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秦邦宪

增加 83 位元組, 5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秦邦宪'''</big><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5/1204/c85037-27890254.html   不堪重负的党中央总负责"--博古],人民网, 2017-11-23 </ref>(1907~1946),[[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又名博古。 [[ 江苏 ]][[ 无锡 ]] 人。早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入 [[ 上海大学 ]] 学习,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p>
<p style="text-indent:2em;">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p>
<p style="text-indent:2em;">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古在入党前后即开始写作与从事编辑工作。博古与王明、张闻天等人是苏联留学期间的同学,与其他同期的同学合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p>
<p style="text-indent:2em;">1926年被派往 [[ 苏联 ]][[ 莫斯科 ]] 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0年回国,任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6年任中共中央代表,秦邦宪协助 [[ 周恩来 ]] 和平解决了 [[ 西安事变 ]]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同年,秦邦宪任党中央代表,在 [[ 南京 ]] [[ 国民党 ]] 谈判,即提出要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蒋介石被迫同意。秦邦宪迅速安排他营救出狱的潘梓年、章汉夫等人负责</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8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部部长和南方局组织部部长。</p>
<p style="text-indent:2em;">1940年底返回延安,继续任新华通讯社社长。</p>
<p style="text-indent:2em;">1941年后,博古在延安创办和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任 [[ 新华通讯社 ]] 社长,为党的新闻事业和解放区新闻机构的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延安整风时期博古曾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其兼任的理论性职务和宣传阵地都被迫交出,也退出中共七大政治局。中共七大选出的44名中央委员中,和王明排名最后两位。</p>
<p style="text-indent:2em;">1942年3月17日,博古召开全社干部大会,检查十个月的报纸,列举事实,说明"没有完成战斗的党的机关报的责任完全在我"。总编辑杨松肺病发作入医院治疗,文艺栏发表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博古太忙没有看,他也承担责任,对报纸发生的错误与问题都包在自己身上。博古任劳任怨,勇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不作任何解释,终于抓住了"以我为主"的党报宣传的擎天柱,提出把版面改为一版是要闻,二版是国内,三版是国际,四版是副刊与专刊。另外创办仅供内部参阅的《参考消息》(四开四版,1942年12月1日创刊,这是最早创办的《参考消息》)。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与博古召开改版座谈会,博古首先做自我批评,毛泽东最后指示:"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的经常业务之一,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的改造。我们今天整顿三风,必须要好好利用报纸。"1942年10月10日,博古在新华社拿到被围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红军突破德国法西斯一百五十万侵略军的包围的消息,立即送毛泽东参阅,毛泽东11日撰写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的评论送给博古:"请看看可否作社论用?"这是10月12日《解放日报》的社论,也是全世界最早指出二次大战转折点的评论。西方报刊,在三个月以后,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外歼灭德国法西斯精锐部队鲍里斯兵团三十万大军,方说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2年9月,中央决定《解放日报》同时又是西北局机关报以后,博古撰写社论《党与党报》,首次提出党报是"党的喉舌"。</p>
<p style="text-indent:2em;">1943年夏,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调动二十万大军拟进攻 [[ 延安 ]] ,在准备军事反击的同时,中央决定先进行宣传反击战,7月8日头版用四号字全版发表朱德总司令致 [[ 蒋介石 ]] [[ 胡宗南 ]] 等电,揭露国民党军调动情况,呼吁团结,反对内战。报纸接连十多天报道延安三万余军民集会反对内战,报道各根据地反对内战、准备反击的活动。 [[ 毛泽东 ]] 接连写了《中央"七·七"宣言在重庆被扣》、《质问国民党》、《中国政治黑暗、抗战不力,英美盟邦大不满意》的评论、社论与消息。博古写了专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为保卫中国共产党而战》与延安三万余军民集会的头题新闻。报纸迅速、猛烈、密集的宣传弹,打得国民党不知所措,匆忙宣称"误会"、"别误会",下令撤退进攻部队。报纸起这么大的作用,在新闻史上是罕见的。党的领导人中,博古是第一个提"毛泽东旗帜"的。</p>
<p style="text-indent:2em;">1944年2月16日,博古执笔的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说:"我们的重要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并说:"办报是全党一件大事,是人民大众的一件大事,是治国的本领之一。"从此,《解放日报》被认为是一份完全的党报了。</p>
<p style="text-indent:2em;">遵义会议后,约半个月,博古在行军中沉默寡言,减食少睡。《遵义会议文献》中,"关于洛甫(作者注:即张闻天)代替博古职务"的记载"是1935年2月5日前后","行军到云、贵、川三省交界的鸡鸣三省一带宿营时","常委分工上,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具体地说,这个鸡鸣三省的宿营地是云南省威信县水田寨花房子村。我怎么能说出宿营的村名呢,是请教了博古的胞弟秦邦礼的儿子秦福铨的,他是听父亲和潘汉年说的。</p>
<p style="text-indent:2em;">此具体情况是2月5日上午,毛泽东与周恩来、 [[ 张闻天 ]] 商量,由张闻天代替博古的工作。当天下午,周恩来到博古处,一进门,周恩来就说:"邦宪弟,近来身体怎样?听说这些日子你饭量减少,人也瘦了,润之让我来看看你有什么需要。"博古说:"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周恩来就谈了他们想让洛甫接替博古的事。博古当即坦然地把中央委员会的印章、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印章与中央书记的条形章交给周恩来,并说明把文件担子挑到张闻天处。博古为了革命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让出领导岗位,可见一位真正革命者的坦荡胸怀。我找不到具体的确切的张闻天代替博古的文件档案,这情况也是向秦福铨请教得来的。 谈话最后周恩来将洛甫起草的,毛泽东、洛甫、周恩来与王稼祥都看过的《遵义会议决议》交给博古。博古说我看完就还给你,你叫潘汉年到我处来一下。</p>
<p style="text-indent:2em;">潘汉年精明能干,记忆力特强,读物过目不忘,能背诵电报密码,是王明赴莫斯科以前与博古约定的联络员。博古向潘汉年谈遵义会议的经过和与周恩来谈话的经过。博古又说交权不仅仅是交三颗印章和文件箱,还要向共产国际报告,共产国际不承认,这个权还是交不出去。我们商量好,让你与陈云两个人去莫斯科报告,你俩分开走,不管谁先到,报告以你为主,陈云补充。2月7日张闻天通知潘汉年与陈云赴莫斯科,9日陈云出发,10日潘汉年也走。1935年9月中旬潘汉年与陈云向王明作了汇报。王明对博古交权表示遗憾,对张闻天上台还能接受。1935年10月20日共产国际批准张闻天为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张闻天上台也符合组织手续。</p>
== 牺牲经过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6年,博古等人到达 [[ 重庆 ]] 与国民党谈判,担任宪草小组委员会中共委员。王若飞、博古等于4月8日乘美国运输机回延安向中央汇报请示。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机包括叶挺将军等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p>
==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博古同志是坚定的 [[ 马克思主义 ]]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 革命家 ]] [[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p>
== 人物故居 ==
98,6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