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少强

增加 61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谱写民间疾苦==
由于受母亲孔氏的影响,他从小就立志学画。民国 8 年(巧巧)在广州进人博文美术学校研习西画。翌年人上海审美书馆师事高奇峰,后又师事刘海粟与高剑父。但他的画风不因袭师承,却另辟蹊径,以民间画自树一帜。民国 15 年(巧^ ^ )以后,黄
每年均举行一次个人作品展览。他的独特画风却是在民国 17 年形成。在这几年间,他创作了《萧萧墓门》、《飘零的彝叶》、《客道肖像生死情》、《尘榻空留》、《役役农家妇》等作品,形成了"谱家国哀愁、写民间疾苦"的鲜明的独特的风格<ref name="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2002">{{cite book|author=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title=广东省志: 人物志|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aNxAAAAIAAJ|year=2002|publisher=广东人民出版社}}</ref>。黄少强是一位具有强烈平民意识的画家,他一直坚持“到民间去”的创作思想,经常深入市井小巷,获取创作素材。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现实意味, 30 年代他创作的《打石工图》、《观澜街上》、《挑夫》等都是当时佛山市社会的真实写照。抗战爆发,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艺术运动,创作了大量抗战题材的作品<ref name="黄宗贤2005">{{cite book|author=黄宗贤|title=抗日战争美术图史|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TMQpAQAAIAAJ|year=2005|publisher=湖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56-2324-9}}</ref>。
黄少强短暂的一生中,数次遭遇至亲的生离与死别,承受了无以名状的精神打击。尽管如此,家族悲剧并没有让他沉湎于忧郁,他创作的以亲情为主题的「苦画」与「苦咏」,感人至深。以骨肉亲情为底色的情感源头,取材于民间疾苦,因之人物画较多。
主要画作有二十年代的《穷途自赏》、《萧萧墓门》、《哀弦》、《洪水流民图》,抗战时期的《危崖累马》、《魂梦都教急戍边》、《纵眼江山千古泪》等等
 
== 参考文献 ==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