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內湖區

增加 1,478 位元組, 3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交通建設--從渡船到捷運==
內湖區最早的一條對外陸路-內湖路一段,築於明治四十年(1907),由內湖山腳至圓山。是唯一免渡河的交通要道。民國二十四年八月十九日,內湖吊橋通車後,交通更為便捷。第二座人行吊橋,完工於三十七年二月,是連絡內湖週美與南港間的「長壽吊橋」。
 
對外的跨河大橋,有相繼完工的麥帥橋(53)、成功橋(60)、成美橋(65)、南湖大橋(66)、民權大橋(71)、麥帥二橋(84)、環東大道雙層橋(87)和麥帥-橋(下層橋89) 民國五十三年五月,麥克阿瑟公路完工通車;五十九年元旦,成功路口立體匝道開放通行後,進出臺北、內湖間,成為一條快捷的孔道。其他主要的幹道,也配合拓寬或新建工程各路段完工通車。民國六十六年十月,中山高速公路臺北、內湖段竣工通車;八十六年十月,內湖堤頂交流道啟用;八十九年六月底 ,東湖交流道開放通行。
 
捷運內湖線依照行政院原在八二年八月核定的高架、中運量方式興建;係木柵中運量系統之延伸,全線約13.1公里;途經內湖路一段、文德路及成功路三、四、五段和康寧路三段,其中計有七個車站;全線通車後,對整體交通有極大助益。<ref>[https://nhd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3508D744F73EF1AE&sms=329530880C8EF6BF&s=2D91E380F8CA5E30 內湖區],內湖區公所</ref>
31,5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