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趾绊

增加 1,723 位元組, 6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趾绊'''[ zhǐ bàn ] 木屐上的趾襻儿。<ref>[https://wenwen.sogou.com/z/q830811368.htm 中国古代有这样的木屐吗]搜狗问问</ref> {| class="…”
'''趾绊'''[ zhǐ bàn ] 木屐上的[[趾襻儿]]。<ref>[https://wenwen.sogou.com/z/q830811368.htm 中国古代有这样的木屐吗]搜狗问问</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d978a03a99bf8831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

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木屐在中国,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汉晋隋唐时期的,木屐尤其普遍。在汉代,女性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南朝梁的贵族也常着高齿屐。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杜牧诗云:“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由木板与木屐带结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两条突起的“齿”,目的是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 除了两齿木屐以外,古代行军打仗时也会使用平底木屐,以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不仅仅军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3,0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