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尤金·奥尼尔

增加 6,263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writer | image = | 姓名 = 尤金·歐尼爾{{Nobel icon|1936年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 | caption = | birth_name = Eugene Gladstone…”
{{Infobox writer
| image =
| 姓名 = 尤金·歐尼爾{{Nobel icon|1936年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
| caption =
| birth_name = Eugene Gladstone O'Neill
| birth_date = {{birth date|mf=yes|1888|10|16}}
| birth_place = [[美國]][[紐約]]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mf=yes|1953|11|27|1888|10|16}}
| death_place = 美國[[波士頓]]
| occupation = 劇作家
| nationality = 美國
| awards = [[諾貝爾文學獎]] (1936)<br>[[普立茲獎|普立茲戲劇獎]] (1920, 1922, 1928, 1957)
| spouse = Kathleen Jenkins (1909–12) <br> [[Agnes Boulton]] (1918–29) <br> Carlotta Monterey (1929–53)
|children=Eugene O'Neill, Jr. (1910年出生), Shane O'Neill (1919年出生), [[烏娜·歐尼爾]] (1925年出生)
| signature = Eugene O'Neill signature.svg
}}
'''尤金·奥尼尔'''({{Lang-en|'''Eugene O'Neill'''}},{{Bd|1888年|10月16日|1953年|11月27日|catIdx=O}}),美国著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Link-en|琼斯皇|The Emperor Jones}}》、《{{Link-en|毛猿|The Hairy Ape}}》、《{{Link-en|天边外|Beyond the Horizon (play)}}》、《{{Link-en|悲悼|Mourning Becomes Electra}}》等。于1937年獲得193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 生平 ==
奥尼尔出生于[[纽约市]]的一个演员家庭,父亲是[[爱尔兰人]]。1909年至1911年期间,奥尼尔曾至[[南美]]、[[非洲]]各地流浪,曾任職過[[淘金]]、[[水手]]、小职员、[[無業遊民]]等。

1911年回国后,在父亲的剧团裡当[[临时演员]]。父亲不满意他的演出,但他却不满意剧团的传统剧目。他学习[[易卜生]]和[[斯特林堡]],1914年到[[哈佛大学]]选读戏剧技巧方面的课程,并开始创作。

1943年他的女兒[[烏娜·歐尼爾]]與著名演員[[卓别林]]結婚。但他對此段婚姻持極反對態度,從此以後他再沒有跟他的女兒說過話 。

晚年,奥尼尔患上[[帕金森氏症]],并与妻子{{Link-en|卡罗塔|Carlotta Monterey}}爆发矛盾。奥尼尔描述家庭悲剧的自传式剧本《{{Link-en|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喬治高]]譯為:長夜漫漫路迢迢)原本是交付给他的独家出版社[[兰登书屋]],务必于他死后25年才可发表,但奥尼尔逝世后,卡罗塔接手此稿交由[[耶鲁大学出版社]]立即出版。

== 作品 ==
奥尼尔一生的创作可分为早期(1912年-1920年)、中期(1920年-1934年)和晚期(1934年-1953年)。

=== 作品一览 ===
奥尼尔一生写了45部戏剧,主要有:
* 《渴》,1914年。
* 《东航卡迪夫》,1914年。有的批评家认为此剧的上演可以看作美国戏剧的诞生。
* 《鲸油》,1917年
* 《天边外》,1918年。1920年上演于[[百老汇]],获得[[普利策奖]]。“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1936年奥尼尔凭此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安娜·克里斯蒂》,1920年
* 《琼斯皇》,1920年。把人物精神世界外化为舞台形象,是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 《毛猿》,1921年
* 《榆树下的欲望》,1924年。1958年被改编为电影,由[[索非亚·罗兰]]主演<ref>Desire Under the Elms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1534/ imdb]</ref>。
* 《大神勃朗》,1925年
* 《奇异的插曲》,1927年
* 《悲悼》,1931年。此剧借用了[[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瑞斯忒亚》的情节。
* 《送冰的人来了》,1939年
* 《長夜漫漫路迢迢》,1941年。自传体剧本,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又使用了大量[[象征主义]]手法。
* 《月照不幸人》,1943年。此剧实际为《長夜漫漫路迢迢》的续集。

=== 作品主旨 ===
[[面具理论]]:奥尼尔在《关于面具的备忘录》中写道:“一个人的外部生活在别人的面具的缠绕下孤寂地度过了。”在奥尼尔笔下,美国是一个虚伪的王国,人与物都戴着面具,在其剧作中不少人物都戴着面具演出。

== 评价 ==
* 1953年12月的《[[泰晤士报]]》上,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约翰·加斯纳]]教授称:“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院;在奥尼尔以后,美国才有了戏剧。”
* 1976年[[马丁·西摩·司密斯]]编的《20世纪文学辞典》中,将奥尼尔同[[布莱希特]]、[[皮兰德娄]]和辛格并称为20世纪四大剧作家,称他是美国的一流作家。
* 諾貝爾文學獎研究者之一的孟憲忠,曾在《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人生之旅》這本書裡提到:要理解歐尼爾的偉大,需要掌握三個判斷:(1)歐尼爾這人生命的複雜與多樣性。(2)歐尼爾將戲劇從情節衝突、動作衝突,引向人的內在衝突與靈魂衝突。(3)歐尼爾的作品洋溢著20世紀的悲劇意識,警醒人類正視現實、正視自我,而不廉價地討好和慫恿世人。<ref name="name">孟憲忠編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學,1993年,頁108-109。</ref>
* 作家的小兒子尤金‧歐尼爾說:「表面看來,我父親對人生的看法是悲觀的,可內裡卻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理想主義,有一種要使世界合乎願望的夢想……我父親不僅僅是我生平了解的一個最敏感的人,而且是古往今來具有最崇高理想主義的人。<ref name="name" />

== 作品的中譯 ==
繁體本:
* 李美惠/譯,《偉大的布朗神》,台北市北投:政工幹部學校印行,1969年。
* 喬治高/譯,《長夜漫漫路迢迢》,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3年。
*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歐尼爾》,台北市:九華文化 1980年。
* 王兆徽/譯,《鄉村》,台北市:遠景,1987年。
* 許國衡,《瓊斯皇帝》,台北市:洪範,1997年。
* 鄭樹森/編,《世界文學大師選4》,台北市:洪範,1999年。
* 莊靜君/譯,愛德蓮‧約瑞克/繪圖,《一隻狗的遺囑》,台北市:皇冠,2001年。
* 劉慰慈/繪圖,《一隻狗的遺囑》,台中市:晨星發行,2004年。

== 参考文献 ==
{{reflist}}
23,7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