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蔣渭水

增加 3,16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蔣渭水''',字雪谷,[[台灣]][[宜蘭縣|宜蘭]]人。為[[台灣日治時期]]的醫師與民族運動者,曾創立[[台灣文化協會]]與[[台灣民眾黨]],是反日本殖民運動中,重要的領導領袖。
 
==生平==
蔣渭水一生有4項工作影響台灣歷史:1)創立第一個全臺性的文化組織「臺灣文化協會」2)創立第一份臺灣人的報紙「《臺灣民報》」3)創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政黨「臺灣民眾黨」4)創立一個全臺性的工會組織「臺灣工友總聯盟」。其中,1921年10月17日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發軔最早,立會明列以「助長臺灣文化之發展為目的」。他一系列推展民眾文化提升之作為,包含發行文化會報、辦理文化義塾、舉辦文化講演團、設立文化書局、開辦各類知識講習會與夏季講習會等,不但成為1920年代臺灣啟蒙運動之濫觴,更是20世紀臺灣「本土文化」與「世界文明」接軌的先驅。
當時人稱「文化頭」,他卻自比為「文化鐘鼓手」與「文協機關手」的蔣渭水,實可稱為啟蒙臺灣文化的「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 。<ref name=“大稻埕">{{cite web |url=http://si.secda.info/ddc_history/?p=1358 | title= 蔣渭水被譽為「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是大稻埕極為重要的歷史人物之一 | language=zh | date=2016-03-28 | publisher=大稻埕歷史文化知識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05}}</ref> [[File:蔣渭水1910年以第一名成績考進臺灣總督府醫學校.jpg | thumb | 300px | 左 | 蔣渭水1910年以第一名成績考進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br> [http://www.weishui.org/p/great-age.html 原圖鏈接] ]]蔣渭水父親蔣鴻彰在宜蘭城隍廟以命理為業,所以自幼熟習臺灣宗教民俗活動,蔣渭水曾任乩童,但之後發覺乩童之工作並未替神傳達旨意,反而誤導來求神開導的人,因此對神明永不回頭,以後對迷信、惡習更是抨擊。 其上有一位哥哥[[蔣來福]],下有一位弟弟[[蔣渭川]]。他後來受業於宿儒[[張鏡光]],接受私塾漢文教育,17歲就讀宜蘭公學校,只讀了三年,20歲(1910年)以第一名成績考進臺灣總督府醫學校,<ref name=“基金會">{{cite web |url=http://www.weishui.org/p/great-age.html | title= 大時代與蔣渭水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05}}</ref> 一九一八年此校改稱為台北醫學專門學校,為台大醫學院之前身
蔣渭水 父親蔣鴻彰 宜蘭城隍廟以命理為業,所以自幼熟習臺灣宗教民俗活動,其上有一位哥哥[[蔣來福]],下有一位弟弟[[蔣渭川]]。他後來受業於宿儒[[張鏡光]], 校期間 接受 私塾漢文 現代醫學 教育 ,17歲就讀宜蘭公 ,產生了「政治熱」,在 時領導 。20歲(1910年)考進臺灣總督府醫 內外學生從事民族意識的反抗行為,曾因毆打日人而被禁足兩星期;也曾在艋舺舉行 生大會,與和尚洲水湳庄舉行柑園會議,痛斥日本當局的壓迫,並鼓吹民主革命 <ref name=“台外">{{cite web |url=https://www.taiwanus.net/history/4/67.htm | title= 台灣人的歷史 蔣渭水 | language=zh | date=2016-03-28 | publisher=台灣海外網 | author=郭泓斌 編著 | accessdate=2019-08-05}}</ref>
1912年(大正元年)蔣渭水與[[蘇樵山]]、[[黃調清]]、[[林錦生]]、[[曾慶福]]、[[杜聰明]]、[[李根盛]]、[[翁俊明]]等人相繼加入中國同盟會臺灣分會,之後曾經發電報至國際聯盟控訴日本妨礙中華民國之統一。1913年(大正2年),與同為醫學院學生的翁俊明、杜聰明密謀至北京暗殺袁世凱,但未能成功;1914年(大正3年)時曾鼓吹醫學院學生加入「臺灣同化會」,1915年(大正4年)以該屆第二名的成績畢業後,曾分發宜蘭醫院(現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實習一年,而後1916年(大正5年)即在臺北市大稻埕太平町(今延平北路)開設大安醫院。
1942年,臺灣捲入日本軍部發動的大東亞戰爭,大直山公墓被徵為要塞,蔣渭水骨灰罈被迫遷移,安放在關渡[[慈航寺]]10年。
[[File:蔣渭水之墓_台北市六張犁.jpg | thumb | 300px | 蔣渭水之墓_台北市六張犁 <br> [http://www.weishui.org/p/great-age.html 原圖鏈接] ]]
1952年(民國41年)蔣渭水先生的舊同志[[陳其昌]]、[[白成枝]]印刊《蔣渭水遺集》,募款捐建,遷葬於臺北六張犁芳蘭山麓,蔣渭水先烈紀念塔上,鐫刻遺囑,墓碑由當時陳誠副總統題字,下方刻著遺囑:「臺灣革命運動,業已進入第三期,吾人預期之勝利亦迫在眉睫,凡我同志務須不屈不撓極力奮鬥,而舊同志尤須倍加團結,積極的援助青年同志,鞏固吾人精神力量,為同胞解放努力,是所至囑。」<ref name=“大稻埕"/>
 
==徹底的特質和不妥協的精神==
蔣渭水是具有最純潔的理想主義精神者,一生受日人拘捕、囚禁十餘次,也都沒有改變其為台灣奮鬥努力的立場,也就是一生具有「徹底的特質和不妥協的精神」,不妥協可說是敵我分明,無中間地帶,也就是造成政治家與政客的分水嶺。這句原本是蔣渭水對蔡惠如的讚譽,後來大家認為最具有「徹底的特質和不妥協的精神」就是他本人。
 
在金錢方面,他將[[大安醫院]]的收入全部投入社會運動,大安醫院也變成當時同志的集合所、食堂、旅社。眾所周知他是台灣工友總聯盟的「產婆」但在各種場合,他卻不以領袖自居,在拍照時也從不坐在中間位置,在各種運動上,他都站在最前線上,表現最積極,且為實際的中心人物,但卻處處避免以「英雄」、「領袖」自居,蔣渭水這種無「頭目思想」、無「領袖慾」、無「英雄主義」的做法與修養,使他成為公認的領袖。他受到全體台灣人的激賞,被尊稱為「台灣人的救主」。
1952年(民國41年) 蔣渭水 的本土運動 : 由於與 俱來的鄉土感情,對鄉土所受歧視與壓迫 舊同志[[陳其昌]]、[[白成枝]]印刊《 不滿,以及期待鄉土改革與進步的殷切, 蔣渭水 遺集》 不僅毅然決定拋棄世俗生活 募款捐建 致力於喚醒島人的工作 遷葬於臺北六張犁芳蘭山麓 為台灣政治社會運動鞠躬盡瘁 ,蔣渭水 先烈紀念塔上 終其一生 鐫刻遺囑,墓碑由當時陳誠副總 以漢民族的血 題字 為榮 下方刻著遺囑: 但更以做一個 革命運動,業已進入第三期,吾 預期之勝利亦迫在眉睫,凡我同志務須不屈不撓極力奮鬥, 舊同志尤須倍加團結 自豪 積極的援助青年同志,鞏固吾 他從未說過他是「中國 精神力量,為同胞解放努力,是所至囑 <ref name=“ 大稻埕台外">{{cite web |url=http://si.secda.info/ddc_history/?p=1358 | title= 蔣渭水被譽為「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是大稻埕極為重要的歷史人物之一 | language=zh | date=2016-03-28 | publisher=大稻埕歷史文化知識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05}}</ref>
==基金會==
2006年6月30日,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成立,
== 視頻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niCNsw8pww }}
13,368
次編輯