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決勝時刻:先鋒

增加 7,142 位元組, 2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9494;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9494;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決勝時刻:先鋒''' </p>
|-
|<center><img src="https://wallpapercave.com/wp/wp972931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allpapercave.com/game-call-of-duty-vanguard-wallpapers 圖片來自wallpapercave]
</small>
|}

《'''決勝時刻:先鋒'''》(英語:Call of Duty: Vanguard)是一款由[[Sledgehammer Games]]開發並由[[动视|動視]]發行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於2021年11月5日上架至[[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5]]、[[Xbox One]]以及[[Xbox Series X/S]]平台。本作是《[[決勝時刻系列|決勝時刻]]》系列第18部主要作品,也是系列第6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為背景的作品。

遊戲包含傳統[[单人电子游戏|單人戰役]]、[[多人电子游戏|多人模式]]與殭屍模式,當中玩家要化身成來自多個國家的英雄人物前往二戰四大戰區,探索現代特種部隊的起源。如同[[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前作]],遊戲也將整合到《[[使命召唤:战争地带]]》<ref>{{Cite web|title=Call of Duty: Vanguard is a post-WW2 game about hunting down Hitler's successor|url=https://www.pcgamer.com/cod-vanguard-ww2-campaign-preview/|access-date=2021-08-20|date=2021-08-19|last=Park|first=Morgan|website=[[PC Gamer]]|language=en-US|archive-date=2021-12-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210193340/https://www.pcgamer.com/cod-vanguard-ww2-campaign-preview/|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Call of Duty: Vanguard brings the series back to WWII in November|url=https://www.theverge.com/2021/8/19/22631315/call-of-duty-vanguard-release-date-trailer-sledgehammer-ps5-xbox|access-date=2021-08-20|date=2021-08-19|last=Webster|first=Andrew|website=[[The Verge]]|language=en|archive-date=2021-08-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828214152/https://www.theverge.com/2021/8/19/22631315/call-of-duty-vanguard-release-date-trailer-sledgehammer-ps5-xbox|dead-url=no}}</ref>。

== 劇情 ==
1941年8月,由澳大利亚率领的图卜鲁格老鼠团驻扎在[[利比亚]][[图卜鲁格]]。偷袭皇家意大利军的行动失败后,少尉卢卡斯·里格斯(Lucas Riggs,馬丁·科平飾)奉命前去回收英军的补给品,随行战友有二等兵达斯蒙德·“德”·威尔莫特(Desmond "Des" Wilmot)和英军上尉理查德·雅各布斯(Richard Jacobs)。途中,三人捣毁了德军的一处仓库,找到了[[埃尔温·隆美尔]]将军的情报,但里格斯由于违抗上级指令,被少校亨利·哈姆斯(Henry Hamms)拘禁。

1942年,阿拉曼战役打响,里格斯与老鼠团奉哈姆斯的命令组建防线。里格斯再度违抗命令,夺取一座小山丘,在德斯的帮助下呼叫空袭。两人成功完成任务,但德斯在行动中阵亡。里格斯对老鼠团消极应战感到愤慨,沮丧中出手打了哈姆斯,最终面临牢狱之灾。

1942年6月,[[美国海军]]飞行员中尉韦德·杰克逊(Wade Jackson,原型為[[理查·海爾賽·貝斯特|理查·貝斯特]]與諾曼·克萊斯,德瑞克·菲利浦斯飾)与尾炮手航空机械师马特奥·埃尔南德斯(Mateo Hernandez)一同参加[[中途岛海战]]。1943年11月,两人的飞机在[[布干维尔岛战役|布干维尔岛]]突袭[[大日本帝国陆军]]时被击落,遭日本兵俘虏,在美军第93步兵师的帮助下脱困,后偷取[[大日本帝国海军]]的[[九九式艦上轟炸機]]帮助93师重夺岛屿。

1942年8月,[[苏联红军]]护士波琳娜·彼得罗娃(Polina Petrova,原型為[[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蘿拉·貝莉]]飾)亲眼见证德军[[斯大林格勒战役|入侵]][[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父亲鲍里斯(Boris Petrov,埃利亞·貝斯金飾)惨死在德军槍下。她带着哥哥米沙(Misha)和几位苏军游击队员逃跑,因狙击枪法了得,常出其不意地偷袭敌军,故被敌军称为“夜莺女士”(Lady Nightingale)。

而后,波琳娜开始追杀发动入侵的[[德意志国防军]]指挥官里歐·施坦纳(Leo Steiner,Ray Proscia飾)。1943年1月,收到情报的彼得罗娃和米莎在斯大林格勒暗杀施泰纳,米沙在战斗中被敌人狙击手打中负伤。为了给妹妹时间逃跑,米沙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波琳娜后来跟着施泰纳的脚步,成功击杀他和他的部下。后来,斯大林格勒人民在她的英勇事迹鼓舞下,从纳粹手中收复城市。从那时起,波琳娜就把目光投向了施泰纳的上级,赫尔曼·弗萊辛格(Hermann Freisinger,Dan Donohue飾)。

1944年6月,英军伞兵中士亚瑟·金斯利(Arthur Kingsley,契克·奧孔渥飾)参加汤加行动,与[[伞兵军团]]一起摧毁梅尔维尔大炮阵地及机座桥梁,协助盟军入侵[[诺曼底]]。金斯利在战争中与中士理查德·韦伯(Richard Webb,賽門・克特曼飾)结为兄弟,韦伯后来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金斯利、韦伯、彼得罗娃、杰克逊和里格斯与另一位名叫米洛斯·诺瓦克(Milos Novak)后来被上尉卡弗·布彻(Carver Butcher)招募,组建第一支特种作战特遣队,代号“先锋”(Vanguard),由金斯利出任队长。1945年1月,先锋小队胁持一列驶向[[德国]][[汉堡]]的列车,寻找有关凤凰计划(Project Phoenix)的情报。小队渗透[[纳粹德国海军]]的潜艇时,被弗萊辛格的手下抓获,除了途中逃跑的杰克逊,以及被弗萊辛格用椅子打死的诺瓦克。小队被送到柏林的[[盖世太保]]总部,弗萊辛格派[[党卫队]]军官亞尼克·里克特(Jannick Richter,[[多米尼克·莫納漢]]飾)前去审讯。后来,杰克逊因为偷飞机被抓,亞尼克杀掉韋伯,给小队一个警告。

里克特为了了解凤凰计划,前去审问彼得罗娃和里格斯,并打算向两人了解施坦纳、[[隆美尔]]和弗萊辛格之間的联系。他猜测弗萊辛格借这个计划夺取政权,让自己成为[[第四帝国]]的[[元首 (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自杀后,柏林在苏联红军的围困下沦陷,里格斯趁机从审讯室逃跑,救走战友,金斯利杀掉里克特,为韦伯报仇。

先锋小队追着弗萊辛格来到机场,最终抓住并活活烧死他。四人登上[[纳粹德国空军]]的飞机,找到德军的文件及资产,了解到纳粹要向全世界发起行动,包括[[決勝時刻:黑色行動|新星计划]]。金斯利决定前去调查[[V-2火箭|纳粹V2火箭]],让杰克逊安排飞机。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TSjQ2BmZXE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在買《決勝時刻:先鋒》之前,你必須知道的幾個重點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47,7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