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24
次編輯
變更
东门渡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东门渡因处芜湖县花桥镇东南面,于宣城市水阳、养贤镇相接,因地处芜湖、宣城交界,边贸繁荣,商贾云集。省道S322宣水路、湾东路在此交汇,南下直达宣城,西进直抵湾址、顺青弋江达芜湖;建国初期,湾东路就为战备路又为兵家必争之地。
=='''人文历史'''==
东门渡位于芜湖县东部的花桥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属吴国,名符里镇。战国时被楚、越等国领辖过,正所谓吴头楚尾,国防要地。那时的符里镇一带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在它前面的是一片宽广的水域,相连的金钱湖(今宣城金宝圩)与固城湖(今江苏高淳县的东湖),为古代 [[ 江南五湖 ]] 之一。那时,水阳江没有形成,直到 [[ 三国 ]] 时才筑堤成圩,江水滚滚。它的后面旱路更是畅通,上到爰陵(今宣城),下抵鸠兹,可见这里道路四通八达,是个十分繁华的市镇。
三国时期, [[ 孙权 ]] 称帝后,命丁奉以五路总兵驻守宣城一带。当时宣城北乡的金钱湖是一个有20多万亩的大湖滩。丁奉亲自勘察后,决定发动军民围湖为粮田,这时水阳江、裘公河才形成。围湖垦田的大军驻扎在符里镇这依山伴水一带。据民间所传就有百亩塘(今东门渡龙角圩)之说。每当清晨或傍晚,池塘边洗衣声、嬉笑声,声声悦耳,与美丽的湖光山色相互映衬。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镇将苏峻以朝臣庾亮擅权专制为由,举兵反叛,进攻南京,史称“苏峻之乱”。桓彝得悉,当即率领义众欲赴南京讨伐叛军。他一面派遣朱绰前往芜湖讨伐叛军,一面向朝廷报告军情。坐镇南京的庾亮先是派遣大将司马流赶往慈湖与叛军交战,遭到惨败。司马流战死后,又命桓彝进击讨伐。桓彝考虑到宣城城防脆弱,难以防守,于是,先退据到广德,然后,又退据泾县,在乌溪岭修筑工事抵抗。当时,不少州郡都惧怕叛军势力强大,纷纷派人向叛军求和投降。
桓彝遇难后,宣城人纪世和收其遗骸葬于城北小镇东门渡。
1985年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渡窑址分布范围包括蛤蟆地、康王山、营盘山、小山、[[窑头山]]、小竹园等6处,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窑址表面存有大量烧造残片,发现有青釉碗、钵、盏、灯盏、执壶、四系罐、双系小口瓶、春瓶、盆、碾槽、舀器、力士俑、武士俑、龙首虎头吻(建筑构建),部分窑具上刻有 [[ 楷书 ]] 、 [[ 行书 ]] 、 [[ 草书 ]] 、隶属文字20余种,内容涉及姓氏、标记、数目、吉语、 宣州官窑等。
宋代金兵入侵,南宋搬家,皇帝赵构逃之夭夭,途经符里,疲惫不堪,坐于山头,面对宝塔,痛苦非常。那座高高的宝塔象征着先帝的英武,国家的昌盛。如今兵败国亡,怎不伤心断肠(宝塔建于北宋,毁于文革期间)。因此,如今还传颂着赵构的美名:康王山。
清代,太平军左军主将翼王石达开,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率领太平军由江西回援天京,进入皖南境内,5月初首次攻克宣城。当时,由于杨韦内讧事件,天朝国都天京危急,拯救天朝,全军激昂。声势浩大的太平军扎营符里镇到暂停圩(今花桥镇含连圩)几十公里,攻打金宝圩七天七夜,结果以清军大败,太平军大捷而告终。
符里——这个古老的地名一直沿用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宣城县第五区署东门乡管辖,署址湾沚。东门乡领管11个保:斗山、三房、三图、花桥、葛村、施茶、惠民、回龙、新丰、蛇司和余村。民国二十九年八月(1940年)和第六区合并,属宣城县湾沚区管辖:庙埠、油榨、养贤、麒麟、新河、东门、斗山、横岗、芳山、金东、金西、金北、汪溪、水阳和湾沚。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区并乡,属宣城县水阳联防区署管辖:东门、斗山、新河,3乡合并,乡公所在新河庄。解放初期,1952年7月划乡建政,属宣城县第五区管辖,改名新河乡,乡公所在新河庄。1955年划区并乡,属宣城县湾沚区新连乡管辖,乡政府惠民坝。1958年10月并乡改名公社,属先进公社领辖,社址九十殿,称东门大队,大队部东门渡。1969年6月改为花桥公社领辖,社址惠民坝,大队部东门渡。1969年东门渡大桥建成。1971年1月3日划归芜湖县花桥公社领辖至今。
=='''发展规划'''==
东门渡陶乡古渡乐享区位于花桥镇东南部,占地面积约1744亩。东门渡区块四大核心资源为——“一窑”“一坊”“一花”“一古渡”,即楚东门渡[[古窑址]]、金埂珠宝创意坊、杭白菊种植基地、东门古渡(唐宋时期的小镇)。同时根据区块内的地形、旅游功能、产业业态等,将其划分为四大分区:东门宝塔祈福区、陶乡酒韵休闲区、珠宝创意展示区、东门陶趣体验区。
=='''乡愁诗词'''==
秋意渐浓,那些年:清晨踩着露水、赶着鸭子,放养于田间河边之上;午后阳光微孱,打开羊圈,放羊牧于圩埂之上;傍晚,夕阳西下,微风乍起,河面的微波迎着夕阳,金光闪闪,好一派田园风光、好恬静的农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