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156
次編輯
變更
张荫棠
,無編輯摘要
[[File:张荫棠1.jpg|缩略图|张荫棠]]
'''张荫棠''',[[表字|字]]朝弼,[[号]]少卿,又号憩伯 ,男 ,[[中国]][[广东]][[双水]]豪山乡人。曾以灼文为名中举。著名外交家,[[清朝]]最后一位驻[[美国]]公使,也是[[中华民国]]首位驻 [[ 美国 ]] 公使。<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6/zhangyintang.html 张荫棠(清末著名外交家)_新会清代人物专题_博雅人物网 2017年10月10日]</ref>
==生平==
[[File:张荫棠2.jpg|缩略图|左|张荫棠:张荫棠坐姿照。]]
早年以'''张灼文'''为名中举,在[[北京]]候补。[[光绪]]十八年([[1892年]])捐官为内阁中书,次年考取海军衙门[[章京]],后任驻[[日本]]参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张出任中国驻美国使馆三等参赞兼驻[[旧金山]]领事,不久调往[[西班牙]],任[[代办]]。
[[File:张荫棠3.jpg|缩略图|左|张荫棠:张荫棠站姿照。]]戊戌变法前, 与 [[ 张元济 ]] 创办通艺学堂,且与 [[ 维新派 ]] 领袖 [[ 康有为 ]] 、 [[ 梁启超 ]] 和支持改革的户部侍郎 [[ 张荫桓 ]] 等有来往。
戊戌变法失败后,因涉嫌参与维新派"逆党"而被罢职。赋闲多年后,光绪三十年(1904年) 特赦得"宽免",任直隶补用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英国]]入侵[[西藏]],张随同[[唐绍仪]]赴[[印度]]与英国谈判,结果失败。 [[File:张荫棠4.jpg|缩略图|左|张荫棠:张荫棠(前排左者),[[光绪]]举人,通过捐官当上内阁中书,他的哥哥就是[[戊戌变法]]幕后大功臣[[张荫桓]](前排右者),和[[康有为]]、[[梁启超]]关系不错,戊戌变法失败后,张荫棠被撤职,赋闲多年。]]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八月 ,[[唐绍仪]]奉调回国,诏谕留张荫棠与英方续商。但英方只求画押,不愿谈判,张荫棠据理力争,而英方罢议,谈判中断。张荫棠察觉英人侵藏之野心,曾电告外务部提出刷新藏政和治藏方针,得到朝廷重视。 [[File:张荫棠5.jpg|缩略图|左|张荫棠:在[[西藏]]期间,张兴办教育,进行改革,于[[1907年]][[1月13日]]提出了《治藏刍议十九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再次前往印度,参加关于修订《[[拉萨条约]]》的谈判。在谈判中,张上奏政府,认为西藏局势“岌岌可危,英人觊觎已非一日”,呼吁政府尽快重视西藏问题。 同年[[4月14日]],张被破格任命为[[驻藏大臣|驻藏帮办大臣]],10月12日到任,迅速稳定了因[[十三世达赖喇嘛]]外逃而混乱的[[拉萨]]局势。 在 [[ 西藏 ]] 期间,张兴办教育,进行改革,于[[1907年]][[1月13日]]提出了《治藏刍议十九条》,主要内容有:
# 优待[[达赖]]、[[班禅]],恢复藏王制,以汉官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