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50
次編輯
變更
觀音山北橫古道
,無編輯摘要
==人文生態==
===凌雲禪寺===
民國前2年(西元1910年)由三重寶海法師創建,主祀千手觀音,因為加入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因此其全名為「臨濟宗妙心寺派觀音山凌雲禪寺」。在日治時期和月眉山靈泉寺派、大湖法雲寺派、大岡山超峰寺派並稱為「佛教4大門派」。禪寺附近環境清幽,是觀音山麓一處著名的宗教勝地。
===牛寮埔===
「埔」是被切割的台地上較平坦的地區。牛寮埔因其地勢較平坦,且昔日又有平埔族在此放牧牛羊,因此而得名。現在該地多居漢人,以種植綠竹筍、蓮霧等作物維生。北橫古道在靠近牛寮埔的地方,同時也是先人遺跡發現最多之處,可見從前這裡開墾曾頗為興盛。
===龍形古道===
過古道二段的駱駝嶺岔路之後,會經過龍形古道的叉路口,龍形古道與北橫古道在此交會。由此下行,可通往下方的石壁腳聚落,再往下則通往山腳下淡水河邊的龍形聚落(舊稱「蛇仔形」)。1904年的《台灣堡圖》有繪出龍形古道,其歷史可能更早於北橫古道。
===觀音山===
座落在淡水河西岸,由十八座連峰組成,因為形似一尊橫臥的觀音菩薩而得名。歷年來隨著先民去來,它也有不同的名字,如清代時被稱為興直山、橫直山、淡水山或八里坌山,觀音山之名一直要到十九世紀末才流傳開來。山中所產的安山岩甚為知名,在清朝時是台灣極重要的建築及石刻材料。
===動物===
觀音山是猛禽鳥類重要的棲息地,台灣可見的28種猛禽鳥類中,有24可在觀音山附近發現。每年3~5月赤腹鷹過境北返時,都會吸引大批賞島人士前來山上「觀音.觀鷹」,蔚為年度盛事。
===植物===
觀音山山腹四周遍植竹林、櫻花,每年5至10月盛產的綠竹筍味道鮮美,常吸引許多遊客上山品嘗。另外,每年五月春夏之交,是相思樹開花的時節,整個觀音山上但見一片黃澄澄的相思花海,蔚為奇觀。此外,觀音山上也常可以發現刺桐、茄苳、香楠等溫帶的雨林植物。
===地形地貌===
觀音山屬大屯山系,是一座年輕的死火山,大約在六十萬年前開始噴發,直到二十萬年前才停止。一次次的噴發導致大量的岩漿、火山灰、火山岩堆積在火山口附近,慢慢形成今日遠看似尖錐狀的觀音山地形。 觀音山的火山岩漿冷卻後,形成了質地緊密的玄武岩和安山岩。觀音山的安山岩舊稱「觀音石」,多呈灰色及灰黑色,堅硬且不易風化,在清朝時期是台灣極佳的建築及雕刻石材,但近代顧及環保,已停止開採。
===特色===
觀音山上最原始自然的山徑,及古道上昔日先民的交通及開墾遺跡。<ref>[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detail&id=395 觀音山北橫古道],徤行筆記</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