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7
次編輯
變更
张伯声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张伯声 ]]'''
| 外文名 = Yammie Nam
| 图像 =
| 职业 = 地质学家、教育家
| 毕业院校 = 芝加哥大学
| 主要作品 = 《 [[ 波浪状镶嵌构造 ]] 》<br> 《 [[ 辩证的地质学 ]] 》 <br> 《 [[ 豫西煤 ]]》 <br>
}}
==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张伯声</big>'''(1903.6.23-1994.4.4),又名遹骏,河南[[荥阳 ]]人,构造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质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学界五大构造学派之一- "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创始人。
<p style=text-indent:2em;>1992年元月,欣然为母校河南大学题辞。
<p style=text-indent:2em;>1994年4月4日下午5时,在西安逝世,享年91岁。
<ref>[http://www.93.gov.cn/html/93gov/syfc/lyys/zgkxyys/yq/130111152930442771.html 张伯声_已故_中国科学院院士_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中国政府网</ref>
== 主要成就 ==
[[File:张伯声21.jpg|缩略图|[http://img2.myhsw.cn/2015-03-17/9898fc71.jpg 张伯声][http://news.hsw.cn/system/2015/0317/229959.shtml?mobile=gLKyWK0L 来自华商网]]]
<p style=text-indent:2em;>'''<big>科学研究</big>'''
<p style=text-indent:2em;>1950年,发现巩县小关铝土矿,正确评价并扩展平顶山大型优质烟煤矿确定陕西四川界上"汉南花岗岩"的时代为前震旦纪首次发现中国河南太古界与元古界间不整合面,并命名为嵩阳运动提出了"黄土线"概念及对黄河河道发育历史的新看法发现并论述了大量的"一边翘起、一边俯倾"的块断运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创立了"镶嵌构造学说",提出整个地壳是由一级套一级地壳块体同构造活动带镶嵌起来的构造原理。70年代中期,将镶嵌构造学说发展为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执教期间,他还致力于地质科研及实践,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为国家地质学理论和矿产事业做出特殊的贡献。他的地质科研及实践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地质矿产工作;二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三是对第四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四是有关地震地质的研究;五是创立了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在全国第二届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上,张伯声"地壳波浪镶嵌构造学说"被公认为中国地质学界五大构造学派之一。世界地质学界将其称为"盛开在地质科学园地里的奇葩"。
<p style=text-indent:2em;>第一是地质矿产工作。1950年夏,张伯声经过考察发现了全国著名的两个大型沉积矿床:巩县铝(铁)钒土矿和平顶山煤矿。这两个大型沉积矿床的发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放初国民经济恢复做出了贡献。
<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二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抗日战争期间,张伯声在陕南发现前人把汉中-西乡一带出露的大片花岗岩定为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基"有误,并在论文《陕西汉中区之前震旦纪地质》中做详细论述,重新确定了这里的构造性质。这对中国前寒武纪研究及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1950年,他在嵩山南麓首次发现太古界杂岩和元古界石英岩之间的不整合接触面,并命名为"嵩阳运动"。这个名称一直被地质学界所沿用。
<p style=text-indent:2em;>第三是对第四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张伯声在1956年黄河水利资源调查中,根据黄河流域每个盆区的黄土分布各有一个统一的最高线的现象,提出"黄土线"的概念及对黄河河道发育历史的新看法,为第四纪地质及水文工程研究辟出新径。
<p style=text-indent:2em;>第四是有关地震地质的研究。张伯声在60年代创立了"镶嵌构造学说",提出整个地壳是由一级套一级的地壳块体同构造活动带镶嵌起来构造的原理。他用波浪镶嵌观点,分析地震活动规律,发表《地震同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关系初探--兼论陕西地震趋势》和《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同中国的矿产和地震的关系》的论著,划分了中国地震网络,指出地震活动基本上是在两组斜向构造带内,周期地、交互地做跳动式迁移的规律,为地震预报预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五是创立了波浪镶嵌构造学说,被誉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之一,这是张伯声对地球科学最重要的贡献。
<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zhangbosheng.html 张伯声]荥阳市当代人物专题</ref>
== 主要论著 ==
[[File:张伯声22.jpg|缩略图|[http://img4.imgtn.bdimg.com/it/u=3431876673,953016137&fm=26&gp=0.jpg 张伯声][http://special.univs.cn/service/chd/chdlshrw/2015/1102/1112345.shtml 来自长安大学网]]]
<p style=text-indent:2em;>1、张伯声,《火成岩分类及其译名之体系》,国立北洋工学院工科研究所研究丛刊,1936(9)
<p style=text-indent:2em;>2、张伯声,《火成岩之分类及定名》,地质论评,1937,2(4)
<p style=text-indent:2em;>27、张伯声,《地质构造发展的斜向性与宇宙运动》,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87(1
<p style=text-indent:2em;>28、张伯声,《陕西省志地震志》序,北京地震出版社,1989
<ref>[http://news.chd.edu.cn/2017/0418/c305a16062/page.htm 长安大学“一代宗师”张伯声]长安大学新闻网</ref>
== 人才培养 ==
[[File:张伯声23.jpg|缩略图|[http://zyonline.chd.edu.cn/_mediafile/zerui19/2015/06/25/29d6ro0udg.jpg 我院大学生获得第二届"张伯声奖"][http://zyonline.chd.edu.cn/info/1038/86785.htm 来自长安大学网]]]
<p style=text-indent:2em;>90年代他仍亲自领导着"地质构造研究所"的一班后来人,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着国家和地方7个科研项目,指导了21名研究生。张伯声长期耕耘在教育园地,数十年为祖国培养地质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3000余人,他们大多成为冶金、煤炭、工程建设、石油、地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领导干部。在执教期间,他还致力于地质科研及实践,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为国家地质学理论和矿产事业做出特殊的贡献。
<p style=text-indent:2em;>学生:原新疆工学院院长李耀、原煤田地质研究院西北分院院长袁耀庭说,原陕西省地质局总工程师阎廉泉,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张国伟。
<ref>[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YZS199501032.htm 著名地质教育家张伯声院士]知网空间</ref>
== 社会任职 ==
<p style=text-indent:2em;>曾任九三学社西安分社主任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第四、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委员。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地质学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
<ref>[https://v.qq.com/x/page/f06621996v2.html 资源学院2018张伯声奖颁奖典礼]腾讯网</ref>
==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誉满镶嵌,学贯太古;德高中州,望重西陲。他一生在地球科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矿产资源、前寒武纪地质、第四纪、地震研究及创立全球构造学说等五个方面。在地质哲学研究方面,他立足四维空间,进行全方位思维,提出了动态地质学的观点,令世人瞩目。张伯声先生他一生执着追求真理,为中国的地质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研成就辉煌,桃李满天下,堪称一代尊师。<ref>(长安大学副校长赵祥模评)</ref> <p style=text-indent:2em;>设立张伯声基金和召开张伯声奖颁奖大会,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张伯声先生献身地质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奋斗精神,在地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在奋斗中与同事、合作伙伴的协作精神。<ref>(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评)</ref> <p style=text-indent:2em;>作为张伯声先生的弟子,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当年在张伯声先生的指导下从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情景,对张伯声先生不畏艰险、献身于地学研究事业的精神进行了深切缅怀。<ref>(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张国伟评)</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张伯声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教育家。他一生执着追求真理,为中国的地质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研成就辉煌,桃李满天下,堪称一代尊师;张伯声院士志向高远、胸怀博大,严谨治学、锐意创新,光明磊落、淡泊名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的崇高情操、科学精神和高尚师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
== 后世纪念 ==
<p style=text-indent:2em;>2010年6月21日张伯声奖设立, 张伯声奖暨地学专业大学生奖是由张伯声基金管理委员会根据张伯声先生生前遗愿设立,旨在奖励具有优良潜质和较强创新能力、取得突出成绩的地学专业本科学生,并鼓励其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质学家们投身科研及实践的精神,已举办了七届。
== 一代宗师 ==
[[File:张伯声2.jpg|缩略图|[http://img0.imgtn.bdimg.com/it/u=1372006135,738218632&fm=214&gp=0.jpg 张伯声雕像][http://hpuepaper.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174854 来自河南理工大学]]]
<p style=text-indent:2em;>多年以后,张伯声教授时常会回想起当年在芝加哥,他的恩师岩石矿物学教授约翰逊先生带他第一次走入标本室的那个遥远的周日下午。
<p style=text-indent:2em;>美国芝加哥大学标本室里有四个巨大的陈列柜,整齐地摆满了岩石标本。这些典型的标本资料,全是约翰逊教授花大半生精力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那时的地质学刚刚获得新生命,很多岩石没有中文名字,张伯声凭着花岗岩般的意志,坚持认完了两个巨大陈列柜的全部标本,他的岩矿鉴定技能功底也因此如磐石一般稳固。
<p style=text-indent:2em;>1994年4月4日,张伯声带着深深的满足与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生前常常说,他为祖国、为地质学科做的贡献,还不够多。
威斯康星初相遇,一入地质“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大雁塔下忆故人。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a66980102w19n.html 怀念恩师张伯声]新浪博客</ref>
==文献来源==
{{Reflist}}
[[Category:中国地质学家]]
[[Category:中国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