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永

增加 6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朱永'''(1433年-1496年),字景昌,河南夏邑人。明朝中期重要将领,抚宁伯朱谦之子。
朱永早年随父征战,曾拜见获释归来的明英宗。景泰二年(1451年),袭封抚宁伯。夺门之变后,朱永分领宣威营禁军。其后统领三千营,兼领神机营。明宪宗继位后,改督团营。成化元年(1465年),率军讨平第一次荆襄流民起义,论功进侯爵。毛里孩犯边,朱永佩将军印,率军抵御。成化六年(1470年),再讨阿罗出,获胜,论功予世侯。成化十五年(1479年),拜靖虏将军东征。班师后,进爵保国公。延绥告警,朱永再为将军,与王越、汪直分兵出塞,无功而返。成化十七年(1481年),再与汪直等出兵大同,抵御亦思马,获得首功,赐袭世公。成化十九年(1483年),率军抵御蒙古小王子,获胜。累加至 [[ 太师 ]]
弘治九年(1496年),朱永去世 ,年六十四。追封宣平王,谥号"武毅"。朱永治军严肃,征伐所及之处,多有奏功。前后八次获佩将军印,在内总管十二团营兼掌都督府事,诸勋戚均无与之相比。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永生于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十一月 ,为宣府总兵官朱谦之子。他外貌伟岸,颇有威严,早年随父征战于宣府。"土木之变"后,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获释归来,路过宣府, [[ 朱谦 ]] 率朱永拜见。
景泰二年(1451年)八月,朱永袭封抚宁伯,获赐世券。
===统领诸营===
景泰七年(1457年),夺门之变发生, [[ 朱祁镇 ]] 复位。他召见朱永,问:"是见朕宣府者耶?"朱永顿首道谢,即日分领宣威营禁军。
天顺四年(1460年),宣府告警,朱永率领京军巡边。
===出师荆襄===
成化元年(1465年),第一次荆襄流民起义爆发,朱永与尚书 [[ 白圭 ]] 受命征讨。朱永进军南漳,击败叛军,斩首九百余级。朱永因病留驻南漳,而白圭继续率军进讨。病愈后,朱永率军与白圭会师,途中击败叛军余党,俘斩数百人。同年秋,朱永相继讨平叛乱的 [[ 石龙 ]] [[ 冯喜 ]] 等人。之后论功,进封抚宁侯。
===北御蒙古===
成化三年(1467年),蒙古太师毛里孩犯边,命朱永佩大将军印,率京军支援大同总兵、彰武伯 [[ 杨信 ]] 。适逢毛里孩再次上书请求入贡,朱永遂班师。
成化六年(1470年),朱永再被拜为将军,偕都御史王越,都督 [[ 刘玉 ]] [[ 刘聚 ]] 往延绥讨阿罗出,获胜。论功,允许子孙世袭侯爵。
成化十四年(1478年),加封太子太保。
===东征女真===
成化十五年(1479年)冬十月,宪宗拜朱永为靖虏将军,充任总兵官,由太监汪直监督军务,东征叛服无常的建州女真,又命朝鲜成宗 [[ 李娎 ]] 一同出兵,以夹击女真。
朱永分兵五路,自抚顺关行军,击破建州女真部,此役"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
===位望尊崇===
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延绥告警,朱永被拜为平虏将军,由汪直监军, [[ 王越 ]] 提督军务。二月,朱永等自大同出兵,王越说服汪直奏请朱永率大军从南路走,自己与汪直尽调精兵两万余人出塞,突袭威宁海(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黄旗海),大破蒙古军,斩首四百三十七级,取得大捷。而朱永一部则毫无所获,无功而返。 许久后,进官太子太傅。
成化十七年(1481年)二月,蒙古亦思马因(又称伊斯满)太师从海东山等地入明境剽掠,朱永再次与王越、汪直出大同,于黑石崖追败蒙古,生擒十人,斩首一百十三级人,获马七百二十九匹、器械六千二百余件。在此战中,朱永擒斩蒙古虎答知院等人,立下首功。明军回师后,宪宗录功,允许朱永的子孙世袭公爵,并赐其诰券。
成化十九年(1483年),蒙古达延汗入边界,宣府、大同告急,朱永为镇朔大将军,中官蔡新监军,督诸将 [[ 周玉 ]] [[ 李玙 ]] 等,获胜。回朝班师后,仍督团营。 有人曾投匿名信,称朱永图谋不轨。朱永闻言,上疏请求解兵权,宪宗不许。同年冬,宪宗手敕加朱永为太傅、太子太师。
弘治二年(1489年)三月,明孝宗命朱永掌后军都督府事。
===历代评论===
陈璧:保国公朱永奸贪久著,襄城伯 [[ 李瑾 ]] 谋勇无闻,而付以大将之权;左都督范瑾屡战屡北,失机坏事,而昏夜乞哀,营求复用。斯三人者,身既不正,何以帅人。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引)
李东阳:……威望着闻。前后八佩印,征荆襄、延绥、建州诸贼……。 (《明故太保保国公墓志铭》)
刘健:永器宇弘深,治军严肃,人莫敢不用命。故征伐四出,多以捷闻。但其功亦有矫饰为之者。 (《明孝宗实录》)
王世贞:①张定兴辅(张辅)之三下南交、朱宣平永之八佩将印,皆位太师、握环卫,为心膂牙爪,而不得从(祀)。 (《从祀策》)②永为将能持重,其驭军亦严整有法。然未尝有揭社横草之绩,而遭世承平,为国虎臣者,垂四十年,位台爵上公。所共事者败而擿诛不及,殁而赠王,子孙彻侯,世世勿绝。是遵何德哉?嗟乎!开国之视靖难,其巨小,尚不可同年而语,以视宣平,何霄壤也。士大夫不能睹久远,往往骇新建、宁远而忽宣平辈,良可唾矣! (《 [[ 弇州续稿 ]] 》)③李文达之让王忠肃,朱抚宁之让郭定襄,其犹知有国乎。 (《弇州四部稿》)
陈仁锡:(朱)永与其妇弟,英国公张懋俱为太师,懋领经筵监修国史,所典司多文事,而永总六师,于勋臣肺腑无二,朝有大礼,岁时迭为班首,时人荣之。 (《皇明世法录》)
61,98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