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拜倫

移除 6,122 位元組, 5 年前
百科化 調整錯誤的語法
{{Infobox writer
| name = 拜伦勋爵 <small>阁下</small><br/>{{small|The Rt. Hon The Lord Byron<br/>[[皇家学会|FRS]]}}
| image = File:George Gordon Byron, 6th Baron Byron by Richard Westall (2).jpg
| imagesize = 250px
| alt =
| portaldisp =
}}
'''乔治·戈登·拜伦,第六代拜伦男爵'''('''George Gordon Byron, 6th Baron Byron''',{{bd|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catIdx= Bai拜}}),中文又譯「'''擺倫'''」,出生于[[英格兰]][[伦敦]],逝世于[[希腊]],英国[[诗人]]、[[革命家]],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世袭男爵,人称“拜伦勋爵”(Lord Byron)。<ref name="fox " >{{cite book |author=王石波、易漱泉 |title=《简明外国文学教程》|year=1986年 |publisher=湖南大学出版社 |location=长沙 |pages=174页到181页 |isbn= |language = zh-cn}}</ref><ref name="cob " >{{cite book |author=拜伦 |title=《拜伦诗选》|year= 2011年|publisher=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location= |pages=前言 |isbn=9787513513968 |language = zh-cn}}</ref>拜伦著名的作品有長篇的《{{le|唐璜 (詩)|Don Juan (Byron)|唐璜}}》及《[[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以及短篇作品《[[雲鬢花顏金步搖|她举步娉婷]]》。
[[愛達·勒芙蕾絲]]是拜伦的女兒,其有關[[查尔斯·巴贝奇]][[分析機]]的研究是在[[電腦科學]]上的重要文獻。幼年夭折的[[奥格拉·拜伦]]也是拜伦的小孩,甚至{{le|伊丽莎白·梅朵拉·李|Elizabeth Medora Leigh}}可能也是拜伦婚外所生的女兒<ref>{{cite book |last1=Eisler |first1=Benita |date= |year=1999 |orig-year= |chapter= |title= Byron: Child of Passion, Fool of Fame |url= |format= |type= |edition= |location= |publisher= |publication-date= |page= |pages=423 |access-date= }}</ref>。
== 生平 參考文獻 ==1788年1月22日,拜伦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没落的[[贵族]],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去世<ref> {{cite web |title=Lord Byron (1788-1824) |url=http://www.bbc.co.uk/history/historic_figures/byron_lord.shtml |accessdate=2018-07-01 |ref=http://www.bbc.co.uk/history/historic_figures/byron_lord.shtmlReflist}}</ref>,拜伦跟随母亲孤儿寡母在苏格兰过着节衣缩食的清贫生活。<ref>{{cite web|url=http://www.pbase.com/rjmpaxman/gordon_of_gight |title=The Gordons of Gight |publisher=Pbase.com |date= |accessdate=2012-03-05}}</ref> 拜伦先天性的跛足,而他的母亲性情乖戾、喜怒无常,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他形成了孤僻和忧郁的性格。<ref name="fox " /> 1798年,拜伦继承了伯祖父的[[男爵]]爵位,于是和母亲移居到[[诺丁汉郡]]的世袭领地生活。<ref name="nytimes 1898">{{cite news| title = Byron as a Boy; His Mother's Influence&nbsp;— His School Days and Mary Chaworth| work=The New York Times| format = PDF| date = 26 February 1898| url = http://query.nytimes.com/mem/archive-free/pdf?_r=1&res=9E03E3D91638E433A25755C2A9649C94699ED7CF| accessdate =11 July 2008}}</ref> 诺丁汉郡是当时英国的工业重郡,也是[[工人运动]]中心之一,他在这里了解和熟悉了工人的苦难生活和被剥削和压迫的命运,他对工人们的遭遇给予了深深地同情,立志武装斗争,为劳苦大众争取社会权益。<ref name="fox " /><ref name="cob " /> 1805年,拜伦从中学毕业,进入[[剑桥大学]]主修[[文学]]和[[历史]]。<ref name="fox " /> 大学时期,他对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极其感兴趣,狂热研读[[伏尔泰]]和[[让·雅克·卢梭|卢梭]]的作品,并且开始自己创作诗歌。<ref name="fox " /> 1807年,拜伦出版了诗集《懒散的时刻》,这是他的处女作,拜伦透过诗集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贵族生活的厌倦和鄙视,很快诗集在社会上受到消极浪漫主义刊物的攻击和奚落。<ref name="fox " /> 1809年,面对接踵而至的攻击和谩骂,拜伦写出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回击攻击者,却意外地揭开了积极浪漫主义对抗消极浪漫主义的序幕,长诗也使得拜伦在英国诗歌文坛中初露锋芒。<ref name="fox " /><ref name="cob " /> 1809年,拜伦在剑桥大学毕业,因为[[贵族]][[世袭制]],使得他在[[英國上議院|上议院]]获得了[[议员]]的资格。<ref name="fox " /> 6月,拜伦开始出国游玩,他先后到[[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岛]]、[[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等地方。<ref name="fox " /> 1811年7月,拜伦回到了英国,拜伦的这次旅游扩展了他的政治视野,也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他亲眼目睹了[[欧洲]]被压迫民族为自己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场面,也了解到英国在欧洲大陆明争暗斗不光彩的一面。<ref name="fox " /><ref name="cob " /> 1812年,拜伦发表了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一、二章,诗歌立刻轰动文坛,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ref name="fox " /> 同时,英国国内的[[卢德运动]]也在汹涌蓬勃,2月,上议院通过了毁坏机器的工人必须判处死刑的法案,拜伦虽然在议会上为工人们的权益而辩护,但是无济于事,愤怒的拜伦回到家中,发表了讽刺诗《反对破坏机器法案》。<ref name="fox " /> 4月,拜伦在[[国会]]发表演说,支持[[爱尔兰独立]],同时发表了《给一位哭泣的贵妇人》。<ref name="fox " /> 1813年,拜伦陆续发表了《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1814年,拜伦发表了《温莎的诗艺》、《海盗》、《莱拉》,1816年,拜伦发表了《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纳》和《路德分子歌》,这些诗歌总称为“《东方叙事诗》”,并且塑造了出文学史上“拜伦式的英雄”佳话;虽然诗歌为拜伦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但是由于他的思想和英国政坛的思想截然相反,他受到了政客和上流社会的攻击和谩骂。<ref name="fox " /> 1816年,上流社会以他和妻子离婚的事情炒作和攻击,使得他被迫黯然离开故土。<ref name="fox " /><ref name="cob " /> 拜伦来到了[[比利时]],亲自去了[[滑铁卢]]战场,随后去了[[瑞士]],并且在[[日内瓦]]认识了[[珀西·比希·雪莱]],两人结下了深切的友谊,雪莱的诗歌精神影响了拜伦,这时期,他创作了《普罗米修斯》、《锡雍的囚徒》和《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三章,同时由于欧洲各地的战场和人民的苦难遭遇,拜伦灰心失望到了极点,他创作了悲观主义诗歌《曼弗雷特》。<ref name="fox " /><ref name="cob " /> 1816年下半年,拜伦去了[[意大利]],他投入到了[[烧炭党人]]的运动中,并且成为地方组织的领袖。<ref name="fox " /> 同时创作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四章、《马力诺·法里埃罗》、《该隐》、《审判的幻景》、《青铜世纪》和《唐璜》,这时期他的创作达到了辉煌。<ref name="fox " /> 不久之后,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失败,1823年7月,拜伦离开[[意大利]]去了[[希腊]],加入到了反抗[[奥斯曼]]奴役的[[希腊独立战争]],他担任希腊一个军队的司令,每天忙着为希腊军队筹集物资,购买先进武器,调节内部纠纷,过度的劳累和奔波使得他的身体健康恶化,在一次行军途中,拜伦遇到了暴风雨,经过风雨吹打的拜伦从此一病不起,1824年4月19日,拜伦因治疗无效病逝于希腊军队的军帐中。<ref name="fox " /> 临终时,拜伦的遗嘱说道:“我的财产,我的精力都献给了希腊的独立战争,现在连生命也献上吧!”希腊政府为拜伦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ref name="fox " /><ref name="cob " />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