]
 
* 1995年获“西南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部二等奖;
* 1998年获“中国樟属植物资源及芳香成分”中国科学院三等奖;
* 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2009年 获二00八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 本草人生<ref>[http://www.ccdi.gov.cn/lswh/renwu/201803/t20180302_165043.html 参考资料 孙汉董的本草人生  ] ,党政机关网,2018-03-07</ref> =====学化学出身,却研究了50多年植物===虽然研究了50多年植物,但孙汉董本科念的是有机化学。 孙汉董的求学路不算平坦。第一次离开老家[[云南]][[保山]]时,他揣着10元钱,独自坐了4天车才到达云南大学。因为没有路费,大学四年他都没回过保山。 大学毕业,成绩优异的孙汉董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准备去北京工作。然而,在有机化学老师竭力推荐下,他被临时调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启了自己与植物化学半个多世纪的缘分。 1980年,年过40岁的孙汉董远赴[[日本]],研究香茶菜属植物化学。“那时候日本对香茶菜属的研究已经有了20多年的积淀,不管是技术设备,还是研究水平和方法,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两年后,孙汉董回国,与国内外同行一道合作研究。[[File:孙汉董2.jpg|缩略图|右|[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ZIHiaibfGGkicsomFxXkvsO8l3tJ6KJsWEuHDibeXu88qGrMyL7zqrHcTTicfhSDQo0t1bibKvibbibPchP1afCJ5txb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原图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MyNjg2MQ%3D%3D&idx=1&mid=2650240697&sn=d0060051d1a90a60f82d499b60a44fdb 图片来源     ]]]1986年开始,日本的导师再三邀请孙汉董前往日本读博,但孙汉董手头尚有不少课题,未能成行。1988年,年近50岁的孙汉董终于成行。靠着深厚的研究积淀,不到一年他便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 孙汉董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后,导师曾劝他留在日本并许以优厚待遇,但他毫不犹豫决定回来,“人家国家再好,也是人家的。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家庭在中国,祖国养育了我,我必须回来”。 ===发现冬凌草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五味子化合物应用价值==={{Reflist}}上世纪,[[河南]]林州一带食道癌高发,当地百姓用一种名叫“冬凌草”的草药泡水喝,对于治疗食道癌、贲门癌以及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炎症有一定疗效。1975年,河南[[冬凌草]]协作组找到孙汉董,开始合作研究冬凌草。半年后,孙汉董和同事们发现了冬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和冬凌草乙素。目前,以孙汉董的基础研究为依托开发的冬凌草药物,年销售额高达四五亿元。[[File:孙汉董3.jpg|缩略图|左|孙汉董与国科大研究生交流</br>[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ZIHiaibfGGkicsomFxXkvsO8l3tJ6KJsWEYk2CcMxCQ7drbeLfJ2XEZNGLWrpQjoZ96ZTMPZ1KBHILibrq1Aonba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原图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MyNjg2MQ%3D%3D&idx=1&mid=2650240697&sn=d0060051d1a90a60f82d499b60a44fdb 图片来源     ]]]上世纪末,孙汉董团队开始了对五味子的研究,“五味子在传统中药中运用极为广泛,但过去因条件所限,对其有效成分所知也有限。”五味子科植物在我国一共有30多个种,孙汉董研究团队已经系统研究了24个种,发现了500多种新化合物,特别是发现了结构新颖的五味子降三萜类化合物,为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科研要讲求创新,更要讲究系统性=== 几十年如一日,孙汉董团队始终咬定一两个科属植物进行系统研究。他说,做研究不能浮躁,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研究过程中,不仅要讲求创新,更要讲究系统性,这样才能深入,才能不断有所发现。 73岁以前,孙汉董还会带团队前往云南迪庆采集香茶菜属植物。这几年,随着年龄增大,孙汉董很难再到野外。不过只要不出差,他仍然每天到实验室。 对于研究团队,孙汉董在工作时间上极少提要求,也极少对团队成员发火,说起话来也是不紧不慢,然而团队成员却非常自觉。他说,“我们这个行当是动手科学,不能单纯按照八小时来计算上下班,需要全身心投入。八小时出不了科学家。”
== 外部链接 ==
* [http://www.cas.cn/cm/201802/t20180226_4636529.shtml 【人民日报】孙汉董的本草人生]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5/375194.shtm 孙汉董院士到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作交叉学科讲座]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科學技術醫學人物]][[Category:科學家]][[Category:孙姓]]
10,4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