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54
次編輯
變更
金面山親山步道
,创建页面,内容为“ '''金面山親山步道''' 基本資料 所在縣市: 臺北市內湖區 里程: 2.79公里 步道類型: 郊山步道 步道型態: 雙向進…”
'''金面山親山步道''' 基本資料
所在縣市: 臺北市內湖區
里程: 2.79公里
步道類型: 郊山步道
步道型態: 雙向進出
海拔高度: 36~238公尺
高度落差: 202公尺
路面狀況: 大石塊、原始路徑、石板路
所需時間: 1 小時 30 分鐘
難易度: 低-中
所屬園區: -
山系: 五指山系
最適季節: 全年
申請入山: 否
申請入園: 否
附近步道: [[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
相關山岳: 金面山、 剪刀石山
基點: 1.金面山/181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2.新坡尾山/115m/無名水泥柱
金面山為五指山系之西南稜,分金面山與小金面山,這座山地質中的安山砂岩含有石英,因此當太陽照射石遠望山頂閃閃發光,當地人便稱之為金面山。
金面山位於內湖金龍產業道路西邊,因從碧山巖方向看過來,山頂巨石形貌有如鳥嘴般尖銳,因此又名剪刀石山,海拔雖僅258公尺卻獨具高山氣勢,山谷曾是清代時期臺北建城時,所用石材的大石之地,巨岩錯落起伏、崢嶸並立,登上半山腰,有一處清代採石場的石堡瞭望台,如今仍留有開採痕跡,置身山頂可以遠眺內湖大埤及台北街景,視野開闊、景致優美。<ref>[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detail&id=41 金面山親山步道],健行筆記</ref>
==交通方式==
===開車===
【環山路一段136巷登山口】
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接往堤頂大道朝北至底,接文湖路、環山路一段,沿136巷直走到底抵達。(登山口位於社區內,巷弄狹小車位有限,建議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內湖路三段登山口】
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下成功路二段,往內湖方向行駛,經成功路三段、右轉成功路四段後轉往金龍路,再接內湖路三段256巷至金龍禪寺,可將車子停於金龍禪寺停車場下車步行至內湖路三段187巷對面附近抵達登山口。
===大眾運輸===
【環山路一段136巷登山口】
1.搭乘捷運文湖線至西湖站,由一號出口出捷運站後接內湖路一段285巷、右轉環山路一段再接一段136巷走到底即抵達登山口,約步行15分鐘。
2.搭乘台北市公車藍20、藍27、紅31、214、256、268,至「環山」站下車,沿136巷直走到底抵達。
【內湖路三段登山口】
搭乘台北市公車222、247、267、521、551、552、553、677、紅31、藍27,至「金龍寺」站或「金龍隧道口」站下車,往內湖路三段187巷對面附近抵達登山口。
==路線地圖==
出發點: 環山路一段136巷登山口/內湖路三段登山口
路線: 環山路段136巷登山口→(0.26K, 15分鐘)→松友坪→(0.46K, 21分鐘)→剪刀石山打印台→(0.43K, 21分鐘)→金面山→(0.4K, 16分鐘)→涼亭→(0.75K, 27分鐘)→內湖路三段登山口
備註:
1.主步道高低起伏變化極大,多處需攀繩而過,尤其連續段峭壁陡坡需手腳並用,建議出門前隨身物簡單為上,越輕越好;沒有攀岩經驗的人最好準備厚手套,並穿著具止滑效果的登山鞋。
2.攀登巨岩需全身貫注,睡眠不足或體力較差時,最好不要貿然登山
3.由「論劍亭」左側可上接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步道盡頭也可串連忠勇山、鯉魚山親山步道。
==人文生態==
===清代打石場遺跡===
光緒年間因為台北的經濟地位日趨重要,促成了台北府治的建立,而台北城的規模於焉形成。而台北府城牆大部分就是取材自內湖山區的石英砂岩。當年採石範圍從小金面山向東至大金面山,至今,從環山路一段136巷底的登山步道上山,仍可看到保留完整的採石遺跡(清代打石場遺跡),已被台北市政府於民國85年公告為市定古蹟。在現場可以看到打石鑿孔,以及打好的石塊、石條。
===舊台大醫院的圍牆===
當時會將打好的石頭順著運石斜坡道送到山下,再用輕便鐵路將石條運到北勢湖渡船頭堆積,再裝船送到台北城,不過,此採石場運石的斜坡道已隱沒在蔓草之間。台北城歷史只有短短的11年,日本人進佔後就把城牆全拆除了,只剩下北門是唯一保留原貌的歷史見證。拆下的城牆石後來用來做水圳(現已成為暗渠,隱在地下),還有就是舊台大醫院的圍牆。
===鴨母嶺拖籠坑===
環山路一、二段交會處的「鴨母嶺拖籠坑」遺址,可見到木山層媒礦露頭與最早期開挖的煤礦舊坑。
===動物===
常見的動物有赤腹松鼠、竹雞、五色鳥、樹鵲、台海藍鵲、紡織眼、紅嘴黑鴨、白頭翁、蟾蜍、青蛇、眼鏡蛇、草蜥、小黃蝶、斑蝶、鳳蝶、蟬等。
===植物===
步道中可俯瞰內湖地區和基隆河的平台「白桕坪」,除了主角白桕,還有一棵十分罕見、農委會將保育等級列為「易受害」的刺葉桂櫻。金面山因為氣候乾燥,植物多屬於耐乾旱型植物,尤其生長在稜線的植物受強風直接吹襲,又加上地質多為膠結良好的石英砂岩,土壤化育不易,保水力差,地質貧瘠、乾燥,生長在此的植物如小葉赤楠、紅楠、小花鼠刺、青剛櫟、茜草樹、大頭茶、車桑子、桃金孃、繖花藤等為適應環境,植株大多顯得低矮,葉片厚實亮麗,透露出稜線植物特殊的適應機制與堅強的生命力。
===地形地貌===
金面山附近一帶的安山石砂岩內含石英,早期當地人向山上仰望時,就是驚艷於山頂的閃閃亮光,便稱這座山為「金面山」。金面山的地質是2000多萬年前沉積而成的「木山層」地層,整個山系屬單面山,呈現東南面平緩而西北面陡峭的山勢,稜線主步道高低起伏變化大是一大特色。
===特色===
自然生態精彩可期、登高遠望景致盡收眼底,此外,也是很好的體能訓練場所。<ref>[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detail&id=41 金面山親山步道],健行筆記</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