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赫爾曼·梅爾維爾

移除 204 位元組, 5 年前
百科化 調整錯誤的語法
{{Infobox writer
| name = 赫尔曼·梅尔维尔<br>{{small|Herman Melville}}
| image = Herman Melville profile.jpg
| caption =
| birth_name = 赫尔曼·梅尔维尔<br>Herman Melvill
赫爾曼·梅爾維爾在1819年出生於美國[[紐約]]<ref>Parker, Vol. 1, 23</ref> ,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他的父系、母系[[祖先]]分別是[[蘇格蘭]]及[[荷蘭]]的望族,隨後移民美國,祖父[[托馬斯·梅爾維爾]](Thomas Melvill,曾參加[[波士頓茶葉事件]])及外祖父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威望,父親艾倫·梅爾維爾是[[唯一神教派]][[基督徒]],赫爾曼·梅爾維爾及其兄弟姐妹則從其母系所信奉的[[長老會]]。
[[File:Arrowhead farmhouse Herman Melville.jpg|left|thumb|250px|赫爾曼·梅爾維爾於麻薩諸塞州居住的農莊]]
艾倫·梅爾維爾讓赫爾曼·梅爾維爾進入紐約公校([[哥倫比亞大學]]預科學校)就讀。因為財政過度擴張及情緒不穩定,艾倫為了重振聲勢,於1830年全家移居[[奧爾巴尼]],於當地從事[[皮草]]進口事業。然而新的合資公司並不成功。因為[[1812年戰爭]]的緣故,企業無法將商品販售至海外,艾倫·梅爾維爾被迫宣布破產。不久之後艾倫·梅爾維爾便去世,全家一貧如洗,當時赫爾曼只有12歲<ref>Sullivan, 117</ref> 。
赫爾曼·梅爾維爾於1847年與[[伊麗莎白·蕭]](Elizabeth Shaw)結婚,於[[加拿大]]度過蜜月<ref>Delbanco, 91–92</ref>。他們育有4名子女,男女各半。他們在1850年在[[皮茨菲尔德 (马萨诸塞州)|皮茨菲尔德]]定居,赫爾曼·梅爾維爾在這裡居住13年之久。1850年2月,他開始以其海上经历为依据來創作《[[白鯨記]]》,前後花費了17個月,最終於1851年夏完稿,同年出版。赫爾曼·梅爾維爾將《[[白鯨記]]》致贈給霍桑<ref name=Cheevers196>Cheevers, Susan (2006). ''American Bloomsbury: Louisa May Alcott, Ralph Waldo Emerson, Margaret Fuller, Nathaniel Hawthorne, and Henry David Thoreau; Their Lives, Their Loves, Their Work''. Detroit: Thorndike Press. Large print edition. p. 196. ISBN 978-0-7862-9521-0.</ref> 。
[[Image:Herman Melville Headstone 1024.jpg|thumb|赫爾曼·梅爾維爾夫婦的墳墓]]
《白鯨記》这部小说日後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但是在第一年竟然只賣出5本,這部史诗之作在当时非但没有引起轰动,並惹來许多的非议,使他十分失望。梅爾維爾寫信給霍桑說:“我寫了一本邪書,不過我覺得像羔羊一般潔白無疵”,霍桑手邊曾有一本赫爾曼·梅爾維爾致贈的《白鯨記》,梅爾維爾和霍桑的創作皆帶有神秘和[[悲觀]]的色彩。不久之後[[出版社]]發生火災,大批庫存被燒毀。他於1866年開始在紐約擔任[[海關]][[檢查員]]。梅尔维尔晚年轉而寫詩,1866年以後他自費印行詩集《[[戰事集]]》、《[[克拉瑞爾]]》(Clarel)、《[[約翰·瑪爾和其他水手]]》和詩集《[[梯摩里昂]]》,出版商拒絕繼續讓他預支稿費。
1891年9月28日,赫爾曼·梅爾維爾于纽约逝世(死因是[[心臟]]肥大<ref name=Delbanco319>Delbanco, 319</ref> ),窮愁潦倒以終。他葬於紐約[[布隆克斯]][[木草坪墓園]](Woodlawn Cemetery)。他的小說《比利·巴德》於死後33年(1924年)出版,後來被改編成[[劇本]]。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