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60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安子码头与青岛隔海相望,距小港6.7海里(12.4公里)。由于薛家岛位于胶州湾西海岸,虽与青岛隔海相望,但陆路交通却要绕行胶州湾一百多公里才能到达青岛。为方便两岸往来,安子码头建港以来,就有通往青岛小港客运航线,承担着胶州湾东西两岸的海上交通任务,是青岛一条重要客运航线。
''' 1914年的薛家岛安子码头'''
1898年3月,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薛家岛同青岛一起被德国租借。清光绪30年(1904年),德军在薛家岛东南岭建铁房子一处,三层楼一栋,驻德军30人。安子码头设兵营,瞭望哨。德军于1904年修建了安子码头,当时主要是用于德军过往船只停泊。不久,又修筑了安子码头至南营德军驻地的公路,长5华里。从此,安子码头便成为德军来往青岛的港口。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民国初期,安子码头由军用码头改为民用码头,初开于1921年。1932年修筑了薛家岛至辛岛、鱼鸣嘴、后岔湾,以及安子码头至诸城的简易公路。三十年代,安子码头逐渐繁忙起来,附近渔村的小帆船在此装运货物运至青岛,主要是农副产品。返程再从青岛小港码头装回百货、布匹之类。当时《青岛风光》一书记载,“安子码头每日青岛客轮通往,南北客商往来日繁。”
'''沈鸿烈'''任青岛市长期间,设立了薛家岛乡区建设办事处,下属港务局专管港务码头的建设和水上交通。1932年8月,沈鸿烈率众人经安子码头来薛家岛视察,他主张将德国人修建的这个军用码头扩建为民用码头。1933年(民国22年)安子码头扩建,码头加长至100米,并在靠近码头处开辟了海滨公园,同年9月完工。园内修建了青岛市第六劳动休息亭,建有小花园两个,种上了花草树木,便于往来旅客休息。海上有班轮每日来往青岛小港码头,陆上有汽车通往诸城、泊里等城镇。一时间,薛家岛客商游人逐渐多了起来,经济迅速发展,服务业繁荣,薛家岛成为海西区的经贸重镇。便捷的海上通道,安子码头也成了胶南、诸城、日照以及鲁西南客商过往青岛的重要途径。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small>[https://www.163.com/dy/article/IJ0OFJNM0543B6OX.html?spss=dy_author 上世纪五十年代青岛海运局客船]</small>
|}
诸城籍著名作家孟超,早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文艺工作,是左联创始人之一。孟超往返上海,多在青岛转车。在青岛期间住在小港附近的“悦来客栈”,是悦来客栈的常客。孟超回诸城老家曾从小港乘船至安子码头,转车回家。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安子码头落入日伪手中。伪胶州三、五、七杂牌游击队经常出没码头,敲诈勒索,使得过往客商提心吊胆,码头逐渐没落下来。码头附近陆路客运也多已停业倒闭。
四十年代,安子码头客运逐渐恢复。1943年,青岛的一条铁壳机船“通河”号,航行于青岛小港至安子码头间,每次可载客100人。当时,因码头简易不能停靠,只得泊在海中靠小木船进行摆渡。
安子码头属薛家岛辖区。建国后,薛家岛一直为胶南县乡镇级行政区域。1976年,薛家岛公社从原胶南县划归新成立的昌潍地区黄岛革委。1979年,黄岛划归青岛市,薛家岛公社(后改镇)归黄岛区所辖。
'''上世纪五十年代青岛海运局客船'''
'''青岛海运局青岛至薛家岛船票'''
改革开放后,安子码头的货物吞吐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业务繁忙,航线密集,客流较大,码头客货运输进入鼎盛时期。
1985年1月1日,青岛海运局撤销,实行政企分开,港航分设。安子码头与青岛小港、黄岛港(木材码头)一起成为青岛地方港务管理局分布在薛家岛、青岛市区、黄岛的小型码头,承担着山东省及青岛周边地区海上客货运输任务。
安子码头港湾里的沉船。左首建筑为轮渡薛家岛客运站。
1985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月28日,奠基仪式在薛家岛隆重举行,省市嘉宾3000多人。由于当时青黄之间没有高速和轮渡,参加典礼的部分嘉宾,是从小港乘小客轮至安子码头。返程时,天气突变,刮起大风,客轮被迫停航。部分嘉宾只得改乘汽车绕道胶州,历时近3个小时才返回到青岛市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青黄客流增加,原有小港至安子码头、黄岛码头的客运航线远远不能适应胶州湾东西两岸交通的需求。
上世纪八十年代胶州湾西海岸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