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1
次編輯
變更
張木成
,→石雕皇帝
西元1933年,張木成27歲時首次承包了澎湖馬公城隍廟的石雕工程,開始獨當一面,也結識一批來自澎湖西溪村的打石師傅群,如[[鄭慶厚]]、[[鄭慶雲]]等人。更在此時,與參與此工程的大木工匠─[[謝自南]]結識。
[[File:台北市龍山寺正殿石柱.jpg | thumb | 300px | 台北市龍山寺正殿石柱 <br> [http://www.lulutaipei.com/special/20171218/2.html 原圖鏈接] ]]
西元1949年,臺灣[[天后宮]]重建,廟身由宜蘭師傅陳阿屘負責完成,石雕的部分則由張木成負責。西元1955年,臺北 [[ 龍山寺 ]] 正殿重建,為刺激匠師充分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創造力和工藝水準,採用對場的形式進行,石雕對場的雙方是張木成與蔣銀牆。對此工程,張木成深感責任重大,他想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因此在大殿週邊的一根石柱上同時雕刻兩條龍,上下各團蜷一條,美其名為“天翻地覆”;在騰雲駕霧的龍身罅隙間,又有很多的人物、戰騎點綴其間,氣勢非凡。這對龍柱成了以惠安為代表的南派石雕藝術的經典作品之一,也讓張木成聲名大噪。
西元1965年,張木成收起店面生意,不再販賣住家建築構材,專心承包廟宇石雕工程為生。好友謝自南也經常引薦他作為搭配其設計廟宇的石雕匠師,或是向廟方推薦他的手藝,如西元1964年高雄市三鳳宮、西元1971 年嘉義市地藏庵等。 西元 1967年澎湖白沙中屯村的永安宮,因之前的石雕匠師不願意繼續承包此廟宇之石雕工程,廟方緊急要求張木成前往澎湖幫忙收尾,在當地所招攬的石匠[[高保運]]、[[鄭順意]]、[[黃天煌]]、[[黃欲齊]]、[[王清]]等人,爾後,也成為張木成承包中南部的廟宇石雕工程時的主力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